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抗日战争史(六出七进卢氏城)(1)

卢氏抗日战争史(六出七进卢氏城)(2)

六出七进卢氏城 艰难曲折终解放

本报记者 张玉琮 牛富江 王婉媚

卢氏县是一方先烈洒遍鲜血的热土。

6月27日下午,记者一行来到卢氏县档案馆,实地了解卢氏县城解放的曲折过程。当日,卢氏县人大机关全体工作人员正在此处上党课,聆听该县老党史工作者牛爱民讲述卢氏的革命故事。

讲到解放战争时,牛爱民动情地说:“解放战争时期,陈(赓)谢(富治)大军挺进豫西创建豫陕鄂革命根据地,卢氏是其腹地。卢氏人民坚持斗争、支援前线,为解放卢氏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一、关注豫西 毛泽东多次电令攻取卢氏

1947年,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阶段。陈谢兵团为配合刘(伯承)邓(小平)大军经略中原,策应陕北战场,率领四纵、九纵、卅军十个旅八万之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

毛泽东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多次发电报作出指示。

1947年8月26日,毛泽东指示:“陈谢渡河后,主力攻占新安、渑池、陕县、灵宝、阌乡(1954年撤销建制,后与灵宝合并),相机夺取潼关。以一部攻占宜阳、洛宁、卢氏、嵩县,另以一部攻占洛南、商县、商南,切断西荆公路,迫使胡军一部向陕南布防。”8月30日来电重申:“速以四纵全力、三十八军及十二旅,抢占陕县、灵宝、阌乡、洛宁、卢氏。”9月2日,又电报指示:“主力西进相机攻取陕县、灵宝、阌乡、卢氏、洛南、商县、商南七城或七城中之几城,着重扫除七县乡村之中反动武装。”9月4日,他又电报指示:“四纵全部则分两路,一路取捷径出陕东南,相机攻取卢氏、淅川、内乡三城……全军要有在豫西、陕南、鄂北建立根据地的决心。”

卢氏抗日战争史(六出七进卢氏城)(3)

1952年,散葬在卢氏境内的解放卢氏革命烈士遗骸被移葬于原卢氏烈士陵园,群众自发参加殓葬仪式并合影。资料图

四纵十二旅在解放洛宁县城之后,于1947年9月3日以三十五团经上戈直插杜关,承担打援和阻击逃敌;旅部和三十四、三十六两个团,经故县、范里运动到卢氏城郊,9月7日包围了卢氏县城。9月10日晚八时,攻城信号发出后,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战士们渡过护城河,架云梯登上城头。此刻,隐藏在北门左侧城墙下的暗堡射出交叉火力网,打坏云梯阻断后续部队登城,导致二营攻城突击队伤亡较大。接着,三十四团三营的工兵急速将炸药运到西瓮城下,一声巨响,整个城楼变为废墟。指战员们冒着浓烟尘雾冲进城里,一阵排子枪和手榴弹,解决了西街敌城防指挥部的全部武装。经过奋战,在十字街会合了北门二次组织的突击部队。

经过3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我方以伤亡百人(其中牺牲48人)之代价,全歼守敌三十六师四十九团一个营和省、县保安团一部共2000余人,缴获美式武器千余支。进入陕南的大门卢氏城终于被我人民解放军打开,卢氏县城首次解放。

二、六出七进“拉锯”战彰显解放艰难曲折

“人民解放军第一次进入卢氏县城以后,卢氏并没有自此解放。国民党正规军及地方武装为了争夺卢氏县城这一豫陕鄂交界的咽喉要地,频繁地进行大规模疯狂反扑,在此后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敌我双方反复争夺,卢氏县的党政军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经受了最严峻的战争考验。”牛爱民说。

卢氏抗日战争史(六出七进卢氏城)(4)

卢氏西城门资料图

据《卢氏革命史》记载,1947年11月2日,敌新一师分三路进犯卢氏。其中一路经灵宝苏村至石大山,与我三十八军一部发生战斗;一路经木桐、潘河、沙河向县城扑来。因敌众我寡,驻在县城的独立营在县委领导下,掩护县直机关和城关翻身队,11月3日经柳关、胡凹越太平寨至大岭头,会合杜关区队撤至上戈(属洛宁县)一带。这是解放卢氏后我方第一次撤出县城。随后,我西北野战军连克韩城、清涧二城后,敌人仓皇缩回西安。我三十八军十七师乘机于11月17日经娘娘庙、故县、范里打回卢氏城。

