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或属相,是中国及东亚地区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的十二种动物,统称为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它们依次与十二地支相配。
蛇是十二生肖中最顽强的属相,属蛇人是十二生肖中最具有神秘感,最不可思议的人物。笔者有位八九年出生的朋友,这位朋友虽然生肖属蛇,但是,在平日里却说自己属“小龙”。那么,为何属蛇的朋友都会称自己属“小龙”呢?今天笔者就为大家聊聊这个属相。
蛇是爬行动物,身体细长,在长久的繁衍中四肢退化,身体皮肤覆盖着厚厚的鳞片。据考证,最古老的蛇出现在距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蛇的生命力极其顽强,且有颜色越鲜艳的蛇毒性越强的说法。
蛇与许多冬眠动物的行动方式类似,春季繁衍,夏季活跃,秋季慵懒,冬季睡眠,与大多数植物的生长规律相同。一个地区蛇的密度与降雨息息相关,降雨越多的地区蛇越多。对于缺乏科学常识的古代人来说,蛇这种长相奇怪的动物是非常神秘的,又因为蛇毒每年致使无数人丧命,所以,在好奇的同时,人们又会对其产生敬畏,以至于,蛇成古代人崇拜和神化的对象。
中国人对于蛇的崇拜古而有之,《诗经》中就有一篇专门写蛇的祥瑞的段子:“对于人来说吉祥的梦是什么样子的?无非是梦到大蛇与小蛇。梦到狗熊棕熊是生男孩的预兆,梦到大蛇小蛇则是生女孩的预兆。”《山海经》中记载了许多光怪陆离的故事,在这部书中出现的精灵往往有着蛇的躯干、蛇的脑袋,或者与蛇进行各种互动。
图腾,是记载神的灵魂的载体,是古代原始部落迷信某种自然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等,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象征。而远古时期,许多部落则以蛇作为图腾,如:在我国重庆地区至今都流传着“蛇祖”的传说,我国台湾高山族则有崇拜百步蛇的现象,凯鲁人觉得自己的祖先就是百步蛇,并且,这种蛇就是族人的守护神。
我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元素“龙”,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取材于蛇这种动物。我们首先从外表上分析,龙体态悠长,可弯转盘旋,浑身覆盖着华美的鳞片,这些统统是蛇的特征。《史记》中则对龙蛇有这样一句描述:“蛇化为龙,不变其文。”这里的文其实就是纹理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龙由蛇转变而来,身上的花纹也继承自蛇的鳞片。”
其次,我们再从能力上分析,龙时而隐形,时而现身,能变长变短,且性格阴晴不定,时善良时险恶,这不正是蛇的特质吗?
蛇喜欢居住在潮湿隐秘的地方,尤其是人很少踏足之处,又是不是来到人们的聚居区登门拜访,所以,“时而隐形,时而现身”。根据蛇的习性,在冬季来临时可以在几个月的时间中不进食喝水,躲在地洞中纹丝不动,所以,“能静能动”。蛇又有大蛇小蛇之分,既有碗口粗几十米长的巨蚺,又有几厘米长的盲蛇,所以,“能长能短”。
并且,在蛇类中,既有印度地区能够照顾孩子的温顺品种,又有睚眦必报的剧毒眼镜蛇,所以,“性格阴晴不定”。而蛇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数次的蜕皮,就像重生一般,龙顽强的生命力就是由此而来。所以说,蛇的这些能力通通被龙所“吸收”,成为龙的重要特质。
至于龙和蛇的关系,古代人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
一是,蛇在不断的修行过程中终有一日会化身为龙,如《抱朴子》中就曾说:“由自然而然的天生之龙,也有蛇不断修行化身为龙。”《述异记》也说道:“蛇经过五百年的修行变成蛟,而蛟再经过五百年的修行化身为龙。”这种思维不但赋予了由蛇成龙的励志“逆袭故事”,还在其中融入了古代人对修真的不懈追求。
第二种说法则是,龙与蛇从根本上就是同一种精灵,《五行传》:“蛇就是龙的一种。”古代神话中的神灵,有时长着蛇的身体,有时则长着龙的身体,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比如:轩辕黄帝,《山海经》中就曾说道皇帝长着人的脑袋,却有着蛇的身体。《说郛》中则不同,说黄帝长着龙的身体,人的脑袋。实际上两书的描写是同一个意思,都是将龙与蛇作为同一种精灵并称。
时至今日,福建人仍崇拜蛇,不少地区至今都有蛇王庙,而且每年都会在庙中举办祈求蛇神保佑的民俗祭祀活动。四川之所以被称为“巴蜀”,其中,“巴”在古代就是大蛇的意思,先前我们提起重庆流传的“蛇祖”传说也许就与此有关。
综上所述,在古代人的思维中,蛇与龙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至今属蛇的朋友都希望称自己属“小龙”,这样既让人觉得幽默风趣,也让自己的属相沾染了些许“龙气”,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参考资料:
『《生肖蛇》、《诗经》、《山海经》、《抱朴子》、《述异记》、《五行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