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两岁以后,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只知道吃喝拉撒睡了,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这些生存需求,而是开始对更多事情充满好奇心跟探索欲了,于是他们经常变身“十万个为什么”,向身边的爸爸妈妈寻求答案,而这些问题里经常会有“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爸爸站着尿尿,妈妈坐着尿尿?”“我头发长长了就可以变成女孩吗?”“妈妈,你为什么没有小鸡鸡?”……,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小孩子性别教育引导方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小孩子性别教育引导方法(性别教育妈妈为什么没有小鸡鸡)

小孩子性别教育引导方法

孩子在两岁以后,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只知道吃喝拉撒睡了,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这些生存需求,而是开始对更多事情充满好奇心跟探索欲了,于是他们经常变身“十万个为什么”,向身边的爸爸妈妈寻求答案,而这些问题里经常会有“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爸爸站着尿尿,妈妈坐着尿尿?”“我头发长长了就可以变成女孩吗?”“妈妈,你为什么没有小鸡鸡?”……

其实孩子在大概在 2 岁左右,就能朦朦胧胧意识到不同的性别,不过只是性别意识的“萌芽”阶段,这个时期正好是绝佳的帮助孩子认识身体、建立性别意识的时期。

关于宝宝的性别意识,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点击观看专家视频

2岁到6岁,宝宝逐渐认识了性别

孩子对于性别的认识其实从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婴儿在4 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将男性与女性的声音进行匹配;在近 1 岁的时候,婴儿就可以确定的区分男性与女性的照片。3 岁以前,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准确的说出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孩子的性别意识发展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一般认为儿童到6岁以后才掌握性别的永久性。

2-3岁:我好像是男(女)宝宝

这个时候,孩子一般能够正确地、一惯性地使用性别标签了,能够分得出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也开始建立自己的性别意识,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当孩子使用“男孩”或者“女孩”的称呼时,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而是他们理解了这是一个种类,有一定的特征。当然,这个时候岁的孩子对性别的理解还是很简单和表面的。比方说,他们会根据头发的长短和衣着的特征分辨——“男孩子短头发,女孩子长头发,男孩子穿裤子,女孩子穿裙子”等等。

3-4岁:短发是男孩?长发是女孩?

这个时候,宝宝的性别意识已经得到进一步强化,能够分清不同性别角色应该要玩什么游戏及参与什么活动了,例如:男孩子要去玩汽车、刀枪,女孩子则要玩娃娃、过家家等等。

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发展出性别恒常性,也就是说,3-4岁的孩子认为人的性别是可以被轻易改变的,而这种改变往往取决于外貌特征。比如我的外甥3岁时带上妈妈的假发后,就认为自己已经变成了女生。当你问一个女孩子:“等你长大了以后,你有可能变成爸爸吗?”她们极有可能回答:可以。

5-6岁:行为要符合对自己性别的认同

这个时候,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积累,孩子已经意识到性别的永久性。这意味着,他们不会再问文章开头出现过的类似问题“我长了长发(剪了短发)就可以变成女孩子(男孩子)吗?”他们知道自己的性别不会因为发型、衣服颜色就因此改变。

而认识到性别的永久性,会影响他们的性别行为。获得了性别永久性的儿童会利用这个来指导他们的行为,就是说,他们的行为需要符合他们对自己的性别认同。5-6岁的孩子已经通过对身边人的观察和奖赏,获得了一些符合性别的行为。也会根据不同的性别搭配不同的服饰、形象及活动,这个时候孩子的性别意识很固执,比如当你给一个5、6岁的男孩穿粉色的衣服,他很可能会哭闹着拒绝。

这样做帮你培养宝宝的性别意识

2-3岁,开始教孩子认识身体

建立安全意识,怎样保护好自己(这是增加的,那部分文字建议单独拿出来成为一段)

男孩不能哭,女孩要温柔,一定要这样吗?

2-3岁,开始教孩子认识身体

2-3岁的孩子会慢慢注意到男女的差别,他们会好奇自己和他人的身体有什么不同。这时正是绝佳的帮助孩子认识身体、建立性别意识的时期。

德国教育心理学专家基尼认为,从小就应该让孩子知道,男孩的身体像爸爸的身体,女孩的身体像妈妈的身体,而且这是孩子最早了解人体和性别的启蒙教育。家长可以通过绘本或者模型,介绍男孩跟女孩不同身体部位的名称。在具体名称上要遵循科学的原则,但是不必过于拘泥,比如可以叫“乳房”,也可以说是“neinei”,男孩子的生殖器可以叫阴茎也可以叫“小鸡鸡”,就像孩子有一个学名和有一个乳名一样自然。通过这一系列的认识身体过程,孩子也可以建立更加清晰完整的性别意识。

建立安全意识,如何保护自己

除此之外,家长应该逐渐帮助孩子建立起隐私观念,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告诉孩子,内衣遮盖住的这些隐私部位除了爸爸妈妈,不可以让其他人看到(医生检查身体除外)更不可以触摸。

男孩不能哭,女孩要温柔?

