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需要减少中、小学课本中古诗词的数量,这是近些年的一个热点问题。有人认为古诗词是文化瑰宝,如果我们的孩子们都不学,那将有由谁来继承;也有人认为学这些对我们日常的生活没用,毕竟现在都是白话文。对此小编的态度是:古文是否需要传承或许尚有争议,但在古诗词的世界里,孩子们确实明白了什么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美。

杨万里简介50个字(杨万里别具一格之作)(1)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杨万里水平很高的一首诗,这首诗曾出现在2006年江西高考试卷上,当时的考题是两个问题,看似简单却难住了不少考生。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首诗:

《三江小渡》

溪水将桥不复回,

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

不管风波去又来。


杨万里简介50个字(杨万里别具一格之作)(2)

诚斋先生杨万里大家应该很熟悉,与陆游、范成大齐名,一生共写下了两万多首诗,虽然存世的只有4200多首,但却有不少经典。《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稚子弄冰》等都曾入选过课本,“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高考时之所以考这首看似不太有名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冷门才能考查出考生自己的赏析水平,另一方面这首诗确实是杨万里别具一格之作。杨万里的诗风一向明快、自然,为人也是乐观豪爽,所以他的许多儿童诗都入选了小学课本。但在这首诗中,他却难得地伤感了一回。

杨万里简介50个字(杨万里别具一格之作)(3)

写此诗时杨万里的父亲刚刚过世,自己已中了功名,刚得到朝廷的赏识,却要在家守孝三年。父亲过世的打击,前途的不明朗,他内心的惆怅可想而知。这首诗是他送别好友时所作,通篇透露出一股淡淡的伤感。诗的首句由溪水起句,写眼前之景,溪水过小桥后不再流回,小船如果没有短篙支撑给力也无法前行。后两句由眼前之景想到友情,人和人的交情就像三江的渡口一样,不管眼前的风波有多大,都不会改变。

杨万里简介50个字(杨万里别具一格之作)(4)

在古诗中,这首诗算是比较好懂的一首了,通篇都是大白话。当时的考卷上共出了两道题,第一道: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答案是:交情。很明显杨万里这首诗是寄情于景,目的是希望即将远去的友人不要忘记二人的兄弟情。

第二道题要稍难一些,问的是:诗人用的是什么手法表达主旨?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需要考生结合诗句来简要的分析。答案是:对比、比喻等,用不复回的溪水和“不管风波去又来”的渡口相对比,将渡口比作交情。这样的手法看起来很明显,但对于在考场上初次读到这首诗的同学们来,首先要清楚这是一首送别诗,其次要理解“交情”和“山溪渡”的意思,所以回答起来并非易事。

杨万里简介50个字(杨万里别具一格之作)(5)

这两个问题如果让您来答,能答对吗?其实历年高考的试卷中还有不少古诗赏析题,大家可以找来做一做,试试自己能得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