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郁震宏

桐乡有几个古镇(最最东南的那个村)(1)

屠甸丨海星村

鸣谢:陈金林、沈岩亮、江老师、高总

前面的高楼,是海宁。

1

桐乡,最最西南的一个村,在大麻,就叫“西南村”。桐乡最最东南的一个村,不叫“东南村”,而叫“海星村”,属于屠甸镇。

屠甸,曾经是一个大码头,东到长水塘,殳山、史山、六角亭都在其境内,标准的杭州、嘉兴两府,桐乡、海宁(属杭州府)、海盐、嘉兴四县交界之地。

屠甸的海星村,曾经是桐乡的“内陆”,现在是桐乡最东南的一角,与大麻镇西南村堪称“兄弟”。但往上追溯,海星村走上“前台”的岗位,其实也不过几十年辰光。

海星村往南,可以看见硖石的高楼。东面,即为海宁的由拳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今嘉兴市境内设立由拳县,其核心区域,可能在殳山、史山到硖石一带,那时候的屠甸人,离县城应该非常近。

2

秦始皇以前,春秋时候,由拳县叫“长水县”,《元和郡县志》记载:嘉兴县,本春秋时长水县,秦为由拳县。以县命名的长水塘,如今还在,反映了春秋时期长水县城的大概位置。解放以前,屠甸镇东到长水塘,与海盐、嘉兴两县交界,可以想见,在春秋、秦汉时期,屠甸离县城非常近,难怪这一带会有胭脂汇、范蠡湖之类密集的春秋遗迹。

海星村,旧属桐乡县千金乡,大致在六都范围。宋代时候,千金乡有四个里,分别为新政里、大麻里、得义里、睹谷里,睹谷里有睹谷庙,现在已经在海宁境内,但这个庙的覆盖范围,依然还是老底子的样子,屠甸不少地方上庙还去睹谷庙,这就是俗话说的“庙界”,从庙界推测,海星村在宋元时代应该属于千金乡的睹谷里。

桐乡有几个古镇(最最东南的那个村)(2)

陈金林先生,桐乡一中高级教师,中国化学会会员,海星村人,承他热情邀请,与沈岩亮夫妇一起去海星村一游。岩亮兄是大麻人,老朋友,书法好,人更好,江老师说:大麻人都好。嗯,格倒是真话!

高总请客,大转盘饭店吃过饭,出发,陈金林先生带路,第一站,先去看一座古桥。寻桥的路,特别幽静,鸟鸣清脆,叫人忘情。

桐乡有几个古镇(最最东南的那个村)(3)

看了桥额,是“皇母桥”,《光绪桐乡县志》也写作“王母桥”,属千金乡六都七图,皇、王两字,土话一样,但不知这个桥名是什么意思?陈金林先生说,他有一个朋友,也姓陈,种植水蜜桃,牌子就叫“王母桥”,本埠特色,又能切合王母娘娘蟠桃会,真是一个绝好的创意。

桐乡有几个古镇(最最东南的那个村)(4)

王母桥南的路,树荫茂密,简直成了一个树洞,特别幽深,叫人想起诗和远方。

桐乡有几个古镇(最最东南的那个村)(5)

桥柱上有铭文,定睛看了一会儿,可惜近来眼睛老花严重,一个字也 看不清,按风格,应该是明代的。

桐乡有几个古镇(最最东南的那个村)(6)

从原路出来,往东,卜家斗桥,以村坊命名,桐乡卜姓,明清两代出过举人、贡生,不知跟海星村的卜家斗有没有关系。卜家斗桥下的河叫西港,陈金林先生老家就在河东,村坊叫西港上,《光绪桐乡县志》写作“西港埭”,相对的还有东港埭、北港埭、南港埭,从这些地名可以看出,这一块地方应该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大岛。

桐乡有几个古镇(最最东南的那个村)(7)

西港上,现在已成了新村,人家大多姓陈,据陈金林先生说,他们这支陈姓,是盐官迁来的,传说是陈阁老的自族人。民间传说往往是考古的好线索,所以我建议陈老师去海宁查一查《陈氏总谱》,也许会有惊人的发现。

桐乡有几个古镇(最最东南的那个村)(8)

睹谷庙的白果树,公元1332年种植。

3

下一站,睹谷庙,过黄鹤桥往东,不远,桐乡县历史上第一个举人沈荣的墓,就在睹谷庙,可惜我们到时,庙也没了,墓也没了,只有一株白果树,近700岁了,想来从前总不止这一株。

回头说黄鹤桥,《光绪桐乡县志》已有记载,非常好听的名字,不知有什么出典?

海星村有不少地名,使人觉得奇怪,想有一探究竟的冲动,比如东学田、西学田、学官桥,隐隐觉得古代的时候,这一带曾经有过学校、书院的样子。

睹谷庙,旧属桐乡县,现在已属海宁了,但西港上人上庙,还去睹谷庙,可见传统的强大。睹谷庙,不知道什么意思,屠甸民间俗称“董谷庙”,是一个语言学上的音转现象,很有价值。

海星村还有一个庙,晏公庙,也是一个庙界,但从文献记载来看,应该比睹谷庙要晚一些,元朝的《嘉禾志》上还没有出现。

从睹谷庙出来,遥望硖石双山,真的很近很近了。陈金林、高总都说:我们这里从前出市,都去硖石的,七八里路。我不禁想起小时候步行去临平的光景,凡是这样的地方,归属感往往是模糊的,所以我至今还在周游列村!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