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灾难像汶川特大地震一样如此牵动人心。十年了,汶川已换上了“新装”,山青水秀。

汶川十大感人真实事件(这9位晋城人在汶川)(1)

当年灾情发生后,晋城各界也参与到了救援行动中,十年后的今天,晋广论坛独家采访了,其中九位曾经前去灾区救援的晋城英雄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川”越十年,走进他们的记忆。

高峰、秦双江: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人

汶川十大感人真实事件(这9位晋城人在汶川)(2)

汉旺镇标志性建筑物钟楼上的指针永远停在了14点28分,成为永远定格的记忆。

按照上级安排, 救护队到青平山抢运火药并帮助灾民撤离下山。从山下到青平山火药库有 30 余公里的路程, 可通往山里的路全部被山体滑坡的滚石所掩盖, 救护队不是在深谷泥泞中艰难前行, 就是在滚石林立的乱石丛中爬行, 飞石不时从山顶坠落。就在救护队刚刚翻过一段山体滑坡的地段后, 突然发生了 6 级余震, 顿时白烟四起, 岩体再次滑坡。队员不同程度地受了伤, 但没有人停止脚步,最终完成了抢运火药的工作。

当提起井下救人和灾区救人的区别时,高峰说“矿井的基本情况和地形结构我们基本都掌握,但是地震后的汶川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很多危险路段只能徒步通行。而且,幸存者往往都是被建筑物掩埋的,越接近幸存者,越需要我们徒手清理解救。”

当年,救护队在天池煤矿1号井展开搜救。但是进入矿区的公路大部分被泥石流埋住, 到处都是山崩地裂的景象, 车辆根本无法进入, 队员们只能徒步前行。回忆起当天的情况,秦双江说到,“时间就是生命, 早一刻到达就能挽救更多生命, 所以,当时我们决定开辟一条山路进入矿区。但大小余震不断, 不时有山体垮塌, 巨石不断就从我们身边滚下。”队员们一路排险前进, 到达了天池煤矿后,在这片废墟之下,继续进行搜救。为了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队员们徒手进行清理解救, 不一会儿, 大家的手指都出血了, 可是没有一个人喊疼, 也没有一个人停下来, 都争分夺秒地与死神进行赛跑。

在绵竹市安监局家属楼,队员们凭借多年的救护经历,在一个垮塌的六层楼中,经过 30 多个小时的徒手挖掘, 成功解救出了一名八十多岁的老大娘。接着, 指挥部又命令救援队马上又赶往汉旺镇第三人民医院家属楼进行营救。在那里, 救护队又解救出了一名受困者。

汶川十大感人真实事件(这9位晋城人在汶川)(3)

发现遇险人员,救护队正在用断线钳断开钢筋。

5 月 22 日, 救护队又接到命令, 到汉旺镇东方汽轮厂转移大型精密仪器。东方汽轮厂的厂房有五层楼, 在大地震中虽然没有倒塌, 但已成危楼, 楼外侧到处可见裂痕, 15 台总价值近 3000 万元的精密仪器全部放置在楼的第五层, 搬迁工作非常危险。一位老工人告诉队员们, 放置在楼中的仪器, 是全国仅有的几台汽轮精密设备, 一旦毁掉, 会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救援队总指挥刘进元听罢, 向队员们吼道:“就是豁出性命, 也要保住国家财产! ”说完第一个冲了进去。在搬迁过程中, 发生了多次余震, 房顶的水泥碎块“噗噗”直往下掉, 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冒着被砸伤的危险, 救援队员手抬肩扛, 经过 10 个多小时的奋战, 终于将精密仪器全部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在抢险救灾十二天中, 救护队遇到了几百次的余震,最高的一次余震等级达到了6.3级。灾区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队员们每天吃的就是方便面、饼干、火腿肠, 饮水也要限量供给。从没有洗过一次脸、刷过一次牙。“晚上我们几十个人挤在一个二十平米的帐篷里睡觉。为了尽快搜救被困群众, 很多队员甚至一天都顾不上吃一点东西, 困了就地打个盹,最长的一次我们连续四十八小时没有睡觉。”高峰回忆到。

5月15日至5月27日的十二个不平凡的日日夜夜,即使时隔十年后的今天,队员们对当时的一幕幕仍记忆犹新,仍难以忘怀。采访结束后,秦双江说到,“当年就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一心救人。但那十几天的经历改变了我们很多,生死面前无大事,我们比十年前更热爱生活,尊重生命。

