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草船借箭,为何曹操白白浪费十万支,都没想到用一支火箭?

诸葛亮到底有没有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1)

草船借箭是三国故事里家喻户晓的一个,故事梗概是周瑜故意给诸葛亮出难题,要求其十天生产出十万支箭,这无疑是现代化流水线才能完成的重任,诸葛亮一听便知这是周瑜给自己下的套。可是他却只要了三天,驾着草船跑到人家曹操那里挨了十余次万箭穿心,遂得十万箭,成功瓦解了周瑜之诡计。

在深深敬佩诸葛亮过人胆识的同时,小解不禁想到了一个小bug,那就是智勇兼备的曹操只是患过中风,又不是脑袋进过水,那么为何他在射出十余万支箭之后都不曾想起来改变策略,换用带火的箭去攻击诸葛亮的草船呢?与其射死孔明,倒不如将其烧成黑炭不是更能泄心头之恨?

诸葛亮到底有没有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2)

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三国"演义",而不是三国历史,若要讨论这一策略的可行性,我们首先要从事实出发。实际上,草船借箭的主人公不是孔明而是孙权,而且孙权亦不是主动去套路曹操的箭,他只是出海偷窥曹操军营时被发现,才被射成了马蜂窝。死里逃生后,孙权意外的发现自己乘坐的船上竟然插满了曹操的馈赠,于是欣然收下了。

那么小解就从这一真实事件出发,为大家详解曹操为何不用火箭的三个原因。

诸葛亮到底有没有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3)

一 "火箭",真的可行么

有人说,箭镞上点火的方式根本无法实现,因为弓箭射出的速度至少都在30米每秒以上,在这种空气流速下,别说火焰,甚至是涂抹在上面的燃油都极有可能脱落。诚然这是一个担忧,但是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他们会用油脂或者火药充当可燃物,然后让箭头多烧一会儿,这样即使火焰会在飞行过程中熄灭,但一旦当其触碰目标后,箭头会在高温下再次实现引燃。

不过火箭唯一的劣势是增加了箭镞重量,因此必然会减少射程,但不会减少太多,所以曹操因为射程不够而弃用火箭这一条可以排除。但另一个问题曹操却避免不了,那就是火箭的造价问题。三国时期的硫磺、火油等可燃物都是比较昂贵的,在那个大雾蒙蒙的天气下,曹操看不太清楚对方的阵势,所以无法判断是否到了可以使用火箭的标准,若是全部射进了水里,那不是更加浪费?

诸葛亮到底有没有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4)

二 害人,亦害己

俗话说"明箭易躲,暗箭难防",曹操和孙权都如同摸黑一般不断试探对方,谁也不敢轻易暴露位置。若是曹操改用火箭,有两大坏处。第一,火箭相当于明箭,容易被躲过,不如暗箭那么容易偷袭到目标;第二,火箭射出的方向就是曹操弓箭手的所在位置,这样曹操就会自暴目标,惹来攻击。再者,若是曹操真的用火箭点燃了孙权的船只,孙权很有可能会借力打力,将着火的船只送往曹操的海上大营,最后只能落得两败俱伤。

诸葛亮到底有没有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5)

三 曹操,真丞相也

或许,曹操根本就不喜欢玩火。他手握天下大势,随便用手一指就是一片天地,不必采用如此激进的手段破敌。只有处于劣势的诸葛亮才喜欢玩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上方谷,火烧藤甲兵,都是孔明所为。但是玩火真的不好,至少良心上过不去,在藤甲兵之后,诸葛亮自己都说会折寿。

曹操一世枭雄,因被演义丑化得太多,导致很多人对他的印象不好,其实真正懂得那段历史的人都清楚,曹丞相之为何人。好了,以上就是小解对于曹操不用火箭的分析,不知大家还能想到什么理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