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美人如此,名将如此。放在娱乐圈,特别是面对大众的明星来说,老去的代价更是令人难以承受。
今年66岁的陈道明,已经不再年轻了,但他却底气十足、越老越“任性”。
他花白的头发,已经不屑于用染发剂去遮盖,脖子上的皱纹攀爬到了额头。下垂的眼睑也暴露年龄,但他的眼神依然坚毅。
衰老,是人们难以接受的永恒命题。
华谊兄弟“掌舵人”王中磊,一针见血地说过:陈道明老师再牛,也没有一部戏,是以他为主的戏了。
之前我们曾多次谈到中年女演员的事业危机,对中老年的男演员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市场上几乎没有以老年男性为主角的电视剧,就算偶尔有一两部,也多是一些诙谐的喜剧角色,对于陈道明这样正剧男演员来说,他的演艺道路的确越收越窄了。
陈道明对此不以为意,演不了主角,演配角也一样精彩。
《庆余年》中的庆帝,举手投足都是威严庄重又野心勃勃的气息;
《流金岁月》中的叶谨言,将理性与爱慕拿捏得恰到好处,让观众完全忽略了忘年恋的不适感。
这就是好演员的本事,也是陈道明“任性”的底气。
年轻时候的陈道明称不上任性,而是意气风发、血气方刚。他为人正派,但在媒体看来,他跟“有个性”的王志文一样,都很难搞定。
跟媒体的关系一度剑拔弩张,陈道明自己也说,“其实我不愿意被采访,你们大家都知道我已经恶名远扬了。”
因为面对“嘴比刀子都利”的娱乐记者,陈道明也是直率不做作,时常能看到“陈道明呛声记者”、“陈道明勃然大怒”这样的“标题党”。
年岁渐长,他还是没有学会圆滑与世故,反倒是越来越“任性”了。前两年的金鸡奖颁奖典礼上,陈道明就“任性”了一把。
红毯结束后,现场记者走过来采访陈道明,他直接摆手拒绝,径直走向颁奖典礼内堂。
身后的黄渤被主持人“堵住”,虽然急着往前走,但黄渤还是停了下来。
这时候已经走过去的陈道明又折返回来,替黄渤“解围”,“他要主持,后面有很多工作,他很累了”。
陈道明说罢,便任性地拽着黄渤向前走,留下一脸尴尬的现场记者风中飘零。
面对采访,陈道明的“任性”也是事出有因。
一方面,确实如他所言,黄渤要主持接下来的颁奖典礼,高强度、紧绷着的心态需要舒缓下来;另一方面,陈道明非常介意“迟到”,在剧组甚至有演员迟到而被他痛批。
电影《归来》中,陈道明与巩俐饰演一对不得不分隔两地的夫妻。
在电影的发布会上,记者们一味地关注巩俐与陈道明的八卦,对电影的内容却毫不关心。
当一个记者再三询问他与巩俐、张艺谋合作的感受时,陈道明终于忍无可忍:“你这么有文化的人,怎么会问这么蠢的问题?”
这并非是陈道明眼高于顶,瞧不起人,而是在他看来,这种没有营养的提问是在侮辱自己的作品。
在另一场采访中,针对文艺界的现状,记者与陈道明侃侃而谈近一个小时。
陈道明不仅知无不言、耐心细致,更是在访谈结束后,与记者席地而坐,推敲稿件应当如何修改、标题如何斟酌。
陈道明的“任性”,不仅针对媒体和记者,对待成名已久的导演编剧,陈道明的态度也一如往常地率真、直白。
在与张艺谋合作的《英雄》中,陈道明饰演的秦始皇嬴政。
然而在编剧与导演的有意塑造之下,嬴政变成了一个呜呜喳喳、疯疯癫癫的形象,不仅观众看了发笑,陈道明本人也直言不讳地说,“《英雄》是张艺谋对我的考验,这种考验以后最好别有。”
电影《芳华》上映后,冯小刚在家中举办过一场聚会,来宾都是像陈道明、葛优这样有头有脸的大咖。
酒足饭饱之后,醉醺醺的大汉围成一圈,喝红了脸的冯小刚点名让女演员苗苗给现场大家跳一段舞,相信有过生活阅历的人都不难理解苗苗的尴尬与无助。
当然,这也是“中国式饭局”的特色。
此时,只有陈道明一人站在苗苗这边。
陈道明帮她开脱:“人家是个演员,不适合当众跳舞,这个场合。而且她穿的是高跟鞋,不方便跳。”
对着再三起哄的人群,陈道明情急之下爆了粗口:“你是没看过跳舞啊!”
能主动地保护弱势的人,才更彰显强者的品格。较之于当时一圈插科打诨的大导、名角,“任性”的陈道明,他的人品和风骨立马就支棱了起来。
对待娱乐圈这个大染缸,陈道明说话更不客气:“这个行业就八个字,对年轻人是寡廉鲜耻,对年岁稍长的叫为老不尊!”
