高三生物填空种群群落(高考生物重点知识)(1)

高三生物填空种群群落(高考生物重点知识)(2)

1.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破坏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

提示:性引诱剂诱杀了雄性害虫,破坏的是种群的性别比例。

2.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提示:样方法的取样原则是随机取样。

3.某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时,其增长速率逐渐降低。(×)

提示:在种群的“S”型曲线中,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前逐步增大,之后又逐步降低。

4.环境条件适宜时,物种入侵后的初期,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类似于“J”型增长。(√)

5.“J”型增长中,种群的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在“S”型增长中,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6.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提示:理想条件下为“J”型增长,无环境容纳量。

7.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将偏高。(√)

8.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属于种间竞争实例。(√)

9.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提示:草坪中的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10.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11.群落演替中森林阶段对太阳能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12.所有的群落都可演替到森林阶段。(×)

提示:最终群落演替到何种程度,主要取决于其环境条件,如果环境较恶劣,如草原地区降水较少,群落就不能演替到森林阶段。

13.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一般使用取样器取样法。(√)

种群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高三生物填空种群群落(高考生物重点知识)(3)

(1)性别比例只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

(2)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但不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变化的模型分析

高三生物填空种群群落(高考生物重点知识)(4)

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

(1)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

(2)增长速率=(末数—初数)/单位时间

图示如下:

高三生物填空种群群落(高考生物重点知识)(5)

群落的两种结构

项目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现象

分层现象

常呈镶嵌分布

决定

因素

植物:阳光

动物: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及光照强度不同;生物因素: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

意义

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1)从起点上:

①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是初生演替;

②某地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此处发生的是次生演替。

(2)从时间、速度上:

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

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