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技不如人,有错必改,是中国传统的商业道德准则

——豆瓣高分剧《梦华录》赏析21(第16集)

文|日日省心

梦华录什么意思?梦华录技不如人(1)

即使没有沈如琢的提醒,盼儿也早就料到会有这种状况。没办法,开门做生意,遇到同行竞争是很正常的。

自从“半遮面”声名鹊起,挤兑得附近其他茶坊的生意越发冷淡,效仿你的经营方式,已经很文明了,不是没出阴招吗?

没关系,效仿终究是效仿,东施效颦,只会抬高西施的身价。

再说了,酒香也怕巷子深,“半遮面”不在茶汤巷那种茶客云集的地方,如果能妥当地利用这种效仿,也许能因祸得福,使“半遮面”的商业地位更上一个层级。

因此,“半遮面”宣布了重磅促销——凡老顾客,无需买茶果便可上楼听曲儿。

第一曲,由茶汤巷的素娘弹奏;第二曲,由引章弹奏;但是,二人弹奏的是同一曲目——《明妃曲》。

茶客顿时听出了异样,高下立判。

素娘也是个琵琶迷,意识到技不如人,甘愿纳百金拜引章为师,并愿意留在“半遮面”服务。

盼儿的反制手段大获成功。

盼儿的反不正当竞争措施,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都很小儿科,别说大小商家,就连我们普通消费者,都已司空见惯。但是,这些商业手法使用在市场经济萌芽时期的宋代,还是很高明的。

更让我们折服的是,茶客仅凭双耳聆听,就能把引章与素娘二人的演奏优缺点分析到位,评出高下,足见宋代的士民文化素养很高,音乐普及程度明显高于其他朝代。

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素娘的态度。素娘听完引章弹《明妃曲》,心悦诚服,没有一丝一毫的嫉恨——是的,没有嫉妒和怨恨——这是一个有着执着艺术追求的成熟的谦虚的心态,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心态。

近些年,我们的文化艺术领域,乱象频仍:口诛笔伐者常见,倾心求教者罕有;诋毁污蔑者获宠,正直清白者蒙羞;技不如人却抵死狡辩栽赃陷害,德艺双馨却饱受苛责无力澄清……

如果抛开经济文化艺术道德伦理法律,那么,剩下的是不是最原始的人性?

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人性,已经恶毒如斯?

模仿计划的幕后操控者、清茗坊的胡掌柜,闻知计谋败露,恼羞成怒,带领茶汤巷各茶坊老板来“半遮面”挑衅,扬言二十七间茶社不招待拥护“半遮面”的客人,威胁大家从中选择。

这些茶客都是文人雅士,纷纷出言调解,意图缓和彼此关系。谁知胡掌柜咄咄逼人,出言不逊,想逼迫“半遮面”关门大吉。

盼儿表面柔弱,骨子里却向来不畏强权。

她表明:“半遮面”办理过合法手续,缴过费用,倘若今日之事不能善终,明天就是不做生意了,也要拼了命告到衙门,讨个说法。

胡掌柜人老成精,考虑到盼儿初入东京开店,就能做如此大的生意,背后说不定有不能得罪的权贵,便以退为进,建议来一场斗茶,若是“半遮面”胜出,他们可以斟茶赔礼。

盼儿接受了胡掌柜的挑战,茶客乐得看热闹,全都围聚于此。

准备过程中,胡掌柜又是皇家贡茶又是天然泉水又是茶仙黄金碾一顿显摆;反观盼儿,仅用雨水、铜碾和闻所未闻的雨前茶,怎么都感觉处于下风。

到点茶的环节双方战为成平局后,紧接着就是关键的咬盏——所谓汤色、水痕、茶味,代表着既要斗色也要斗味,还得要斗形斗浮,要以茶汤颜色和茶沫的咬盏来决胜负。

胡掌柜茶色极佳,茶沫上字体清晰可见;盼儿的茶沫逐渐散开,显然是又输了。

正当袁屯田、浊石先生几位评委要宣布这一轮胜出者为胡掌柜时,盼儿“请大家稍等片刻”的话音刚落,茶沫幻显出一幅画面,正是以茶为戏的茶百戏!

在场的人惊叹不已,一致判定赵盼儿胜出。明摆着,虽然茶汤巷与“半遮面”各有千秋,但胡掌柜的齿颊留香却并非独有,而盼儿的手法是独一无二的。

盼儿赢了,但说话非常得体,给胡掌柜留足了面子。

这就显出了盼儿的高明,虽然赢了,但以后还要做生意,难免会有求于其他茶坊同行,没有必要把人都得罪了,给人留面子就是给自己留面子。

胡掌柜的一句“赵娘子一言醒我”,更是尽显老道。

接下来顺水推舟,代表众茶坊老板接纳“半遮面”成为新店铺,隐隐仍然以行内老大自居,又不失风度,并率先与盼儿化敌为友,不愧是老江湖啊。

纷争消弭,盼儿心情大悦,送走众人后,在后院翩翩起舞。

刘亦菲的母亲刘晓莉,原是国家一级舞蹈演员,擅长表演民族、古典、芭蕾等各种形式的舞蹈,还曾在人民大会堂跳过独舞,这种家庭环境出身的刘亦菲,舞能跳得不好吗?

优美的舞姿看醉了观众,也看醉了院外的顾千帆。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告知即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