张恩波:封存记忆,爱在心中

汶川十大感人真实事件(这9位晋城人在汶川)(4)

张恩波,2008年是武警某部一级士官,现任晋煤集团蓝焰煤层气公司团支部书记。

时间回到10年前的5月12日,那个初夏午后,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张恩波当时随军驻扎在四川若尔盖县,当时他还在睡梦中,突然感觉帐篷在晃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马上保持待命状态。”

地震灾区道路损坏严重,地面救援部队难以抵达,5月14日,张恩波所随军徒步挺进“孤岛”茂县,余震频繁,两边的滚石不断,前进的道路可谓生死未卜。张恩波注意着脚下的乱石,更要躲避山上滚下来的岩石,艰难的向“死亡线”深处走去。通向茂县的道路,已多处被山体滑坡掩埋,余震不断。脚下是滔滔江水,头顶不时有石子落下,情况十分危险。有一次,他们刚刚通过一处滑坡路段,巨石就轰隆隆滚落,“石头有一辆汽车那么大。”

经过一天一夜的长途奔袭,张恩波随军成功穿越地震中的“死亡线”,抵达茂县县城,随即展开救援,营救埋在废墟下的受困人员。“当时现场太惨烈,战士们都不忍心刨土。战士们哭着扒开一片废墟时,我们亲眼看到一个母亲保护着身下的两个双胞胎儿子,画面定格的那一瞬间,太震撼了,战士们的眼睛湿润了。”

汶川十大感人真实事件(这9位晋城人在汶川)(5)

张恩波当时救一个7岁小孩子时,晃晃悠悠扶着孩子往外走,突然,一阵强烈的余震,房屋墙壁倒塌,把张恩波的右胳膊给压住了,简单地包扎之后又重新回到救援现场,他说:“军人身上扛得不光是军衔,更是人民和责任。”

救援过程中,艰辛成为记忆,然而更难忘的还是村民的纯朴和善良。“那时灾民们很热情,把家里仅有的粮食煮来给我们吃。但按部队规定,我们不能吃。有的灾民,尤其是老年人很不理解,硬塞进我们嘴里。”

望着如今湛蓝的天空,也许是惨烈的记忆和身处的宁静对比太过强烈,张恩波还是哽咽了。5.12对于他来说是一段不愿提起的伤痛,那一段痛苦的记忆或许永远不会消失,当救援回来后,我一个月内没有睡过整觉,每天都会做梦。”如今,他选择封存那段记忆,不轻易提及。

23岁那年的经历赋予了张恩波的青春更饱满的含义,有的故事,往往在回望中更加清晰;有些精神,往往经过时间的沉淀而愈显珍贵。

雷俊梅:十年了,仍能清晰感受到那种悲痛

汶川十大感人真实事件(这9位晋城人在汶川)(6)

雷俊梅 ,2008年是晋城大医院(晋煤总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现任肿瘤科主任。

2008年6月10日,晋煤集团总医院为赴地震灾区救援的医疗队举行了欢送仪式,他们一行共10人赴四川绵竹,雷俊梅就是其中之一。医疗队去的地方在绵竹郊区2号立交桥,那里大概有800至900顶帐篷,约4000人,有2000多的建筑工人,大多是南通人,主要工作是在马路对面进行简易房的搭建;1000多灾民,多数是当地人;剩下的就是各种后勤补给人员及医疗救护队。

作为医生,见惯了生老病死,但面对天灾人祸,内心仍是难以接受,痛彻心扉。所幸他们去时,已经基本结束了最困难的抢险工作,而他们要做的是生还者的保障工作。逝者已逝,医生能做的就是让生还者继续活下去!

