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条意见: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意思就是说,在高考报考大学的时候,要把学校放在第一位,能去985就不要去211。

这条意见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成立的,大家也都以实际报考意愿遵循着。但近年来,随着一批“地方高校”的崛起,这条意见开始出现越来越多地“动摇”。不少考生和家长提出疑惑:既然说本科要看学校,那为何“双非”深大的分数线都要赶上了985兰大?“本科看学校”这个说法是不是已经失灵了?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讨论下。

深大一本还是重本(当深大的分数线赶上985兰大)(1)

考生用“脚投出了票”

对于选择985兰大还是“双非”深大这个问题,不少考生用脚给我们投出了“票”,这是最真实的反映。

2020年高考中,深圳大学在广东普通批次录取理科生2770多人,最低分数线为588分,而兰州大学录取理科生111人,最低分数线是603分。在录取学生数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深圳大学分数低于15分。对于一所“双非”大学来说,这个分数线已经很高了。

深大一本还是重本(当深大的分数线赶上985兰大)(2)

而在浙江、江西、云南、广西等地,深圳大学的理科分数线都高过兰州大学。以广西为例,深圳大学已连续三年最低分数超过600分,而兰州大学却没有一次高过600分。还有在上海、江苏、辽宁、四川、云南等地,深圳大学和兰州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差距均已缩小到5分以内。

除了兰州大学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985大学的分数线,也开始被深圳大学“挑战”。我可以预见到,或许不到三年时间,深圳大学的分数线就会在更大的范围和程度上,超过更多的985大学。

深大一本还是重本(当深大的分数线赶上985兰大)(3)

“本科看高校”是不是已经失灵?

既然已经有双非的分数线超过985大学,那对于高考填报志愿来说,“本科看高校”这个说法是不是已经不适用了?我的看法是,仍然适用。

对于深圳大学分数线超过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985大学,背后原因其实就是考生选择了办学地域而不是学校层次。深圳这种新一线城市,经济更发达,对考生来说,选择了未来就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所以基于这个选择,即使能考上985大学也宁愿选择双非。

在2019年高考中,哈工大深圳校区的分数线首次超过了本部。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考生冲着深圳来的。

深大一本还是重本(当深大的分数线赶上985兰大)(4)

对于考生来说,填报志愿就是一场目标高校层次、地域和专业之间的博弈。当然最好的情况是既能报考层次高、地域好、专业好的学校,但绝大多数的考生都会受限于分,只能在层次、地域和专业之间作出抉择。

事实上,大多数考生还是遵循“本科看学校”这个意见的,毕竟像深圳大学这样的案例实在太少了。对于层次高的学校,未来在保研、进体制工作上还是很有用的。比如选调生,很多省份是只要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学生。但是想要从事前沿科学研究和就业的,深圳大学这类高校或许又是更好的选择。

深大一本还是重本(当深大的分数线赶上985兰大)(5)

本科看学校,要把地域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当地域间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我建议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改变下以前的老观点,一听985、211或者某某重点、某某一本就直接填报了,而是既要看层次,又要看学校的办学地点。

比如说像温州大学,虽然在很多省份还位于二本批次,但无论从学校基础设施还是就业率和综合排名上看,完全不输于很多一本批次的学校。

深大一本还是重本(当深大的分数线赶上985兰大)(6)

而对于高考填报志愿,专业在有些情况下,是可以适当“舍弃”的。只要不是特别反感的,可以考虑先“进校后换专业”的路子,毕竟,换专业几乎已经成为所有高校的标配了。先进到理想的大学,再换一个理想的专业,或许会比去一个不太理想的学校即使有个理想的专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