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独特之处(人类文明缝隙的长明灯)(1)

山西忻州北方中学210班

闫相达

孟子的独特之处(人类文明缝隙的长明灯)(2)

他从底层社会走来,一路朝着仁义的彼岸走去。他关于“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议论,传承千古,时至今日仍渗透在我们的文化基因当中。孟子的思想,沉淀着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的美德资源与源远流长的文明传统,熔铸了无数仁人先贤在面对重大人生选择时永恒深刻的智慧。

善乎?恶乎?倘若事关善恶,他便要惩恶扬善;得乎?时乎?倘若事关曲直,他便要拨乱反正;生乎?死乎?倘若关乎正义,他便要舍生取义。孔圣人“杀身成仁”,是循循然君子的抉择,;而他作为一位狂狷之士,更是豪气干云地道出了“舍生取义”的论断。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他真真切切地指明了不义的后果:一无所有。而且,他的的确确提出了与“妾妇之道”截然不同的仁义之道,以致“侠义”一词中的“义”,便是发自孟子的胸襟。

无怪乎鲍鹏山先生这样说:“在孔门的历代弟子中,要数孟轲先生最有斗志,有干劲,有热血,有脊梁,而又最无私心,无渣滓心,无势利心。一句话,最无“小”心”

孟子的独特之处(人类文明缝隙的长明灯)(3)

孟子提倡的民本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结晶,时至今日,仍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后世有诸多治世能臣以至今日的执政者都是以此为重要行政理念。孟子反对君主专制,他阐明了“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并用生动的文笔勾勒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不同于“大道之行也”的大同社会,也不同于陶渊明的桃花源,相比之下,这个社会更像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孟子的独特之处(人类文明缝隙的长明灯)(4)

有些人说孔孟是为统治者说话的,这个观点有很大的错误。孔子先不说,单说他的后继者孟子,也足以辩驳这一观点。孟子把苛求的目光投向了统治者的政策,他批判统治者“五十步笑百步”“率兽食人”的举措,他要的是“与民偕乐”的统治者,和灵台、灵沼这样实行仁政的产物。在这一点上,孟子可谓是高屋建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孟子的独特之处(人类文明缝隙的长明灯)(5)

与《论语》的坐而论道不同,《孟子》中往往充满了针锋相对的雄辩之辞,孟子在书中引经据典、抑扬顿挫地辩论,让人热血沸腾。“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孟子的辞藻浑灏流转、滔滔不绝、汪洋恣肆,这一段便是极好的例子。

孟子曾骂得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当时的诸子百家见到孟子也要低半头,毕竟孟先生的嘴真是太厉害了,他蔑视君王和权威,轻视财富和名利,视之如粪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他自命不凡,恃才傲物,“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他口才惊人,豪气万丈,足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威势。

我时时为孟子的士大夫气节所感动,有时议论颇浅,眼前总会浮现起孟子的形象来,于是自感不足,心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之感。

孟子的独特之处(人类文明缝隙的长明灯)(6)

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必然不会老去,相反,它会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愈来愈鲜活,愈来愈深刻。中国散文和议论文的先河,是由孟子开创的,同时,许多重要思想,也是源于《孟子》一书。自古及今,中华文化的圣人行列,始终有孟子的身影,他的面孔,不时映入眼帘,我们现今可以用“泉源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诸四海”来激励自己,可以振臂高呼“当今天下,舍我其谁”,可以怀想无数“舍身取义”的豪杰,可以推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胸襟,也可以在论辩当中脱口而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是中华文化的一座灯塔,“只要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我们一直在向那个高大的身影靠近。

孟子是文化中最耀眼的火把,“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漫漫踯躅夜行路中,他的光辉将用不熄灭。

孟子的独特之处(人类文明缝隙的长明灯)(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