不得不感慨,陈道明的狂狷与任性,反而拔高了娱乐圈的“底线”。
对于一些人总把中国电影的弱势归咎于规章制度,陈道明一针见血:“还是我们的导演在思想和精神劲上没达到,没有动脑子,没有用功或者没有这个能力,于是用这个那个的原因,来掩饰自己的无能。”
这正是爱之愈深,责之愈切。
《非常道》主持人何东曾说,陈道明是一个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的人。
国人讲究君子风范,而做君子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从容淡定而不被人生起伏所左右的人。
陈道明便是如此,即使身处名利场的舞台中心,他也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生活节奏。
就连杨澜在与陈道明聊天时,都将陈道明称作是“哲人”,在某些方面,他不像是演员而更像是一个——正统的文人。
香江才子蔡澜曾说:“活得得趣,才不负我活过”。对陈道明来说,活得任性随心,才是人生顶要紧的事。
年近古稀,陈道明也越来越“从心所欲,不逾矩”,越老越任性的陈道明,不仅自己安心惬意,也从方方面面拔高了娱乐圈的底线。
“我无奈于世道,世道也无奈于我”。
作为一个时代片酬最高的男演员,陈道明的处世哲学像是一位隐于世间的闲云野鹤之人。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是一个严格按照自己逻辑生活的人,这个逻辑不用设定,是习惯。我确实没有克制。克制是欲而不做,本来就不欲,也就不去做了。”
宋丹丹赞扬他:"当一个成熟的女性认识了陈道明,若是没爱上他,那一定是缺乏自信。"
冯小刚称赞他,说他是一个清高得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此话确实不假,身处于娱乐圈的漩涡之中,陈道明从不曾对自己有一丝一毫的伪装。
早年间,陈道明接到《围城》剧组的邀请,扮演男主角方鸿渐。陈道明演活了方鸿渐那股子自命清高、思想新潮却又带些酸腐气的样子。
这部戏让他红遍了大江南北,连一向挑剔的钱钟书先生都称赞他:“你让我看到了一个活的方鸿渐。”
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陈道明曾特地登门拜访钱钟书先生。
钱老的屋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没有电视收音机,唯一会发出声音的是坐在炉火上的药锅。
他们坐而论道、无所不谈。
这次会面让陈道明更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回忆起这次会面,他说道:“在文化人面前,在学问面前,我觉得自己狗屁不是。”
从这开始,陈道明把心沉了下来,拍戏的空余时间,他总是把自己藏进生活里,读书、写字、给妻女做手工皮包······
陈道明也能弹得一手好琴,他曾透露只要在家,每天要弹上两三个小时,兴致高时会弹四五个小时。
钢琴家郎朗对他的琴艺赞不绝口,“陈道明弹琴是娱乐圈中最好的”。
他饱读诗书,尤其热爱读史,甚至连国学大家季羡林都说,陈道明可以胜任北大的研究生导师。
大概正是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严歌苓对陈道明的魅力赞扬不已:“陈道明有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的气质,身上有一种可以让你产生距离的贵族气。”
然而,陈道明本人却从不曾将自己视作高人一等的贵族或者特权者,无论他的演艺事业还是他的个人言行,他都保持着谦逊低调、并把普罗大众放在心里。
相比之下,很多年轻一代的艺人,尽管业务能力稀缺,但是依然热衷于自己塑造“贵公子”、“富贵花”这样的人设,将自己和大众割裂开来,以为这样就能高人一等。
陈道明从16岁进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学习表演,“今天演匪兵、明天演特务、后天演八路军”,他拿到的角色,都站在聚光灯打不到的地方。
陈道明走红之后,手里接到的剧本越来越多,片酬也一路高涨,甚至被传为“身价最高的男演员”,但是他对拍戏依然保持着极高的底线:“剧本不行,给钱再多我也不拍。”
宁可连续好几年不拍戏,陈道明也不愿纯粹为了赚钱而拍戏,他说:“我又不买飞机大炮,也不买航空母舰,我保证基本的生活质量,没那么多奢望。”
遇到有些好剧本,他甚至主动找制片人,自降片酬,好让剧组多招募一些好演员。
陈道明听说冯小刚筹拍《唐山大地震》之后,他主动找上门:“你要是拍这部戏,我免费去演。”
如果说钱钟书是陈道明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如今的陈道明也早已接过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引导更多年轻人找到正确的方向。
对工作,陈道明兢兢业业,不曾有丝毫懈怠,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角色,一座又一座沉甸甸的奖杯,都是他最好的勋章。
在私人生活上,陈道明与妻子杜宪四十年恩爱如故,相濡以沫的感情也被传为佳话。
反观年轻一代,塌房翻车早已是常事,往往还没出道成功,恋爱经历就已经比八点档肥皂剧还要狗血。
在综艺《一年级》中,担任导师的陈道明语重心长地忠告演员们,“山上的人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为终有一天,他们会上山取代你;上山的人也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为他风光时,你还在山下。”
这档锻炼年轻演员演技的节目,也是陈道明近年来参加的为数不多的综艺节目。
他非常重视演员的社会责任感,他反复地强调和告诫后辈,演员要对得起观众,作为演员就是要将对社会有益的情感输出给大众,必须得用更严格的要求,去要求自己。
对于拍戏的艰苦,在他看来,这本身正是本职工作的一部分,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应当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它。
在这之外,陈道明也一直积极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为文艺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衡量一个民族是否有风骨和底蕴、判断一部电影是否有价值和情怀、评价一名演员是否有教养和修养,看的是文化自觉。”
陈道明格外地关心文化自觉的问题,而在他看来,首先要承担起这份自觉的正是演员、导演、编剧等等影视行业从业者。
他大胆地批判陈旧的电视台审片方式,唯流量、唯票房的错误倾向,将自己的建议整理成一份份严谨的提案,期待能涌现出更多精品之作,促进精神文化的繁荣。
古人说,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陈道明便是浮躁世界里的隐士高人,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
在充满欲望的时代和生活里,剪去过多的物欲,得到更多精神的满足,以一己之力拉高了娱乐圈的底线。
我们期待,在陈道明的榜样力量之下,会涌现出更多的“陈道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