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金刚川》正式公映,该片以真实历史为基础,讲述了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为了保障向金城前线输送战力,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金刚川上守卫“生命之桥”金刚桥的故事——7天7夜,架起了一座联通前线和后勤的载重桥,修了炸,炸了修,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7次在金刚川上修复这座37米长的桥。

其中魏晨饰演工兵连长闫瑞,他的原型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工兵第10团第3连连长张振智。张振智,江苏省东海县人,一九二二年出生,一九四六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 张振智所代表的工程部队在金城战役,乃至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带领的战士们,先后7次在金刚川上修复这座37米长的桥。

致敬金刚川感人(金刚川致敬最可爱的人)(1)

一条河:

金刚川最宽有60米,且有暗流

像电影里呈现的那样,金刚山位于今朝鲜和韩国交界处,大部分山峰位于朝鲜境内,素有“朝鲜第一山”之称。

金刚川是金刚山附近,也是金城前线附近的一条河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最宽处可达60米,如果不借助桥梁根本无法通过。

1953年,夏季金城反击战打响后,敌人持续对这里进行毁灭性轰炸。

这里《金刚川》片中有体现,因为作战部队要在第二天上午6点前抵达金城作战,这座桥修好了又被炸毁,有战士表示想游过去,工兵连连长闫瑞解释到,河深且有暗流,没办法游。

致敬金刚川感人(金刚川致敬最可爱的人)(2)

一个人:

7炸7修, 金刚桥成了一座炸不毁的桥

据资料显示,张振智从1951年1月28日跨过鸭绿江,到1953年10月5日奉命回国,历经了第五次战役、夏季防御作战、金城反击战等大大小小的战斗共几十次。

他荣立了3次一等功,被评为志愿军二级模范;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一枚;被原华东军区授予"工兵英雄"的荣誉称号。

电影里的“金刚川”,正是张振智书写英雄事迹的地方,《金刚川》里魏晨饰演的闫瑞正是以张振智为原型。

在金刚川上架桥前,张振智正带领三连奉命在岩里渡口架一座载重桥,保证它畅通无阻。据张振智回忆,当三连赶到金刚川时,距离上级要求通车的日子仅有8天。

1953年5月20日下午,张振智带着大家察看地形,金刚川上原先的大桥和一座人行便桥已经被炸得不见踪影。为了破坏桥梁,美军飞机不仅昼夜轰炸金刚川上建设好和建设中的桥梁,甚至连金刚川沿岸的树林,都遭到了大规模轰炸。面对敌人日夜不停的炮火打击,张振智等工程连官兵们将木排披上伪装,通过水路运到桥点。

经过7天7夜的奋战,提前一天架起了一座中水位重桥。然而次日下午4时左右,四架敌机呼啸而来,火力直指这座“生命之桥”。敌机离去后,七孔桥被炸掉了五孔。同时,敌人开始正向我军前沿883.7高地反扑。工程连战士在张振智的指挥下,立即开始了第二次架桥。

尽管周围爆炸不断,全连官兵们不计生死,拼命架桥,最终按时完成了任务。敌人当然不会放任我军架桥。

就这样,修了炸,炸了修,张振智带领的战士们,先后7次在金刚川上修复这座37米长的桥。

这座木桥,也成为敌军眼中无法被炸毁的桥。据统计,为了炸毁这桥,敌军总共投放炸弹1000枚左右,炮弹超过2500枚。

致敬金刚川感人(金刚川致敬最可爱的人)(3)

据悉,张振智的英雄事迹材料在连云港市东海县樊氏图书馆有一部分馆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