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礼,无以立。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即便是科学发展的今天,文明礼仪仍是一种隐性的道德约束。特别是在农村,虽然一些流传的讲究很迷信,但老一辈人还是愿意相信这样的说法。所以某些事情上人们还是很忌讳的,毕竟谁也不愿沾惹不吉利的因素

红白喜事送礼有哪些(红白喜事送礼有讲究)(1)

在农村少不了一些红白喜事,这个时候参加的人就比较广了,包括大学的同学、单位的同事等等。老话常讲“入乡随俗”,如果自己不知道的话,好心很容易办成坏事儿。当然有一些讲究和说法是公认的,比如这句“寿不烟,丧不补,喜不伞”,它到底代表什么意思?

寿不烟

字面意思理解,老人在过寿的时候不可以送烟。首先对于“过寿”一事,基本上也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比如常说的“六十大寿、七十大寿”等等。子孙后代也无非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老人可以长命百岁。烟虽然在平时比较常见,也常被当作礼物送人,但在老人过寿时万万不可。

红白喜事送礼有哪些(红白喜事送礼有讲究)(2)

在过去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缺乏科学依据,但人们还是少不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所以风水学很大程度上也左右了人们的生活,其中就包括谐音”。在过寿这一天给老人送“烟”,而“烟”又和“咽”同音,这不是让老人家咽气吗?福寿安康的一个寿宴,难道就这样被搅砸了吗?

同时咱们从实际角度出发,吸烟对身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寿宴表面上看是让老人长命百岁,其实还不是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吗?这送来烟岂不是在害人家?所以对于过寿送礼这件事,最好还是问一问长辈。实在不知道,可以包点红包或者买点补品,这也是不错的选择

红白喜事送礼有哪些(红白喜事送礼有讲究)(3)

丧不补

通俗来讲,就是一个家里有老人去世,你作为亲戚朋友主家肯定会通知你过来吊唁。但如果因为一些事情错过了,千万不可以进行“补吊”。其实在品史君看来这一点还好,就怕有一些人忘了随礼,在事情完毕之后才想起来,给人家补上,这在古代人眼中是不吉利的。

红白喜事送礼有哪些(红白喜事送礼有讲究)(4)

从风水学的角度出发,人在逝去之后,阴气比较旺盛。阴盛阳虚,这是晦气的代名词,会给整个家族带来不好的运势。但人在离去的三天之内,子孙后代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大多数人也都选择在第三天对逝者进行下葬。丧事办理完之后,阴气也就此消散。

如果再次提起这件事,这会让逝者以为他的后代不愿意让他走,从而持续阴魂不散,这对主家能好吗?另外一点咱们从实际角度出发,老人在出殡之后人家的心情好不容易有些平复了,但是你又在这随礼提起这一茬,这不是让人家不好的情绪爆发吗?对你有什么好处?

红白喜事送礼有哪些(红白喜事送礼有讲究)(5)

喜不伞

历史发展到现在,结婚是每个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如此喜庆的日子里,主家当然希望得到亲朋好友们的祝福。参加婚礼的人都想沾上喜气,所以也会精挑细选一些礼物,但“伞”是万万送不得的。因为“伞”和“散”同音,你这不是要拆散人家吗?喜事硬是被你送成“悲”了。

红白喜事送礼有哪些(红白喜事送礼有讲究)(6)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些地区新婚夫妇在结婚时可能还会打伞,其实这和上面的讲究并不冲突。结婚这一天新娘和新郎最大,但双方都不可以大过天。品史君生活在北方,也有这样的说法,只不过这里的伞换成了红盖头。

品史君说

对于这些讲究和说法,品史君认为大家最好还是做一个规避。为什么这样讲?其实我在最初是持中立态度的,因为它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站不住脚,但能流传到今天肯定也是有着一定的道理。信则有不信则无,完全看我们自己。那为何态度发生了转变呢?

红白喜事送礼有哪些(红白喜事送礼有讲究)(7)

昨天下午我在翻看评论区的时候,看到这样一条留言:小编你是不是闲得无聊?现在都什么时代了,还在这讲传统文化?看似有着几分道理,但这一定是对的吗?我们有没有想过: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到现在,中途遭遇过无数次外族入侵,为什么还能持续到今天?

你可能会说汉语、汉服等等,如果是汉语的话,那为什么英语现在成了所有人学习生涯中的必考科目?如果是汉服的话, 那为什么只有少数人在穿?而且是在特定场合?中华民族之所以有今天的强大,也正是得益于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

红白喜事送礼有哪些(红白喜事送礼有讲究)(8)

现在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流入,许多人都过起了“洋节”,品史君个人并不反对。唯一希望的是诸位在过洋节时,不要忘了传统文化这个“根”的存在。不管时代如何演变,它身上流淌的中华血液永远不会改变。直到现在,还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也对文化感兴趣,不妨为我留个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