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中级固定资产:初级会计实务-固定资产(1)

固定资产

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

  1. 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
  2. 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租出固定资产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不需用固定资产

未使用固定资产

已经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

应设置科目

【固定资产】

借方:登记增加的固定资产原价

贷方:登记减少的固定资产原价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期末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累计折旧】

属于固定资产科目的调整科目

贷方:登记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借方:登记处置固定资产转出的累计折旧

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额

【在建工程】

借方:登记各项在建工程的实际支出

贷方:登记完工工程转出的成本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的成本

【工程物资】

借方:登记购入工程物资的成本

贷方:登记领用工程物资的成本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成本

【固定资产清理】

借方:登记转出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清理过程中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

贷方:登记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

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

*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

借方:登记转出的清理净收益

贷方:登记转出的清理净损失

结转清理净收益、净损失后,该科目无余额

*该科目应按被清理的固定资产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若发生减值,还应设置以下科目: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工程物资减值准备】

应设置的账簿

《固定资产登记簿》

《固定资产卡片》

具体账务处理

一、取得固定资产

1.外购固定资产

(1)不需安装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2)需安装

a.购入时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b.支付安装相关费用时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c.耗用本单位材料或人工的,按应承担的成本金额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

d.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3)一般纳税人,自2016年5月1日后取得并按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动产或不动产在建工程,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通过税务机关认证时,应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作为固定资产成本

借: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0%当期抵扣)

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当期起第13个月抵扣40%)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待第13个月: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

(4)小规模纳税人,购入固定资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借: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5)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将各项资产单独确认为固定资产,并按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2.建造固定资产

应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固定资产的成本

(1)自营工程

a.购入工程物资时

借:工程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的60%)

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当期起第13个月抵扣40%)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b.领用工程物资

借:在建工程

贷:工程物资

原材料(领用本企业原材料)

库存商品(领用本企业生产的商品)

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

应付职工薪酬(支付其他费用)

c.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d.在建工程领用本企业的产品,按现行规定,其相关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同样应自取得之日起分两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第一年抵扣60%,第13个月抵扣40%)

(2)出包工程

a.按合理估计的发包工程进度和合同规定向建造承包商结算的进度款,并按对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按发票上的注明的价款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的60%)

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当期起第13个月抵扣40%)

贷:银行存款

b.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按其成本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余额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确定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摊

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的成本

预计净残值:资产处置后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1. 该项资产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2. 资产预计有形损耗
  3. 资产预计无形损耗
  4. 法律法规对该项资产使用的限制

除以下两点外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 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 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
  1. 按月计提折旧
  2.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次月起计提
  3. 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4. 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
  5. 已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按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暂估价值,但不需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复核结果与原估计有差异的,应按会计估计变更进行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特点】

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计算的每期折旧额是相等的

【公式】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特点】

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固定资产每期应计提折旧额

【公式】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特点】

  1. 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原计折旧后的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2. 一般应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公式】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年折旧额=每个折旧年度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特点】

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残值后的余额,每次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分母代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总和。

【公式】

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寿命-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 1)/2)*100%

或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具体账务处理

借:在建工程(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所使用的固定资产)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

其他业务成本(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1. 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2. 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从原账面价值中扣除
  3. 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1.发生时

借:在建工程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2.发生的相关支出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同前述方法一致)

贷:银行存款等

3.完工后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4.不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处置固定资产

即固定资产的终止确认,具体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2.发生的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3.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原材料

贷:固定资产清理

4.保险赔偿等的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5.清理净损益的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自然灾害)

贷: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

固定资产清查

应当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

应当作为重要的前期差错进行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重置成本)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重置成本)

1.按盘亏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2.按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

借: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固定资产减值

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企业应当将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