卢氏抗日战争史(六出七进卢氏城)(5)

功劳炮资料图

不久,蒋介石空运六十五师到西安,配合新一师再次进犯灵宝、阌乡、卢氏。为避其锋芒,牵制敌人,11月18日,陕州地委和豫西一分区率灵宝、阌乡两县干部转移到卢氏,并率领三县人员由南窑转移到了薛家沟。会合后一同经马庄河抵达栾川的叫河再到陶湾,第二次撤出卢氏县城。

1948年3月,我西北战场大捷,中原军于4月2日解放豫西重镇洛阳。地委和分区奉命率灵、阌、卢三县地方武装,在嵩县与张崇德带领的两个区队会合,于5月20日第三次打回了卢氏城。

6月15日,敌六十五师自官坡来犯,卢氏县独立营在岗台寨上阻击。县区机关干部沿洛河两岸向东撤退,六十四团在范里给尾追之敌以重大杀伤,我军第三次退出卢氏县城,到栾川的潭头、秋扒休整。

8月20日,我分区五十团第四次解放了卢氏县城。县区干部正集中在城郊工作时,敌二十七师来犯,8月底,县区干部又撤出县城到栾川的冷水一带。

8月下旬,我西北战场连连克敌,驻守卢氏的敌二十七师被迫驰援西安。为配合西北战场,河南军区决定解放抱犊寨,地委命卢氏县长解理带两个区的干部,随一六四团沙夫政委带的一个营进卢氏打援,于9月9日第五次进入卢氏。

解放县城后,我军住在城东石龙头寨上。驻灵宝的敌二十七师一个团和卢氏保团近3000人包围了石龙头寨。寨内我200多名指战员沉着对敌,英勇战斗,击退敌人10多次进攻。我军在转移时,途经文峪又与孙振华的壮丁队相遇并给予歼灭性的打击。

卢氏抗日战争史(六出七进卢氏城)(6)

解放初期的卢氏资料图

敌二十七师不甘心在石龙头的失败,数日后,又派一个团进驻卢氏县城。这时抱犊寨战斗已经结束,我一分区和三分区带领参加抱犊寨战斗的三个团和一六四团的一个营赶赴卢氏洛河南岸,组织搭桥,准备云梯,区派一个营渡过洛河插向十里铺岭上阻敌退路。敌闻风怕被歼于城内,黑夜沿沙河街方向逃走。我军第六次进入县城。

11月14日,敌二十七师又由灵宝绕道太平寨偷袭我驻北苏村的一区政府,县委、政府机关人员第六次撤出县城。11月17日,我豫西一分区五十团和卢、阌两县独立营第七次解放了卢氏县城。从此,结束了一年多的“拉锯”战争。

在这长达一年多的战争中,卢氏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数千名干部群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三、沧桑巨变 卢氏县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

今年96岁的卢氏县文峪乡香子坪村老党员苗成立,对解放战争的历史还记忆犹新。解放战争期间,20多岁的他在香子坪村附近的祖师庙村给地主扛长工,生活很艰苦。

“我就记得,抱犊寨土匪为害一方,群众日子过得很苦。1946年、1947年、1948年,解放军三打抱犊寨,才把土匪打跑。当时解放军对百姓很亲,组织纪律性强,一点不扰民。因此,我们对解放军很支持,给他们送物资、带路,保障后勤。”苗成立说,当时群众没有自己的土地,都是种地主家的土地,过年后二、三月间就没吃的了,大家都饿着肚子。

如今的香子坪村,人民安居乐业,村庄整洁干净,村委会两边“解放抱犊寨”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文化墙引人注目,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起现在的生活,苗成立不禁感慨:“那时候谁能想到,社会能发展这么好,吃穿不愁,看病有保障,还发种粮补贴、公益林补贴、老龄补贴等各种补贴!”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关心革命老区的发展,历届卢氏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卢氏抗日战争史(六出七进卢氏城)(7)

如今的卢氏 聂金锋 摄

如艰难解放卢氏县一样,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卢氏县广大基层干部甘当排头兵,勇战第一线,擂鼓前行、攻坚拔寨,引领帮助一大批贫困群众“翻身解放”,摆脱了世世代代的贫困“帽子”,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如今,在被确定为国家重点贫困县33年后,卢氏县也即将脱贫摘帽,带领群众奔向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时代!

来源:三门峡日报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