用鹅卵石和各种石头将水稻田填起来,帐篷就搭在水稻田上,搭在河床上,水时常渗进帐篷。一日三餐自不用说,他们让灾民们先吃饭,有时没饭了,冷水泡着方便面就是一顿大餐。条件艰苦,但为了救援,一切都值得。

汶川十大感人真实事件(这9位晋城人在汶川)(7)

雷俊梅在为灾民做检查

雷俊梅告诉记者,她至今难以忘记的那时候遇到的一个志愿者女孩,女孩是一名大学生,姐姐、姐夫和小侄子一家三人不幸被山体掩埋。家人遇难,内心的痛自然无法言说,但女孩坚强地选择做一名志愿者,去救助更需要帮助的人。十年过去,每一份伤痛、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记忆,却不愿再提起。医疗队撤离之前,队员们在镇上给孩子们买来了各种生活学习用品,也将自己带来的所有东西都留给了灾民,大家仅剩下穿在身上的衣物。满怀信念地来,轻轻地走,是他们的最大努力。

汶川十大感人真实事件(这9位晋城人在汶川)(8)

归来后雷俊梅与同事紧紧相拥

雷俊梅说,10年了,还能清晰感受到那种悲痛。走时曾互相留下地址,中间收到过一封信,但后来汶川重建,当年的地址已经时过境迁,便渐渐失去了联系。经常在新闻上看到地震中那些孩子,如今阳光善良,心里便有了一些安慰。

丁磊:突然想再回到战斗过的灾区

汶川十大感人真实事件(这9位晋城人在汶川)(9)

丁磊,2008年是晋城广播电视台新闻部记者,现任晋城广播电视台房车频道副总监。

2008年6月6日,大地震发生第25天,丁磊作为晋城援建队的随队记者来到都江堰市安龙镇。第一次亲眼看到灾后房屋垮塌、道路中断、余震不断,满目疮痍的场景,“快到灾区的时候,车上没人敢说话,雅雀无声,每个人都被现场的场景震撼了。”

作为手拿话筒肩扛摄像机的记者,丁磊要做的是架起家乡亲人和前线援建队员的桥梁,“我觉得自己肩上担着的是责任,要告诉家乡人民援建队员是多么不容易,让所有人的面孔通过电视能被他们的家人看到。”

汶川十大感人真实事件(这9位晋城人在汶川)(10)

丁磊在灾区整理稿件

上午冒着高温,丁磊和同伴穿梭在各个工地间,捕捉辛苦感人瞬间,中午加班剪辑,顾不上吃饭,下午又坐三轮车到十几里外的镇政府借用网络传输到晋城,异常艰难和不易,但对于丁磊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在灾区40天的时间,丁磊和同伴发回报道35篇,千里之外的晋城人每天都能通过他们的报道获取来自灾区一线晋城援建队的消息。让每一个晋城人都能切身体会到与灾区心连心的感受。“作为记者,能够参与这么有意义的工作,我很有满足感,这也是我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的光荣使命。”

丁磊坦言,“十年了,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能记住,但是去灾区这件事情很多细节我都能想起来,这是我人生太深刻的记忆。”十年后的现在,丁磊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再去一趟都江堰,看一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见一见当时那些人,他相信那些百姓一定也很惦念着当时的晋城援建队。

侯玉贵:坚守对生命的承诺

汶川十大感人真实事件(这9位晋城人在汶川)(11)

侯玉贵,晋城市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

灾情发生后,侯玉贵主动请战,他跟随晋城市第三批救援队赴灾区进行医疗帮扶、灾后防疫等工作。就这样,当年55岁的他成为了当年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侯玉贵说,这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虽然在队中年龄最大,但没有受到格外照顾,反而作为队长的他要负责起队员们的生活、工作中的一切事宜。虽然已经过去十年,但侯玉贵还是能够说出在那里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工作细节。对侯玉贵来说,在灾区工作的三个月是他一生铭刻在心,永不会遗忘的经历。

经过了一天一夜的车程,医疗队终于抵达了四川茂县。队员们不顾休息,在一处二层招待所里展开救援,夜以继日地救治伤员。他们还常常背上药品,自带干粮,爬山涉水为灾民送医送药并开展义诊。

“如果要问灾区的生活苦不苦?说实话,真的艰苦。”侯玉贵说,“但是,当看到经历过大灾难的群众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时,我们的心情也无法形容。他们真的坚强,从不和我们聊悲伤的事情。”不是岁月风干了泪水,不是阳光消融着悲伤,是生命在奋斗中坚韧勃发,微笑重回脸庞,生活更加美好。“他们坚韧的精神一直感动着我,参与过灾区救援,才真正理解了医生的誓言——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侯玉贵感慨道。

汶川十大感人真实事件(这9位晋城人在汶川)(12)

