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谙《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作者在为人物取名时,是经过好一番琢磨的。

如谐音隐喻其人命运品性的有冯渊(逢冤)、卜世人(不是人)、詹光(沾光)等,亦有因事起名的,如迷信僧道的余信(愚信)、暗示甄家走水的严老爷(炎,即火)等等,而除此之外,还有一类人物的名字虽是本人的符号,但细究一番,方知与其主人有着特殊的关系,不若说是其主人的符号,譬如紫鹃。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分析表(红楼梦里此丫环的名字)(1)

紫鹃原是贾母屋里的丫头,彼时尚称鹦哥,其名与鸳鸯同为鸟雀类,符合贾母老年人追求吉祥喜庆的寓意。黛玉进府后,贾母见其仅带着一个小丫头和一个奶娘,担心服侍不周,便将鹦哥与了黛玉,遂改名紫鹃。

紫鹃即子鹃、杜鹃,这种鸟类常见于史书典籍之中,《寰宇记》中有载:“杜宇称帝曰望帝……因禅位于鳖灵,号开明,遂自亡去,化为子鹃,故蜀人闻子鹃鸣,曰:是我忘帝也”。

为此,子鹃一直有着某种特定的内涵,这种内涵有因冤恨而啼,以致啼血,、。如杜牧的《杜鹃》有云:“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至今衔积恨,终古吊残魂。芳草迷肠结,红花染血痕。山川尽春色,呜咽谁复论”等等;

其次便是思归,如范仲淹《子规》写道:“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又有唐人雍陶《闻杜鹃二首》写道:“蜀客春城闻蜀鸟,思归声引未归心。”等等。

所以,紫鹃之名,载有哀愁、冤恨、思归、啼血的内涵,然而这种内涵是为了表达紫鹃本身的命运吗?显然不是,而是她身边的主人——林黛玉。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分析表(红楼梦里此丫环的名字)(2)

我们知道,作者在行文时,常用诗词暗喻人物的命运,谓之“诗谶”,而作为林黛玉的代表作,《葬花吟》和《桃花行》就多次提及子鹃这种鸟类。如《葬花吟》中:“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而《桃花行》则云:“胭脂鲜血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诗中那洒泪近似啼血的杜鹃,正是林黛玉在借诗自喻。

黛玉洒泪如杜鹃哀啼

黛玉爱流泪,这是前世注定的,《红楼梦》开篇不久,便抛出一个唯美的神话故事,称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株绛珠草,经神瑛侍者雨露浇灌,又得天地精华,才得以幻化成人形。修称女体的绛珠草成为了绛珠仙子,后来,听闻神瑛侍者要下凡造历幻缘,绛珠仙子决定紧随其后,要用一世的眼泪还了前世那一段甘露之恩。这绛珠仙子便是后来的姑苏林黛玉,而神瑛侍者则是贾宝玉。为此,在邂逅贾宝玉后,林黛玉注定要经常泪流,这也是她别号潇湘妃子的由来。黛玉之流泪,如杜鹃之哀啼,宛若天成。

再有黛玉思归如杜鹃啼血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分析表(红楼梦里此丫环的名字)(3)

林家是五世列侯,之林如海而斩爵,以科第出身,然林家支庶不盛,林氏夫妇还盛年早逝,林黛玉成为了绝户之女,是林家家亡后流散在外的子孙,伶俜无依。历来中凡咏国仇家恨者,多借杜鹃喻之,如明人张羽《杜宇》诗云:“国亡知几代,啼血转声频”;又有唐朝吴融《岐山下闻杜鹃》曰:“化去蛮乡北,飞去渭水西。为多亡国恨,不忍故山啼”。

林黛玉正是曾经离丧,才导致她飘零无助之感,很多时候,林黛玉将自己比作一只失去家园的杜鹃,眼前不见未来,回头没有故乡,故作诗常有哀音。

可是明知道没有故乡可回,林黛玉仍常将“回苏州”挂在嘴边,如其在和贾宝玉怄气时,每每都说道:“我回家去”,贾宝玉深知其无家可归,也便笑着道:“我跟了你去”。而除了黛玉,紫鹃亦曾为其哀啼,如在第五十七回,紫鹃就情辞贾宝玉,称“你林妹妹要回苏州家去”,至于为何要回苏州,紫鹃道出了缘故:

“我们姑娘来时,原是老太太心疼他年小,虽有叔伯,不如亲父母,故此接来住几年。大了该出阁时,自然要送还林家的。终不成林家的女儿在你贾家一世不成?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宦人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在亲戚家,落人的耻笑。所以早则明年春天,迟则秋天。”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分析表(红楼梦里此丫环的名字)(4)

此话说得滴水不漏,情理昭彰,然而我们知道紫鹃的真实原因,不过是因为林黛玉自小来贾府,与贾宝玉有了至死不渝之情,然而眼见年岁渐长,也未见贾家家长有任何表示,一直这么耗着,这正是林黛玉的病因,所以林黛玉不能“在你贾家一世”,紫鹃这是代林黛玉作出了控诉。然而林家已家破人亡,那些所谓的叔伯流散各地,黛玉哪有家可回?既然这样,便只能因情而死了。紫鹃这声“回苏州”是饱含血泪的哀啼啊。

所以,紫鹃其名,所隐含的哀愁和怨恨,思归和悲苦,都暗示了黛玉一生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