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末的剧集大有看点,不久前《鹤唳华亭》在优酷独家播出,放眼第四季度,并没有同等量级的剧集与之媲美,然而随着《庆余年》的开播,两部古装大男主剧各方面的battle便拉开了帷幕。

除此之外《梦回大清》发布概念预告,《剑王朝》开播,没有竞争便没有压力,之前断更又复更的《鹤唳华亭》在《庆余年》开播之后,古装大剧蜂拥而至前,从每周更新六集的频率提升为每周更新八集,而开播便是热搜宠儿的《庆余年》,隐约之间也有了紧迫感,一晚加更五集,趁热造势,极力圈粉。

观众也分成了“鹤粉儿”与“庆粉儿”两大拨,在关于两大剧集的投票中,各有立场,爱好分明。即将刮起的追剧风背后,是古装剧风格的演变与观众审美口味的变化,是剧集长度与观众耐心的博弈。


鹤唳华亭女主之死(庆余年VS鹤唳华亭)(1)

鹤唳华亭女主之死(庆余年VS鹤唳华亭)(2)

《庆余年》VS《鹤唳华亭》,谁更有播放市场?

据云合数据,同样零宣传的《庆余年》,在播放一周的时间里,正片有效播放市场占有率为9.89%,网络剧周榜排名第三;开播以来,网络剧日有效播放市场占有率最高可达31.02%,超越一直霸榜的《从前有座灵剑山》,于12月2日上升至网络剧日榜排名的第一位,此后便一直处于网络剧霸榜第一的状态,无剧超越。

《庆余年》在播放上的好成绩,和首周有效播放市场率仅为3.15%的《鹤唳华亭》在收视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或许是内容终于进入正轨,或许是《庆余年》的出现拉大了剧情的对比度,《鹤唳华亭》大有低开高走之势,播放28天,从起初周榜排名第7,跃升至排名第4。

鹤唳华亭女主之死(庆余年VS鹤唳华亭)(3)


从百度指数对比来看,《庆余年》无论在搜索指数还是咨询指数上,都要高于《鹤唳华亭》。自剧集播出以来,《庆余年》的搜索指数高达800,000,而《鹤唳华亭》最高搜索指数则仅有400,000,仅为《庆余年》的1/2;一周资讯指数情况同样如此,《鹤唳华亭》资讯指数稍有起色,但一直维持在1000,000左右,而《庆余年》则从开播之后持续发力,从起初的2000,000升至10000,000,几乎是《鹤唳华亭》的10倍,且有不断上升之势。


鹤唳华亭女主之死(庆余年VS鹤唳华亭)(4)

鹤唳华亭女主之死(庆余年VS鹤唳华亭)(5)


而微博阅读量与讨论量,也同样证明了《庆余年》比《鹤唳华亭》更有市场。在微博电视剧话题排行榜中,#庆余年#的话题阅读次数达到了25.3亿,讨论次数74.7万,相关话题还有#陈道明演技#、#饭碗cp#、#范闲婉儿约会#、#庆余年土味催更大赛#等;话题#电视剧鹤唳华亭#阅读量虽然仅有10亿,但讨论次数达85.4万,高于《庆余年》,这也说明《鹤唳华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死忠粉”,有了一波稳定且密度高的讨论。

从豆瓣评分来看,《庆余年》4万余人评分为8.0,而《鹤唳华亭》2万余人评分7.5,收视、口碑、对比度,各项数据似乎都显示着《庆余年》比《鹤唳华亭》受市场青睐。

鹤唳华亭女主之死(庆余年VS鹤唳华亭)(6)

爽剧VS 虐剧,《鹤唳华亭》真的败了吗?

一边是“《鹤唳华亭》好看太多”的评论,一边是“生活已经够苦了,为什么观众还要跟着一起虐?”的相反风向评论,尽管《鹤唳华亭》在热度上败下阵来,但剧情内容受到观众认可,尤其是服化道,比《庆余年》精致太多。

超强阵容已经成为大剧的一种标配,从今年的古装剧来看,新人演员担任主角成为一种常态,而老牌艺人作配角,则成为一种看点。比如《九州缥缈录》,张嘉译与许晴甘当配角,演绎与年龄段相当的角色,《庆余年》与《鹤唳华亭》也不例外,陈道明、李小冉、王劲松等演员作为配角,为剧集贡献了诸多可圈可点之处。


但对比能够提升整部剧气质的服化道,《庆余年》则逊于《鹤唳华亭》。《鹤唳华亭》在器具、演员造型、布景、色彩构图上比《庆余年》讲究很多,更具古香古色的韵味,因此诸多长镜头与广镜头的画面均经受住了观众的审美考验,而《庆余年》则因为“服化道磕碜”、“怀疑剧组把钱都用到了台词上”上热搜。


鹤唳华亭女主之死(庆余年VS鹤唳华亭)(7)

鹤唳华亭女主之死(庆余年VS鹤唳华亭)(8)


