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他,现存诗作2700余首,是唐代存诗最多的诗人;

他,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他就是——白居易。

白居易10首经典诗词介绍(白居易水平很高的三首诗)(1)

根据唐人《幽闲鼓吹》记载:白居易到京师应举,初至长安,白居易就带着他的诗稿去谒见了当时的文坛大咖顾况。

顾况看了看诗稿上“白居易”三个字,又看了看眼前的年轻人,然后打趣着说:长安米贵,居亦弗易!

但是,等他打开诗稿,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不禁大为赞赏,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居住下来也是容易的。”白居易由此一举成名。

白居易作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语言平白如话、通俗易懂。

传闻白居易写好一首诗要给老妇人读,如果老妇人也能读懂了,那他就觉得这是一首好诗。

故此,唐宣宗李忱在评价白居易的诗时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语言平易通俗并不意味着诗浅薄,不是好诗,白居易不仅存诗数量巨大,质量亦相当高,其被选入课本的经典诗作更是不胜枚举。

白居易10首经典诗词介绍(白居易水平很高的三首诗)(2)

时值冬日,今天,我们就来读白居易最经典的三首冬夜诗歌,一首温暖人心,一首催人泪下。

第一首《问刘十九》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我曾说,如果在唐代诗人中选一位做朋友,我不要选杜甫,杜甫太苦哈哈了;也不会选李白,李白太不负责任;我会选白居易,不为了别的,就为了这杯暖了千年的新醅酒。

“绿蚁新醅酒”,一开篇诗人就直入主题:新醅酒已经准备好了。新酿的米酒还没过滤,面上还泛着一层绿泡,香气扑鼻。

感觉光这还不够吸引人,还得加一句“红泥小火炉”。红泥烧制而成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你用来烫酒也可以,用来取暖也行。

白居易10首经典诗词介绍(白居易水平很高的三首诗)(3)

写到这里,诗人觉得差不多了,现在要找个理由,找什么理由呢,往屋外一看,屋外暮色降临,天色阴沉,看来即将要下雪了。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万事俱备,只差你了。那——你能否来寒舍共饮一杯暖酒呢?

要是我,收到老白的邀请,肯定屁颠屁颠就去了,有美酒、有暖炉、有美景,最主要的是还有一个喝酒聊天的知己,这样的生活简直比神仙还快活啊。

但是,刘十九去了吗?我们不知道。这正是诗人留给读者想象的,你可以想象他去了,甚至可以想象他是怎么去的。

想象两位朋友围着火炉,斟满美酒……这时屋外也许真的会下起雪来,但室内却是那样温暖。真是一个温馨美好的夜晚。

白居易10首经典诗词介绍(白居易水平很高的三首诗)(4)

第二首《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面一首诗有多开心、多温暖人心。那么,这一首诗就有多悲伤、多催人泪下。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冬至,三十三岁的白居易宦游在外,孤单单一个人夜宿于邯郸驿舍。彻夜难眠,写下了这首诗。

从题目“邯郸冬至夜思家”就可以知道这是白居易在邯郸冬至的夜里思念家人写下的一首诗。我们说过诗人取标题绝不是随便取的,而是在标题里面已经就蕴含了他的情感:“邯郸”二字表明诗人宦游在外,而“冬至夜”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在这样的夜里思念家人,这份思念和煎熬是翻倍的,是更加漫长的。

白居易10首经典诗词介绍(白居易水平很高的三首诗)(5)

“邯郸驿里逢冬至”,在唐代,冬至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是,如今诗人在邯郸驿站里碰上了冬至,这就有点“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感觉,驿站是暂时歇息用的,这里不是归宿和终点,意味着诗人还将继续漂泊。

第二句“抱膝灯前影伴身”是刻画诗人的动作形态:诗人抱膝坐在灯前,与自己的影子相伴。诗人好惨啊,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内心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看似平淡的语言背后实则有锥心之痛。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诗人笔锋一转,不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在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

明明是诗人想象的画面,却更加真实感人:这个冬至,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深夜的时候,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也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谈论着我这远行人。

这种思念真的是到了肝肠寸断、无以复加的程度。

白居易10首经典诗词介绍(白居易水平很高的三首诗)(6)

第三首《夜雪》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邯郸驿里的冬至夜是否下雪了,我们不得而知,从诗里的情形来看,应该是没有下雪的吧。“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问刘十九》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白居易对于下雪是充满欣喜和期待的。

然而在这首《夜雪》中,白居易仿佛是个“喜新厌旧”的“渣男”,对雪的喜爱不似从前了,究竟是雪不美了,还是白居易变心了。

时光回溯到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去岁,白居易因上书论宰相武元衡遇刺事件而被贬江州司马。这首诗就写在江州时一个寒冷寂静的冬夜里。

“已讶衾枕冷”诗人上床睡觉,感觉惊讶:今晚的被子和枕头为何如此冰冷?但话说回来,冷的岂止衾枕,还有诗人的那颗原本炽热滚烫的心啊。诗人并没有直接写雪,但是“衾枕冷”从触觉上已暗示出“雪”的存在。

进而写“复见窗户明”,诗人说:我又看见窗户也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这里诗人还是没有直接写雪,而是通过视觉,通过“窗户明”点明雪写得很大,积雪很厚。

白居易10首经典诗词介绍(白居易水平很高的三首诗)(7)

“夜深知雪重”,由视觉换成感觉,诗人说我躺在床上,能感觉到屋外的雪很大。

“时闻折竹声”这里是侧面的听觉。传来的积雪压断竹枝的声音,可以知道雪下得更大了。换言之,衾枕也更寒冷了,诗人的心也更寒冷了。

诗人选取“折竹声”这一细节,衬托出夜雪之“重”。同时“折竹声”在“ 夜深”而“闻”,凸显了冬夜的寂静。“夜深”二字暗示出诗人彻夜无眠,传达出诗人谪居江州时的孤寂与落寞。

全诗看似句句写人,从触觉、视觉、感觉、听觉各个方面展开描写,然而细读之下,发现字字又全都是在写夜雪。但是,写夜深雪重又是为了衬托人内心的孤寂。实在妙不可言。

也许现在的窗外并无飞雪,然而读完诗后,读者分明也感受到屋外正下着一场大雪,一丝寒意突然涌上心头。

白居易的诗就是这么朴实自然、通俗易懂,无任何刻意雕琢的痕迹,宛如美玉,浑然天成。

那么,三首诗歌,你最喜欢哪首呢?

白居易10首经典诗词介绍(白居易水平很高的三首诗)(8)

好了,这一期分享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

文|丁十二

图|网络

如果喜欢本文,欢迎分享转发,您的转发支持就是十二创作的动力

每天共话诗词,关注十二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