图中左二为侯玉贵

十年很长,四川灾区早已面貌一新;十年很短,灾区的一幕幕仍在侯玉贵的脑海中回放。茂县群众们的四川乡音尤在耳边。“当年那里的人们多热情啊,医疗队员买菜,他们都热情得打折。” 豪爽的四川口音,真诚的笑脸,彼此一家亲的情谊,至今温暖着医疗队的队员们。

废墟上一顿热饭的味道,也让侯玉贵回味至今。“我之前不吃辣,刚去那边后由于气候的问题,关节总是出现酸痛,所以也开始稍吃一点辣。” 侯玉贵回忆:“有次老乡送来自己做油泼辣子,我们沾着馒头吃都觉得香,后来爱上了那种又麻又辣的川味。” 在面目疮痍的灾区,那一瓶油泼辣子远胜珍馐美馔,成为了侯玉贵终身难忘的慰藉。

在灾区工作生活的三个月中,医疗队共遇到了21次余震,也曾下乡义诊路上遇到滚石滑落。然而,这一切的惊险经历,侯玉贵的老伴是在他回家中时才听说。“下乡的时候手机经常没信号,好不容易给家里打个电话也是保平安,不说其他。”侯玉贵说到。

其实,不光侯玉贵,他的老伴也是报喜不报忧,独自解决着家中的大小事务,不让远在灾区的侯玉贵有后顾之忧。“回来后一进家门,我发现地板砖不一样。才知道家里的地板翘起破裂,老伴自己联系施工队修好了。”

汶川十大感人真实事件(这9位晋城人在汶川)(13)

侯玉贵手机里保存着老友的手机号码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我们不愿去回顾悲怆,但却从不曾忘记感动。在侯玉贵的手机里一直存着一位特殊老友的联系方式。他叫胡建明,是茂县医院的一名从事病理研究的医生。当年在茂县开展医疗救援时,他们成为了并肩作战的同事,一起携手帮助灾民解决了无数的医疗卫生难题,十年后的今天,仍保留着一份非常特殊的友谊和感情。每隔一段时间,他们会打电话聊一聊,回忆往事,畅谈难忘经历带给自己的种种影响和改变。“如果当年没有选择去灾区救援,一定会成为我终身的遗憾。”从老友口中得知灾区重建得很好,侯玉贵心里的那份牵挂也就放下了。“希望有机会带着老伴看看那里的山川,真的很美。”

李庆峰:我只是尽到医务人员的天职

汶川十大感人真实事件(这9位晋城人在汶川)(14)

李庆峰,2008年任晋城市人民医院功能科主任,现任超声医学科主任。

十年时间匆匆流过,被大地震撕裂的家园伤口已经愈合,在地震中走出来的人也过着全新的生活。而晋城市人民医院那支在灾难面前搏斗过的援川医疗队,如今依旧平凡的照顾着每一位患者,只是在他们心里,都有着一份关于地震的属于自己的记忆,十年光阴,恍若隔日,作为亲历者的李庆峰回忆着那段日子,仍然如此清晰……

李庆峰,当时任功能科主任,地震发生后主动要求前往一线,“没多想,就是想到一线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帮助更多的生命!”2008年7月29日出发,经过两天两夜的长途跋涉,李庆峰一行到达茂县叠溪镇较场中心卫生院,他负责超声检查。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庆峰到四川抗震救灾,才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进入四川境内,高速公路变成了蜿蜒的公路,沿途是坠落的山石,塌陷裂开的道路以及滑坡的泥土。

李庆峰觉得在灾难面前,爱护至关重要。有一次快中午12点时,卫生院当时紧急送来一位搭建平板房而坠落受伤的村民李少林,患者左侧胸部着地,疼痛难忍,李庆峰立即给他做了胸腹部的B超检查,给予止血对症处理。但还需行胸部X光检查确诊,该院X光机不能使用,经患者家属同意,由救护车转运,李庆峰跟车到达松潘县医院,保证确诊病情、安排住院后才放心下来,此时已到下午3时,他才觉中午没顾上吃饭。

汶川十大感人真实事件(这9位晋城人在汶川)(15)

图中左二为李庆峰

“每当回想在灾区的事情,一切仿佛就在昨天。”李庆峰带领队员到闭塞的山区给当地老百姓进行体检,天气经常是烈日高照,温度高达45度以上,但是再困难的环境,所有的人都没有怨言,不顾路途疲劳抓紧给百姓做检查。

8月31日,经过一个月的医疗救助,李庆峰正式离开茂县,这一个月他为当地群众B超检查人次约500人,并培训当地的医生掌握常规检查项目。作为实施灾区灾后医疗卫生重建任务的医疗人员,“我们没什么特别,我们只是尽到了医务人员的天职。”

在茂县李庆峰经历了如火如荼的战斗岁月,“作为队长,能和六名队员一起并肩作战,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是我一辈子的骄傲。我难忘茂县!”