从故事线与情感线来看,《鹤唳华亭》更具宫廷剧的水准,在君父线、师生线上的叙述,甚至补充了之前宫廷剧所缺失的内容,但此前小官也分析过,男主天天被虐到哭的剧情确实容易让观众心塞,因此从爽剧的角度看,《庆余年》反倒更符合观众的胃口,现代思想与古代思想擦出搞笑的火花,台词轻快有梗,男主角一边笑一边升级,给观众一种严肃又活泼的观剧感受。

《庆余年》与《鹤唳华亭》受到市场不同对待的背后,是大男主剧集逐渐找到了自身的风格定位。相较于之前的大女主剧更严肃正统的一面,搞笑沙雕反而更容易让剧集杀出重围,一改往日家国仇恨的厚重感,以更加娱乐化的方式让观众接受。

鹤唳华亭女主之死(庆余年VS鹤唳华亭)(9)

大男主剧VS大女主剧,7部 VS 2部,大女主剧风光不再?

小官粗粗统计了2017年以来的古装大男主剧与古装大女主剧的情况,不难发现,曾经一拍就火的古装大女主剧在今年被古装大男主剧所替代,2019年比较有热度的古装剧中,大男主剧就有7部,而大女主剧仅有《皓镧传》、《芸汐传》2部,且在口碑以及播放量上均不如前者亮眼。

鹤唳华亭女主之死(庆余年VS鹤唳华亭)(10)

(据艺恩数据、豆瓣整理)

大女主剧捧女演员似乎是一件不言而喻的事情,孙俪靠《甄嬛传》大火之后,仍然接手了同类型剧本《芈月传》,同样从大女主剧中跑出来的,还有赵丽颖,其作品《陆贞传奇》、《花千骨》、《楚乔传》、《知否》热度与收视兼具,一时风头无两;而自《琅琊榜》之后,诸多男频文开始被改编,如表格中统计的《择天记》、《将夜》、《九州》等,这些剧虽然并没有省去大笔的制作费用,但在口碑与播放度上,始终被同年的大女主剧盖过一头。

而今年的情况有所转变,2019年大男主剧顺流而上,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越了大女主剧,并赛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从前有座灵剑山》与《庆余年》节奏轻松明快,造梗能力强,成为网络剧播放的两大赢家。

从大女主剧到大男主剧的迭代,观众的审美口味也在发生变化。在古装剧方面,顶级制作与超级阵容已经不再成为观众的吸引点。古装大剧是国产剧中的明珠,大家在这一部分审美起点本身就很高,因此除了不断在内容上深耕,在制作上下功夫,整体风格也需要发生适当的转变,放下传统的正剧风格,为观众换一些活泼的口味,效果反而更佳。毕竟作为娱乐内容,大家在“爽”、“正”、“虐”中更倾向于前者。


鹤唳华亭女主之死(庆余年VS鹤唳华亭)(11)

《太子妃升职记》就是沙雕古装剧的先例,粗制的服道化与沙雕的台词对白,反而成为了一种出圈的助力,《太子妃升职记》的成功固然不可复制,但在搞笑的风格上早已为编剧们带来新启发。《庆余年》也是如此,编剧王倦花式跳过审核阻碍,在谈论改编心得的时候,也称“留住了有趣的精神内核”。

一览11月以来播出的剧集,不难发现限古令有松动的迹象,除了《庆余年》、《鹤唳华亭》这两部古装大剧,《恋恋江湖》、《明月照我心》等量级小一点的古装剧开始爬榜,而其后,李现的《剑王朝》也加入battle队列。在观众审美提高,古装剧扎堆的情况下,要想突破重围,提高收视率,除去质量因素,宣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搞笑的剧情更容易造梗出圈,这是《庆余年》的优势之一,比起《鹤唳华亭》屈指可数的热搜个数,《庆余年》从演员、编剧到剧情简直是花样上热搜。这同时也意味着,宣传能力不足是优酷的短板,相较于以往的正统古装剧,《鹤唳华亭》并不是毫无精彩可言,其剧情能激起观众的情绪点,“师生之间真情实感”、“男女主的从一而终”、“男主的绝地反击”都成为观众追剧的最大动力,然而优酷的宣传仍停留在无重点、大批量发短视频的阶段,甚至试图用幕后搞笑花絮来提升关注度,未免有些舍本逐末。

冗长的剧集、量少的周更模式与观众二倍速观剧的趋势相悖,是《鹤唳华亭》难上加难的另一原因。首先,周播剧一般维持在每周4—6集的短小放送模式,本质上拉大了观众的观剧周期;其次,大剧往往从主人公少不更事演到功成名就,剧情线太长,进入主题太慢,观众只有二倍速观剧的状态下,才能快速进入剧情,节省时间成本。在此基础上,简单明朗的爽剧更符合二倍速观剧的心态,相反,《鹤唳华亭》突出的古言台词与集集权谋的剧情,则需要慢下来品味,这反而加大了观众的二倍速看剧的难度。

因此,“大制作好剧”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观剧心理了,大家更想要的,不过是繁忙之余的快速形成的精神爽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