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不喜欢鲁迅,那是因为他的作品几乎陪伴着我的每一次考试

由于文章晦涩难懂,每次都被考得外焦里嫩,心有余悸。曾很长一段时间,钻在《狂人日记》《阿Q正传》《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文章里既出不来,又理不出个头绪来。

鲁迅关于底线的名言(有血有肉有爱有憎有温度有厚度的鲁迅)(1)

青年时候不喜观鲁迅,那是他对朱安近乎刻薄的感情、几近绝情的态度

1926年8月26日,鲁迅与许广平一同乘火车从北平南下上海。对住在北京的元配夫人朱安来说,自是不小的打击。房东问朱安“那你以后怎么办呢?”朱安又激动又沮丧地说:“过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地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的。我好比一只蜗年,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项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她接着说:“看来我这一辈子,只好服侍娘娘(鲁迅之母)一个人了。万一娘娘归了西天,从大先生的为人来看,我以后的生活他是会管的。”

鲁迅的母亲鲁瑞于1943年在北平去世后(鲁迅已先于1936年去世),周作人(鲁迅之弟)遵从母意,将每月给她的零用钱十五元转赠朱安。鲁母有一女拥,年老无依,仍和朱安一起生活。一年后,由于物价上涨,两位老人的最低生活已难以维持。朱安只得变卖家产,包括鲁迅之部分藏书。1944年8月31日,许广平至信朱安,“生活当尽量照料,书则千万不要卖”,继而在上海《申报》刊登启示,声明:“如鲁讯先生在平家属确有私擅出售遗产事实,广平等决不承认。”北平朱安于9月23日托人代笔复信云:“到了日暮途穷的现在,我也仍然知道名誉和信用是很可宝贵的。无奈一天一天的生活压迫,比信用名誉更为严重。迫不得已,才急其所急,卖书还债,维护生活。倘有一筹可展,自然是求之不得,又何苦出此下策呢!”朱安发出自信后,立即停止了售书。

10月15日,受许广平委托,作家唐弢等人,专程自上海赴北平,并携去许广平给宋紫佩的信,由宋陪同,去会见朱安。宋佩紫是鲁迅的学生,时相过从,鲁迅南下时曾以家务相托。那天,朱安和原来侍候鲁老太太的女佣正在用膳,见到来客,都把手里的碗放了下来,里面是汤水似的稀粥,桌子碟子里有几块酱萝卜。宋紫佩说明来意,唐弢将上海家属和友好对藏书的意见补说了几句。朱安听了一言不发,过了一会儿,才对着宋佩紫说:“你们总说是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总得保存保存我呀!”

鲁迅关于底线的名言(有血有肉有爱有憎有温度有厚度的鲁迅)(2)

这个性情和顺、裹了小脚的女子,她去世前最后的遗愿是能葬在鲁迅身边,最终结局却是只能下葬在鲁太夫人的墓旁,且坟上没有任何标记。至今看来,令人唏嘘不已。

再后来不喜欢鲁迅,源于很多人对鲁迅的褒贬不一,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对他的态度

鲁迅去世已有86年了。鲁迅生前被论战包裹,身后也争议频频。有人说他尖酸刻薄,有人说他仁爱心肠,妇道人家。有人把他当旗帜,有人把他当靶子。捧他的说他是中国第一等圣人,贬他的说他是中国的千古罪人。有的人认为他是战斗力满格的“斗士”,以毕生的精力,用最尖锐的笔触,最强有力的语言,嘲讽和鞭策当时愚昧而麻木的大众,一次次试图唤醒国民,以此重振中国人的精神面貌。而有人则说他极会避凶就吉,笔锋游走在正义与邪恶之间,以此为业生存成大家,招致太多同路阴湿文人嫉忌攻击,但他又不攻击有大势力能立即反击或公然拿他性命的权威人物。李敖曾说过:鲁迅领着国府的薪水,而且从来都不敢骂日本人。还有的说上海沦陷后,鲁迅呆在内山书店,受日本宪兵的保护,听说内山书店是日本特务机关。还有的说他与兄弟不和,缘于偷窥弟媳洗澡。在这些冷语相向的一度激烈的争议中,真实的鲁讯日渐褪去时代赋予的符号化,也影响了人们对他的一致看法,也包括我。

