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体诗是一个诗体名,“乐府”原指国家设立的音乐官署,始建于秦,但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则始于汉武帝时。《汉书》云:“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但从魏晋起,人们把汉乐府所演唱的“歌诗”(包括文人创制的诗歌和从民间采集来的歌谣)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就从官署的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民歌使用的诗体形式是多样的,并且是培育(乐府体诗汉乐府民歌)(1)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汉乐府中的民歌,有许多是比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疾苦,表现了他们对剥削和压迫、战争和徭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等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反抗。它们在艺术上的特色是叙事性较强,人物形象有一定的性格,情节比较完整,语言朴素自然,句子长短不齐,整散不拘,形式自由多样,以五言和杂言居多,主要名篇有《孔雀东南飞》、《陌上桑》、《战城南》、《木兰辞》。其中《木兰辞》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孔雀东南方》并称为乐府双壁,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

汉乐府民歌使用的诗体形式是多样的,并且是培育(乐府体诗汉乐府民歌)(2)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汉乐府民歌无论在思想性方面,还是艺术性方面,均给后代以巨大的影响。它引导后代诗人“缘事而发”,大胆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有的诗人创作“古题乐府”;有的创作“新题乐府”;有的则大力提倡汉乐府的创作精神,掀起一个文学运动。

汉乐府民歌使用的诗体形式是多样的,并且是培育(乐府体诗汉乐府民歌)(3)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后来的乐府体诗歌中,也有许多优美小诗,比如一年级小朋友学的《江南》: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读起来朗朗上口,也有非常强的画面感。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画面。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又、会发现这其实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2013年,电视剧《甄嬛传》里的插曲——《江南采莲曲》便引用了这首诗,由姚贝娜演唱,剧中为缓解皇帝连失两子的抑郁,皇后安排宫中宴饮,并找来乐师调教陵容唱歌。宴饮之上,一蒙面女子若仙女般荡舟而出,靡靡之音令皇帝倾倒,一时忘了失子之痛,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曲,很唯美很动听。

汉乐府民歌使用的诗体形式是多样的,并且是培育(乐府体诗汉乐府民歌)(4)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歌行》,是一首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乐府诗,由眼前的美景,想到想到人生易逝,时间就像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去不复返,万事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而人也有由少年过渡到老年的过程。人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奋发图强,到年老的时候一事无成,后悔晚矣,悲伤也没有用了。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脍炙人口的劝诫乐府诗: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正在看本文的你,喜欢那首乐府诗,这首诗带给你什么感谢或者收获,分享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