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真正的封建社会。所谓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划分法,是深受斯大林“历史五阶段论”影响的结果。

面对地主阶级的什么压迫(有压迫才有反抗)(1)

从所谓的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阶级对立并未消失,一定程度上奴隶主就是后来的地主,奴隶就是后来的农民,只不过农民根据生产资料的多寡,有了更加丰富的含义。

我们暂且以封建社会指代战国至清朝时期2000多年的漫长历史过程。

那么在这一漫长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由农民起义实现改朝换代的,虽然很多,但不是全部。由农民起义导致改朝换代的例子,大约占到了所有封建王朝历史的1/3。

不过几乎所有的封建王朝,农民起义都层出不穷。即使以富庶而闻名的宋朝,也有多达433次的农民起义,平均一年1.4次。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农民不好好种地,老想着造反做什么?真的只是因为地主阶级的剥削吗?静夜史认为不置可否,造成农民揭竿而起的原因,最起码有以下几个:

面对地主阶级的什么压迫(有压迫才有反抗)(2)

1、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一个永恒的历史话题。当社会财富出现极度不公时,弱势的一方就会选择铤而走险。

在封建社会尤其如此,地主阶级人数只占社会总体的极少部分,然而他们却几乎拥有了全部的社会财富。而广大农民虽然人数始终占优,但生产资料却寥寥无几,而要是遭遇天灾或者战乱,他们很快就要忍饥挨饿甚至食不果腹。

但是问题来了,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朋友们,怎么能够知道高高在上的地主阶级身在何处?说句难听的,你造反都不知道该砍谁。

而另一个问题是:人数远远少于农民的地主阶级,如何保证广大农民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当牛做马?

面对地主阶级的什么压迫(有压迫才有反抗)(3)

所以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隔阂是非常大的,就像无产阶级再不爽也不可能去抢劫马云王健林。因为悬殊太大无法比较,所以他们抢劫的一定是身边的人。

这些人是谁?当然不是地主阶级,他们是拥有一定生活技能的士绅阶层、富农和中农。

地主阶级为稳固自身统治,制定了等级森严的剥削体系,为了保证这一体系的稳固,他们会将少量利益分给夹在地主和农民阶级之间的士绅阶层,让士绅阶层充当地主阶级的底层代言人。同时地主阶级也将部分利益,例如土地分给富农和中农,使他们加入统治阶层,共同形成压迫底层农民阶级的大山。

所以农民阶级在历史上大多数时期反对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地主阶级,而是近在咫尺的士绅阶层、富农和中农阶级。

面对地主阶级的什么压迫(有压迫才有反抗)(4)

因为他们过得比我好,所以我很不爽!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真正想要推翻地主阶级的是谁呢?静夜史认为至少有两股势力:一是中原王朝之外的侵略者,如北方游牧民族、西方殖民者;二是中原王朝内部的地主阶级,例如中央的权臣和地方上的军阀。

而农民阶级想要推翻地主阶级,需要经历的阻碍太多。像朱元璋这样从平民做到皇帝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2、见识少所以被利用

如前文静夜史所言,广大农民每日为生计发愁,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终日劳作,他们没有其他时间去琢磨推翻地主的事情。

但是地主阶级依旧是层出不穷,风起云涌。

面对地主阶级的什么压迫(有压迫才有反抗)(5)

那么地主阶级就奇了怪了,我也没怎么压迫你,你为什么非要反抗我呢?二狗蛋,你说。

其实这个问题二狗蛋根本就难以回答,因为作为我国历史上人数最为庞大的阶层,农民阶级却是活得最不明白的阶层。

首先因为小农经济的束缚,终日劳作的农民,只能在家里和田里之间打转,根本就没有走出去的能力和欲望,长期封闭的状态使他们和外界产生了巨大隔阂,对于外面的世界缺乏最基本的了解。

加上地主阶级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垄断信息传播的政策,例如孝廉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使得农民阶级更是活在一片混沌当中。很多人一辈子不曾离开自己的家乡,他们见到的最高行政长官就是县令。

正因为见识少,所以更容易受到其他势力的影响,尤其是被利用。

面对地主阶级的什么压迫(有压迫才有反抗)(6)

虽然我国古代农民起义层出不穷,但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

领导农民起义的,一般都不是农民阶级。比如李自成是驿卒,一定程度上还算得上是士绅阶层;洪秀全是落魄书生,典型的士绅阶层。

因为这些阶层相比农民阶级而言,有着相对高远的目标和相对明确的斗争思路。最重要的是,他们有更强的野心和欲望。

所以他们才是真正想推翻地主阶级的人。在推翻地主阶级后这些士绅阶层乌鸦变凤凰,重新成为压迫其他阶级的地主。

总之,地主阶级作为统治阶级,剥削是其主要生存方式,但却不是他们被推翻的真正理由。

面对地主阶级的什么压迫(有压迫才有反抗)(7)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