后来又慢慢地喜欢上鲁迅,缘于他的作品和思想是那么深刻隽永、富有哲理,直至今天读起来也如饮甘醇,回味无穷

鲁迅关于底线的名言(有血有肉有爱有憎有温度有厚度的鲁迅)(3)

中华民族关于珍惜光阴、好学上进的名言警句不胜枚举,唯鲁迅说道最为贴切最为生动。“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性命是以时刻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刻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我的时刻,等于慢性自杀”“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申了人的生命”“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小时候老师常用这些话来教诲我们,现在,我又来勉励我的孩子,也时常用之自勉。

鲁迅关于底线的名言(有血有肉有爱有憎有温度有厚度的鲁迅)(4)

鲁迅一生都在用笔战斗。出版《呐喊》之时,他将近40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年人。但他始终怀着希望,用尽了毕生的气力,在书写,在“战斗”,用犀利的笔墨深刻揭示着腐朽黑暗的旧社会,一次次试图唤醒国民,以此重振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之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死亡”“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进步”。

鲁迅的斗争精神是彻底的、大无畏的,尤为值得称颂。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他主张“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再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勇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刀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位”“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等等。这些话说得多清晰、多透彻,即使对我们党今天倡导的发扬斗争精神、勇于自我革新,仍有一定启示和警醒作用。

鲁迅颇具改革精神。“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假使做事要面面做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精辟啊!

鲁迅不仅语言幽默,还是为人处世的高手。“与名流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让别人过得舒服些,自己没有幸福不要紧,看到别人过得幸福,生活也是舒服的”“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看,说到多到位,多辩证,多哲学。什么是友谊?鲁迅说道:“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他若喜欢你,你脾气再大都叫个性,他若不喜欢你,就算你温顺的像只猫,他都嫌你掉毛”。真是绝了。鲁讯还提倡独立、自我品格。“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对”“与其请糊涂导师,倒不如自己走”“从来如此,便对吗”“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内既坚实,则外界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种恶口,当如秋风一吹,青蝇绝响”。今天我们都在谈成功学,读卡耐基的处世哲学、成功之道。其实,鲁迅早有自己的见解。“走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无论爱什么,只要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二六时中,没有已时者有望”“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一劳永逸’的话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是没有的”“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鲁迅之所以能留下众多的伟大作品和深刻思想,源于他的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奉献,也源于他的清醒自知和潜心创作。

1927年,瑞典探测家斯文·赫定来中国进行考察,他与北大教授刘半农商洽,拟提名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则刘半农托鲁迅之友、未名社台静农去探向一下鲁迅的意向。

其实鲁迅在广州,9月25日收到台静农北京来信,当晚便回信婉辞了。他在回话中说:请你转致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

鲁迅接着说: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些作者就没有得到。

鲁迅最后说:我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读者;倘再写,也许变成翰林文字,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

诚哉斯人,壮哉斯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关于底线的名言(有血有肉有爱有憎有温度有厚度的鲁迅)(5)

鲁迅的一生,是大写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也是备受争议的一生,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即使时至今日,也没有停止,还频频地可以从网络上看到各种“去鲁迅化”的言论说辞。

有人曾这样评价道,“我们民族忽然遭遇了鲁迅,其实这个民族不知道怎么办,不知道怎么对他,到现在还没有出现一个人能够在人格和言论上超越他的影响,也就是说可以跟他放在一个平的程度,可以引起这么多的憎恶或者热爱,还没有。”

手机前的家人们,关于鲁迅及“去鲁迅化”,你怎么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