很多发展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者都认为,严格定义的性别角色,对于男孩和女孩的发展都是一种消极的限制。

很多家长会给孩子灌输:女孩子不能大声说话、男孩子不能哭,女孩子要体贴温柔、男孩子要坚强勇敢,这些养育方式不知不觉会影响孩子对自身的看法。研究发现,告诉孩子「女性特征」的作用,并说明性别刻板印象可能带来的偏见和歧视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很好的缓和幼儿期孩子的性别偏见。男生女生都可以细心体贴、勇敢坚强,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一种禁锢的解放,也有利于孩子发展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对他人的尊重。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爸妈不要强迫孩子们接受传统观念中对不同性别的定义,而是应该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帮助孩子找到他们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即使孩子的行为可能与当下社会对这一性别的固有观念存在差异。父母如何看待和评价自己的孩子的行为,其实也会让孩子形成最初的对自己的印象。能够清晰区分“我是谁”,比起刻板地接受“女孩应该怎么样”“男孩应该怎么样”,是孩子人生更关键的自知能力。

正确解释宝宝提出的形形色色的问题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利用绘本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式,比如一些简单的科学书籍上,会对宝宝从哪里来的有科学而生动的解释。

在这里可以给爸爸妈妈们推荐一个绘本《宝贝你来了》这本书的内容都是立体插画,用1:1的比例再现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发育过程。兼顾科学性和情感诉求,还原了胎儿在孕妈咪的子宫中的真实大小。创作者是来自西班牙的一对知名艺术家夫妇,他们为纪念孩子的诞生,历时一年半,打造出了这本讲述生命孕育过程的绘本,被称为面对孩子“我是从哪里来的”问题的最温暖的回答!

我也可以站着尿尿吗?

比如告诉宝宝女孩和男孩的生殖器长得不一样,男孩子长着小鸡鸡,站着尿尿不会尿到裤子上,而女孩子没有小鸡鸡,所以女孩子要蹲着才不会尿到裤子上。也可以让女孩尝试站着尿尿,男孩尝试蹲着尿尿,这样试验之后他们自然会知道哪个姿势对自己来说是最方便的。

我想当女孩子,穿裙子扎辫子很漂亮

告诉自己的孩子,男孩也可以穿裙子扎辫子,女孩子也可以剪短发、穿的很酷,这是自己的事,可以自己决定,一个人的的性别不会因为外在的造型而改变。有很多男生扎小辫儿穿裙子,这只是一种造型而已。而且要告诉宝宝,并非只有穿裙子扎辫子才是好看的,穿运动服、剪短发也是可以好看的。

除此之外,在一个家庭父母分担家务,以身作则,可以减少一些传统的刻板印象。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女孩子可以学跆拳道,男孩子可以学做饼干。在媒体传播一些刻板印象的时候可以和孩子讨论,比如对于职业,可以讨论某个职业需要什么技能,而不是仅仅基于性别。

最后希望家长们记住,在对宝宝进行性别教育的时候,态度比叫法更重要,态度越尊重,越轻松、自然就越好,试着科学事实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讲述给他们听。

想了解更多专业育儿知识,请往下看☟☟☟


0-3岁新手父母必修课

芝士父母联合凤凰教育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邀请国内著名早期教育专家,从保育保健、心理发展、教育启蒙三个方面,为新手爸妈打造涵盖108个知识点的育儿宝典——《0-3岁新手父母必修课》。

我们搜集整理了常见家庭育儿问题,从身体发展及饮食、语言、运动能力、社会交往、认知、情感等六个方面,采用问答形式,请相关权威专家一一解答。

本课程根据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和养育需要,分为0-1岁,1-2岁,2-3岁 三部分,以视频方式,准确演示解决方案、解答育儿困惑,分享育儿知识。目的是为了帮助家长预见可能面临的育儿难题,准确把握孩子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直接有效的解决问题。

活 动 价 格

《0-1岁新手父母必修课》

原价:99元 现价:59元

《1-2岁新手父母必修课》

原价:99元 现价:59元

《2-3岁新手父母必修课》

原价:99元 现价:5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