郜慧青:用心去寻找需要帮助的人

汶川十大感人真实事件(这9位晋城人在汶川)(16)

郜慧青 ,2008年任晋城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现任康复科护士长。

512是护士节,正当她们过自己的节日时,得知汶川地震,郜慧青除了震惊、悲痛,更多的是迫切想要去第一线。地震发生后,她和几个朋友商量准备自驾前往,之后知道了医院会组织医疗队前去,便在第一时间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

郜慧青说,那时候闫宏伟主任作为晋煤集团救护大队赴川救灾的随队医生从灾区回来了,人变得黝黑,话语也明显少了。她在想,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灾区使一个开朗健谈的人变得沉默起来。

6月10日,总院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许多送行的姐妹不知为什么都哭了,他们一行共10人赴四川绵竹。

当时余震不断,路况极差,去绵竹的沿途可以看到毁坏的路面和路边滚落的石块。郜慧青回忆,当时路边有出租车,是当地的老乡:“我给你们带路吧,谢谢你们来灾区!”。那个时候,无关地域,无关年龄,无关性别,所有人只有一个目标,为灾区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汶川十大感人真实事件(这9位晋城人在汶川)(17)

那时候的天气极不稳定,时而大雨,时而暴晒。6月12日晚10时,外面下着小雨,一个老大娘从厕所刚出来,一个年轻的女孩马上迎上去,为她撑过雨伞,护送回帐篷。一位又一位老人,被安全地护送,没有人的时候,女孩便一个人静静地站在雨中。女孩说:“这儿的老乡很自觉,为了保持帐篷区的卫生和清洁,老人们不管天气有多恶劣,路有多难走,也要坚持到厕所方便。”为了保证老人们安全,她们几个志愿者排了班,每人两个小时,专门在这里护送老人回帐篷。她们自费来到灾区,没有固定的任务,她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寻找需要帮助的人和事。

汶川十大感人真实事件(这9位晋城人在汶川)(18)

图中身着白色衣服弯腰者为郜慧青

如今,尽管已经过去了十年,但那时在灾区发生的每一件事郜慧青都历历在目,“一想起这些就觉得很心痛,我时常会在心里祝福那些曾经在灾区遇到的人,希望他们现在过得幸福。”

吕建宁:救死扶伤,义不容辞

汶川十大感人真实事件(这9位晋城人在汶川)(19)

吕建宁 ,2008年任晋城大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现任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吕建宁在医疗队中主要负责对失去亲人的幸存者们进行心理安抚,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每日还要进行巡诊,量血压、量体温、换药、发药,记下帐篷号及人员的健康状况。

失去亲人的痛让很多人都不愿与人交谈,他们常常躲在帐篷里不出来。为了帮助他们走出阴影,吕建宁和队员们为灾区人民唱歌跳舞,陪孩子们做游戏。一点点走进,一点点安抚,一点点陪伴,最终和他们成为了朋友,打开了心扉。

汶川十大感人真实事件(这9位晋城人在汶川)(20)

图中前排左一为吕建宁

那时手机充电不便,信号不好,工作更是满满的,很少有机会能给家里保平安。家人怎会不担心,吕建宁说,“医生的使命不就是这样吗?救死扶伤,义不容辞。”十年后的今天,吕建宁已经不愿意再过多的回忆当时的情形,“让那些回忆深藏心底吧,越是经历伤痛,才越是珍惜当下的生活。”

回忆不是为了重复伤痛,而是为了铭记过去和珍惜现在。这场灾难带来的悲痛从未被忘却,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振作起来,为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十年,没有不可逾越的过去,没有不可抵达的未来。

你有哪些关于汶川地震的记忆,欢迎留言分享给大家。

晋城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