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逛微博,看到一则热点消息“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作为一个非著名文艺女青年,这种工程类的消息本来跟我的关注点毫无关系的,然而由于前段时间去过国内最有名灌溉工程遗产都江堰,并产生了我自己都无法理解的热情,所以就细细地看了这则消息。

NO.1

“基建狂魔是刻在DNA里面的”

新增的这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分别是福建省福清市天宝陂,浙江省金华市白沙溪三十六堰,广东佛山市桑园围,陕西省渭南市龙首渠,最吸引我的地方是,这四个地方的历史之悠久,来看看这惊人的时间:

都江堰历史上的功能(两千多年的都江堰还在发挥重要作用)(1)

龙首渠距今2100多年,首创“井渠法”,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渠。

白沙溪三十六堰距今1900多年,是浙江现存最古老的堰坝引水灌溉工程。

天宝陂距今13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型蓄淡拒咸水利工程。

桑园围至今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

难怪网友说“基建狂魔是刻在中华民族的DNA里的”, 要想理解中华民族的风骨和思想,必须要从农耕文化与治水文化着手。

NO.2

都江堰把我们震傻了

两个月前,我和闺蜜们去了一趟四川阿坝州,快到成都的时候,我提议说,要不咱们顺道拐去看看被称为“旷世奇堰”的都江堰吧,闺蜜们其实是有点儿不理解的,我自己也有点打鼓,虽然我知道它是中国最伟大的、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但是真的不太确定我们这种普通人去会有乐趣。

都江堰历史上的功能(两千多年的都江堰还在发挥重要作用)(2)

(都江堰)

但结果却出乎意料,到了都江堰景区之后,我们三个女人大呼小叫,租了三台讲解机,对着一项古老的水利工程研究得津津有味,做人力资源的兔兔还将管理的原理和治水的原理结合起来,面对着汹涌的岷江水,振臂一呼,给我们两个憨憨讲解,唬得我们一愣一愣的。

都江堰历史上的功能(两千多年的都江堰还在发挥重要作用)(3)

这是我第一次深深地在现场体会到治水智慧的无穷魅力,以及智慧所带来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般若福报。

NO.3

都江堰为什么称之为奇迹?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由秦昭王末年蜀地太守李冰父子修建,而且已经持续运转了2200多年,是现存世界上唯一的最古老且目前还在使用的水利工程。

从青藏高原山地奔流而出的岷江,从古至今,都不是一条听话的河流。它携带砂土碎石,常常在成都平原泛滥成灾,一直都是个大麻烦。

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之所以称之为奇迹,主要原因有三,第一,选址。李冰经过数十年勘察,沿岷江跋涉而上,在苍茫群山中,最终将工程位置选在了岷江穿越山地与平原交界的一点。这里落差大,为天然水塔,能将水源源不断输送至更广阔的平原,而选择泥沙淤积的弯道一来则可以让江水减速,还让四处飞散的泥沙集中淤积,方便清理。

都江堰历史上的功能(两千多年的都江堰还在发挥重要作用)(4)

第二,通过都江堰三大主体工程: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解决了水利大坝梦寐以求的分水、排沙、泄洪三大功能。无论洪水季节还是枯水季节,都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灌溉。

都江堰历史上的功能(两千多年的都江堰还在发挥重要作用)(5)

都江堰三大主体工程: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第三,李冰父子将挡在岷江侧前面的玉垒山,带领十万劳工用十年时间,通过火烧水浇,硬生生的砸出一个狭长的口子,将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旱涝频仍的成都平原,从此沃野无垠,正所谓“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蜀志》。

都江堰历史上的功能(两千多年的都江堰还在发挥重要作用)(6)

而且,成都平原的富饶,也成为了国家的大粮仓,上自秦汉、下至抗战时期,这里稳,则全国稳。

NO.4

旅行一定要理解一个城市从何而来

在都市旅行中,成都和重庆这两个城市近几年很火,我一直认为,和风光旅行不同的是,城市旅行一定要去理解这个城市从何而来,又是在什么地理位置上。

都江堰历史上的功能(两千多年的都江堰还在发挥重要作用)(7)

去洋气的青岛旅行,就要理解其被德国日本侵占的起源,广州至少要理解明朝清朝闭关锁国、近代史上鸦片战争对这个城市的影响。重庆要理解嘉陵江长江交汇处的码头文化,还有陪都的历史。

而理解成都人骨子里的巴适,超级城市成都的繁华,就应该从都江堰,这个伟大的千年水利工程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