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BI猪业)

自2010年以来,猪流行性腹泻(PED)在全国各地猪场广泛流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PED的防控既是猪场防疫的重点也是难点。笔者在过去几年里处理过大量的PED案例,积累了丰富的防控经验。笔者认为,后备母猪的驯化是PED防控的关键所在。

育肥猪流行性腹泻原因及预防治疗(猪流行性腹泻的关键控制点)(1)

PED控制的关键在于提高猪群特异性免疫力和降低产房的PED病毒的载量。这两个方面都非常重要,重视其中一方而忽视另外一个方面都会导致PED控制的失败。后备母猪的驯化在这两个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育肥猪流行性腹泻原因及预防治疗(猪流行性腹泻的关键控制点)(2)

后备母猪驯化是做好母猪群基础免疫的前提

PED主要危害的是产房仔猪,尤其是7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由于仔猪出生就会感染PED病毒,2-3日龄就会出现发病。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免疫母猪,让新生仔猪通过摄取母源抗体获得保护。母源抗体中起保护作用的主要为分泌型IgA(SIgA)。要让母猪产生SIgA就必须让母猪肠道粘膜接触到足够量的PED活病毒,诱导初次免疫应答。在此基础上通过产前免疫灭活苗,诱导再次免疫应答来提高母猪体内SIgA的水平。如果没有粘膜免疫做基础,仅免疫灭活疫苗起不到效果。可以选择用野毒株或毒力较强(传代次数较低)的疫苗毒株诱导粘膜免疫。如果在种猪群进行野毒口服免疫的话,就存在散毒而危及仔猪的风险,所以一般在后备母猪阶段进行PED驯化

后备猪的驯化同时也是控制环境病毒载量的首要因素

未经驯化的后备母猪混入猪群后,有可能导致场内流行的PED病毒在后备母猪群大量增殖并排毒,导致环境病毒载量迅速上升,继而引起整个猪群的不稳定。如果在后备母猪阶段充分驯化,混群后就不会出现病毒大量增殖的情况,因此也就显著降低了混群诱导PED不稳定的风险。

育肥猪流行性腹泻原因及预防治疗(猪流行性腹泻的关键控制点)(3)

1

首先是隔离场的选择

由于驯化过程中存在极大散毒的风险,隔离场要求独立于本场之外的隔离区域。隔离场的人员、物品及车辆等都要与本场完全分开。如果是场内的隔离舍,很难做到人员、物品等完全隔离;同时由于驯化期间会产生大量含有病毒的粪污,很难保证不扩散到其他单元,所以一般不推荐在本场内的隔离舍进行后备母猪的PED驯化。

2

其次是PED驯化病料的选择

病料一般选用本场或同一体系内PED发病仔猪的粪便或肠管。如果没有存储足够的病料,可以人为的扩增病料。病料的扩增可选择没有吃初乳的新生仔猪在场外用发病仔猪的粪便或肠管进行攻毒。待攻毒仔猪出现腹泻后的12小时内,收集腹泻仔猪的肠管。病毒需进行PCR检测,证实其中含有PED病毒,同时还要排除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伪狂犬病野毒方可用于返饲。冷冻病料要避免反复冻融,同时保存时间不要大于半年时间。当然,也可以毒力较强(传代次数较低)的疫苗活毒给后备猪口服。

3

隔离场和病料选好之后,驯化工作就可以开始了

驯化前,后备母猪停水停料4小时以上。病料充分剁碎成糊状。按照后备母猪每100kg体重加5g病料、1L水、1.5kg饲料的标准调成粥状料。如果是限位栏饲养,可根据后备母猪体重数将粥状料加入食槽内,每100kg体重2.5kg粥状料。如果是大栏饲养,需要提前准备料槽,保证每头猪都可以同时吃到饲料。再根据每个大栏内总的体重数分配粥状料,同样也是每100kg体重2.5kg粥状料。饲喂时,将躺着或不采食的猪只赶到附近料槽进食。饲喂结束后的第二天开始,记录出现明显厌食和水样腹泻的猪只,并用喷雾油漆做好标记,全群腹泻一般持续一周左右。通常,表现明显症状的猪只所在比例在80%以上。腹泻一般持续一周左右。全群腹泻停止后一个月,即排毒停止后方可混群。

育肥猪流行性腹泻原因及预防治疗(猪流行性腹泻的关键控制点)(4)

后备母猪PED驯化目前在国内很多大的养殖公司做了尝试,取得非常好的防控效果。相信随着PED成功防控经验的推广,会有越来越多的猪场重视后备母猪PED驯化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