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领略青年建筑师的风采(这群建筑师与上海图书馆同行)(1)

上海图书馆东馆于近日开启公测,为上海乃至全国的读者打造新一代阅读文化交流中心,并有望成为上海公共阅读的新热点。在此前六年多的时间里,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团队承担了主体和各专项设计的方案优化、深化及施工图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数十年来,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一直伴随着上海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建筑设计服务。从初期原跑马总会大楼的东看台改造等,20世纪90年代上海图书馆新馆原创方案及全过程、全专业设计,到2016年与丹麦SHL建筑事务所合作设计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一直承担着“人民图书馆”建设的使命和责任,在城市公共文化建筑领域持续耕耘,护佑城市文脉。

新机

进入21世纪,上海文化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16年启动建设上图东馆。选址于浦东新区花木城市副中心,嵌入迎春路、合欢路、锦绣路与世纪大道围合的成片树林中,宛如“林中玉石”。建筑面积达11.5万平方米,定位为一座提供全方位、多类型的学习、阅览、交流、体验的当代世界级城市图书馆。

建筑造型简洁,应用当代新材料塑造而成,方正中有切削变化,具现代雕塑感。为了适应新时代下东馆向“智慧、包容、互联”转型提升的要求,且面向全年龄段公众,具备更为丰富多样的功能,设计采用大柱网、大平层,使得空间更宽敞,工程设备及智能化技术更先进。

东馆面临建筑限高、功能复杂、柱网尺度大、周边大悬挂钢结构等困难及限制,在结构、消防、设备等方面具有诸多挑战。设计团队应用当代新材料、新技术,成功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如特殊中庭空间形态的消防设计、超大尺度划格的外倾框架式幕墙设计等。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实现高完成度的设计,建成一座达到国际水准的当代新型特大公共图书馆。

初始

作为一座“人民的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在70年历程中曾经历了多个里程碑式的历史时刻:1952年建馆开放、1958年“四馆统一”、1980年代馆舍改造及另建书库、1995年“馆所合并”、1996年上海图书馆新馆开放、2022年上海图书馆东馆建成试开放等。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与上海图书馆缘起于原跑马总会大楼改造、龙吴路书库设计,并由此谱写了一段跨越时空的文化建筑设计之旅。

南京西路325号曾是著名的跑马总会。原跑马总会大楼建于1933年,坐西朝东,共有四层。高大巍峨的四方形钟楼格外醒目,红砖与石块交织砌成墙面,给人以厚实庄重的感觉。

1949年上海解放后,上海市政府决定将地处市中心南京西路西藏路的跑马场改为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其西侧的跑马总会大楼改作初创的上海图书馆之用;1951年初,上海市文管会成立图书馆筹备委员会;1951-1952年,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受委托承接原跑马总会大楼的改造项目。华盖建筑事务所的合伙人之一、著名建筑师陈植先生于1956年任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院长,民用院即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前身。

让我们一起领略青年建筑师的风采(这群建筑师与上海图书馆同行)(2)

1951-1952年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将跑马总会大楼二楼敞开式长廊封墙、开窗改为阅览室。

上海图书馆于1952年7月22日开馆,成为当时上海爱书之人最向往的神圣殿堂。保护利用的跑马总会大楼立面呈典雅的新古典主义风格,是上海优秀近代历史建筑,承载着几代市民对市图书馆的亲切记忆。

让我们一起领略青年建筑师的风采(这群建筑师与上海图书馆同行)(3)

1950年代挂牌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的原跑马总会大楼

1976年,上海图书馆一方面进行整顿,恢复并加强工作,另一方面适应时代要求,开拓一些新的业务。1979年,图书馆进行改扩建工程,由院长陈植领导的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完成。拆除原东侧部分看台,改建为约三千平方米的三层图书阅览室,并将四层西侧原露台封堵、变为室内,五层整体加建至原坡屋顶的檐部。

让我们一起领略青年建筑师的风采(这群建筑师与上海图书馆同行)(4)

1970-1980年代原跑马总会大楼改造示意图

1984年,因上图业务发展、藏书量扩大,另建龙吴路书库,由民用院设计。该项目含一幢9层书库、三幢1层附属用房,总面积10518平方米,1988年建成,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上图书库面积日趋紧张的问题。

接续

随着改革开放,图书馆事业迎来大发展。为更好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1983年初,上海图书馆新馆工程正式立项。1984年3月,市政府决定将淮海中路1525号上海乳品二厂和乳品机械厂原址作为新馆建设基地。用地位于徐汇区淮海中路、高安路口,周围有近代建成的国际礼拜堂、原美国学堂等,及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等高等学府、研究机构,属于历史文化风貌区,文化氛围浓厚。

让我们一起领略青年建筑师的风采(这群建筑师与上海图书馆同行)(5)

上海图书馆新馆建设基地(原为上海乳品二厂和乳品机械厂)

经过可行性研究、编制计划任务书和设计任务书等前期工作,1986年,上海市建委与文化局发出“关于上海图书馆新馆工程征集方案设计竞赛的通知”。7家设计单位参与竞赛,共提交11个设计方案。设计竞赛在20世纪80年代并不多见,上图新馆设计竞赛是当时国内一次高水准的建筑设计竞赛,参赛单位投入很大力量和热情。

让我们一起领略青年建筑师的风采(这群建筑师与上海图书馆同行)(6)

上海图书馆新馆方案竞赛的11个方案

经过反复比选,未选出一等奖,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建设部建筑设计院与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的方案同获二等奖。由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作综合方案,在原构思立意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经过多轮修改,确定实施方案。保持该方案特有的城市广场空间、将上图特藏部分独立布局、保持目录厅为中心放射式布置阅览等主要特点。

1987年初,上海市建委主持举行专家讨论会,讨论由上海民用院完成的综合优化的A、B两个方案,选定A方案后,汲取其它方案的一些优点,完成正式方案设计。

让我们一起领略青年建筑师的风采(这群建筑师与上海图书馆同行)(7)

1996年12月 上海图书馆新馆建成开馆

历经10年有余的设计创作,设计团队不忘初心,始终秉持创作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图书馆、创作体现时代精神与上海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图书馆等设计准则,设计尊重所处的淮海路、衡山路街区历史风貌,采用适合上图自身功能特点的不对称布局、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内部流线合理,动静分区明确。由多个体块组合成的大楼造型简洁、典雅稳重,体现上海城市中西融合的建筑文化特色,具有现代精神。设计团队为上海图书馆新馆的设计考虑周详,在总体、建筑、室内、环境等全过程设计中,深化创作立意,建筑完成度高,得到广泛好评。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是拥有一千多万册藏书、开架阅览、配置先进的自走小车运书系统,含展览、视听、报告厅等多功能的开放共享的大型公共图书馆。

1992年至1995年,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从总体环境、土建、机电到室内及声学等全部施工图设计。1996年10月起,上海图书馆一千多万册藏书从南京西路源源不断地运往淮海路。

1996年12月20日,上海图书馆新馆建成,当时规模在中国居第二,进入世界公共图书馆前十位行列。上图珍贵的古籍、善本、孤本、文献等馆藏,终于得到妥善的安置和利用。开馆当日,千余名馆员、市民共同庆祝上海图书馆新馆落成开放。

2020年,上海院对上海图书馆3号楼(淮海中路北侧情报所办公楼)进行加固改造工程设计;2021年7月,由民用院设计的上图龙吴路书库进行了改造更新设计。

作者:史博臻

文字和图片来源: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编辑:徐晶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