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9章
且说那苏东坡在朝廷到底是因为天性的使然遭到了小人的暗害。平时的他虽是满腹的才华为人处事却大大咧咧的性情中人。决不阿谀奉承交结酒肉朋友,喜欢独来独往。平时更是喜欢游历山水。一是因为自己有真才实学,受人推崇;二是能真抓实干,乐善好施,被百姓称颂;三是露真性情,令权贵不爽。这三条,集于苏东坡一身。
他敢于坦露真性情,敢于直言犯上,不随波逐流,不经意间便暴露出像某些城府很深者所说的弱点、缺陷和不足,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即使在皇上面前也是直来直去。皇上无比的欣赏他的诗词美文,所以一直留用自己身边。但是自那日率众臣游历艮岳之后听了谢景温的谗言回到宫中,百思不解;一日在宫中徘徊想道:“明明记得是上午时分,他苏东坡为什么诗里写道日暮二字,莫不是说朕的江山不长了……越想越觉得害怕。又无什么理由将他处置。不就是一首诗吗。再说那诗除了日暮二字外,不也是很美妙的吗。”
又有一日,这苏东坡正在街上准备找一个小楼,眼见着那周姝己经长大成人,苏东坡也曾想介绍些个青年才俊与他认识,有心仪的嫁个人什么的,可那周姝则说自己宁肯守着先生一生一世也不嫁人,对苏东坡是尊重得不得了,一切阶照先生的行为作准则。既是自己的得意的女弟子,苏东坡一直在心里把她当成自己的学生,甚至像是自己的孩子。苏家人也是对她早己经有所耳闻,看在眼里知道而已,甚至他的夫人也是一心一意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从来未曾提及过那周姝一家人的事情。再说这苏东坡从来都是将自己的在朝中供职的供奉大都拿去行了善事,家里的开销也非常节省。苏东坡己是有一儿一女的两个孩子的父亲了,对于子女教育他只提供读他们衣食住行外就是读书。两个孩子又多受爷爷奶奶的接济,过的也是不错的。再说那苏洵一直在朝守着一个不起眼闲职年复一年的领着供奉,够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的。
苏辙呢,官越做越大,甚至又建了一座宅子,他夫人家是京都里的商家,也是比较富裕,这苏辙一连的生了三个女儿,精贵地养着,也是苏辙的娘家时不时的给些补贴。那苏辙知道哥哥家的情况,又不能直接给些补助,而是将自己的年奉交一部分给父母,也知道他们会拿出些去帮助哥哥一家几口人的生活用度。
苏家人依然是高门大族地住在京城里。
再说那日,苏东坡找到一处楼,竭力地盘了下来,准备开一个书院,让周姝作为一个事业,可以自立门户,那京城的有钱人家的子弟,即使看在他苏东坡的大名面前,少不了的学生的。心想也够她一家人的生计不说,尚或有了些名气,越做越大,自己的一生学问也是有用武之地了。
看起的一座小楼,正在繁华的街头,那买家听说是苏东坡买了来开书院,二话不说直接廉价卖给了他,原来那家人也是读书的人家,只因儿子中试入外地做官便倾家荡产一起外迁的。又欣赏苏东坡的文采。
这苏东坡买了楼出门来,正往对街对面他停放马车的地方走着。忽然一辆马车从自己身边扬鞭疾速而过,差点直接撞上苏东坡的身体。又是秋未多雨的天气,老是落雨的地上,石板的沟缝积水,那污泥浊水溅了苏东坡一身。
苏东坡回头一看,正是那同撩谢景温的马车,见到他轰轰肆无忌惮的驶过。心里恨不得追上去,嗅骂他一顿。感觉晦气。回到家里便写下一首诗:
小人真暗事,闲退岂公难。
道大吾何病,言深听者寒。
忧时虽早白,驻世有还丹。
得酒相逢乐,无心所遇安。
去年行万里,蜀路走千盘。
投老身弥健,登山意未阑。
西游为樱笋,东道尽鵷鸾。
杖屦携儿去,园亭借客看。
折花斑竹寺,弄水石楼滩。
鬻马衰怜白,惊雷怯笑韩。
藓书标洞府,松盖偃天坛。
试与刘夫子,重寻靖长官。
第二日上朝的时候直接送给了那谢景温。
那謝景温因为忙了上朝,把诗装进䄂笼里。心里想道;以为是苏东坡终于有低下身子赞美自己了吧。准备退朝后回家慢慢欣赏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