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

作者简介:刘方计,山东乳山市崖子镇南寨人1951年生,中共党员,教授职称。1970年12月参军。1976年踏上教坛,曾任中学教导主任、校长、镇教育团总支书记、市教研中心教研员。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威海市作协副秘书长,威海市老科协理事,乳山市母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乳山市十大民俗艺人。先后在地市级以上媒体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科普文章新闻等文章六千余篇,出版专著26部,诗集3部,合计有600多万字,并有多件获奖。1991年被省及国务院文化领导小组、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授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先进个人称号。《我的姑姑》荣获2014年全国情感散文二等奖;并被中国海外文学研究会授于“德艺双馨优秀作家”光荣称号。《父亲与他的小推车》获2015年第四届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大赛二等奖;散文集《思语萦回》获2016年全国“首届蒲松龄散文奖二等奖和威海市文学艺术奖二等奖。2017年4月《不夜·女娲后传》长篇神话小说(与人合作)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入选山东作协2017年十大扶持精品书籍之一。其创作事迹被载于《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自学人才荟萃》、《山东作家辞典》等书。

民间半夜生活俗语大全(居家过日子的那些民间俗话)(1)

居家过日子的那些民间俗话


居家过日子有许多规矩,也有许多说词。这些说词归根结底,就是那些从朴实的老农嘴里说出的方言土语,也就是老俗话。

我们远了不说,就先从时令节气说起。譬如“二十八九,月门(亮)出来走一走。”说得是每月二十八九,月亮只出来露露面天就亮了,“十二三,月门(亮)正南。”是指每月的十二三,月亮的方向是正南方向。“二月二,三月三,清明寒食过三天。”这是因为清明、寒食既是节气名,又是节日名,清明的前两天是寒食,加在一起要过三天时间。再如:“二月二,龙抬头,”、“五月端午吃粽子,敬屈原,”、“五月初五过端午,吃罢粽子忙种谷”、“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老天,”“冬至长,夏至短,”等等,这些俗话,一听就带出了民间习俗。二月二天气变暖,冬眠的各种虫子开始起蛰了,古代蛇又是龙的象征,十二生肖称蛇为小龙,龙抬头了,民间在这一天要串龙尾;五月端午人们吃粽子来纪念屈原,在此前后又正是割麦子和种谷的最佳时节;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我们这有吃月饼的习俗。同时,八月初一开水沟,说明八月是收获季节的开始,人们摆上西瓜月饼及其它水果,一则庆丰收,二则敬老天的护佑,以求粮食丰收人兴旺。冬至长,夏至短,则是说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白天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白天一天“长棵葱”;而夏至这一天,则是一年中黑夜最短白天最长的一天,过了夏至这一天,白天慢慢变短了,周而复始,亘古不变。

民间半夜生活俗语大全(居家过日子的那些民间俗话)(2)

其实,最有讲究的还是年节。过去,农民一年四季,就是种那点庄稼,秋收完了,地了场光,再就是搂草砍柴禾,解决了吃和烧的就没事可做了。进了腊月门,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这里就有一句很经典的俗话,曰:“冬不推,腊不轧,大年五更不说话。”这话实在,跨度直接就到了年,可谓概括精炼,一语道破天机。这句俗话的意思是说,“冬至”不推磨,“腊八”不轧碾(过去面粉要上石磨去推,米要在石碾子去轧),大年要说吉利的话,所以有“三十日死了个小毛驴,不好也说好”的呱。民间对“腊八”也有俗语曰:“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说得是过了腊八离年不远了。到了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民间有语曰:“小年来到,糖果祭灶。”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就把过小年的主要工作作了按排。到了这一天,民间忙着打扫卫生,俗语叫“打扫灰”。 最主要是锅灶口周围,一定要打扫的干干净净,因为灶王老爷的牌位就设在灶旁。这一天要请灶码(灶王爷的画像),要用糖瓜果品祭奠,又因为这一天灶王爷要到西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家一年来的工作评估,说好说赖全在灶王爷这一票上,所以要供养的丰丰满满的。“吃人家的嘴短”,为得是祺求灶王爷的一句好话。“腊月二十七八,蒸饽饽蒸年糕”,这句话也有活计安排和祺求,蒸饽饽的种类有供养、有神虫、枣饽饽、有发糕。意在求团圆,日子早发达之意。这一天不能随便串门,遇到谁家在烧火蒸饽饽,要主动蹲下给人家灶口里添几把柴禾,以免踩了人家的饽饽发糕不煊透,不发涨。要是谁家的饽饽发糕蒸裂了,不能说“碎了”“裂了”要说蒸“笑了”。蒸饽饽这一天,家长要告诫子女不串门,不乱说话,否则人家会评论你教子无方,笑话你的。过年期间,也有许多说道。譬如“初一十五,看媳妇”,这说得是民俗中俗成约定的“看媳妇”的日子,意思是到了正月初一,谁家娶了新媳妇,不管男女老少,辈大辈小都可以来看媳妇,过了这个日子,有些辈份大的,上了年纪的人要想专门来看看媳妇,就会被认为不正经。过十五这天看媳妇,则是看别村的媳妇为多,这是因为过去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新媳妇不得在婆家过十五,要出去“躲十五”。这就出来了“正月十二三搬媳妇”一说,一般都是舅舅家或是姑姑家搬,这可能是借此机会熟悉一下近家亲戚家的情况,这也是强化亲戚间关系的一条纽带。所以,谁家搬了新媳妇,街坊邻居都来看媳妇,以示喜庆之意。就连春节拜年也有说词,如“先长辈后平辈,先本家后邻居”,这叫知道近面远。还有走亲戚,也有排序。一般是从初二就开始出门了,讲究的是“初二姑初三姥,初四姨家跟着跑,初六新新女婿看丈日(岳父)。”这些次序从字面就可知道其中的奥妙。过了十五,年味就基本淡化了下来,俗话也有说词,叫“过了十五过十六,过了十六就照旧。”不过,在十六这天,在乳山还有 “十六日丈日看闺女”一说,走亲戚的次序也是五花八门,就是胶东也不一样,像蓬莱、龙口一带,正月十六日这天,出嫁的闺女还要再回娘家呢。

民间半夜生活俗语大全(居家过日子的那些民间俗话)(3)

此外,在乳山过年还有“一鸡二狗。三猫四鼠,五猪六羊,七人八谷,九籽十成”之说。意思是说这几天的天气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些人和生物的兴衰情况,好天则所属生物就兴旺,否则,就衰亡。其实,这都是人为的替天行道,是人与自然的亲和表相,同时也说明人类对这些物种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是在为大自然的生物祺福的一种心里表现。

林林总总,民间的这些循规蹈矩也好,违背常规也好,甚至是充满迷信色彩的俗语和讲究,都是老辈子留下的一些“规矩”,这些规矩坦诚而又直率,我们就应该像乡间俗话说得那样“居家过日子就得按讲究来,破了规矩,那还像正经过日子的道道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