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到底做了什么(当了几十年秘书)(1)

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折腾了一辈子的汉武帝到了晚年终于有一种有心无力的感觉了,此时的大汉王朝民不聊生、匪乱四起,民生凋敝、经济乏力,汉武帝开始有点担心天下人要找他们老刘家来要账了。

汉武帝临终前虽然颁布了“轮台罪己诏”,算是煞有诚意地向天下百姓道了个歉。我对不住大家,我这一辈子折腾过度了,弄得大家现在日子不好过。现在慎重向大家承诺,咱们老刘家以后再也不瞎折腾了,一定和和美美地和大家关起门过好日子。

但是,千疮百孔的大汉王朝会因为汉武帝这几句“对不起”就能自行恢复吗?那么多过犹不及的政策会因为他临终时的感觉不合适而扭转吗?那么多酷吏贪官会因为他这一次临终忏悔而返利于民吗?那么多积怨已久的民众又该如何去平息他们的愤怒呢?

痛彻心扉的伤往往不是几句温柔的语言就可以抚慰的,汉武帝刚驾崩,蜀地就有22邑三万户百姓造反了,说明早已伤透了心的大汉百姓在情感上已经比较强烈地抵触他们老刘家的这种霸道搞法了。

霍光到底做了什么(当了几十年秘书)(2)

也正是在恶劣的大形势下,心知自己快要离开大汉人民的汉武帝把大汉的权杖交给了给自己当了三十多年秘书的霍光。并殷切表示,你办事我放心!朕的江山和儿子全都交给你了!

可是,权力交接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刀光剑影,一直都没有站在前台过的霍光究竟是靠什么来支撑自己的临危受命的呢?在他步步为营稳住局面的过程之中,我们又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霍光巩固权力的逻辑和过程

在汉武帝将“周公辅政图”交给他的时候,霍光其实就已经对自己未来要肩负起什么样的使命有一个大概的轮廓了,因为这已经相当于升职前的组织谈话了。

但是生来谨慎的霍光依然十分理智保持着不动声色,君子不喜形于色,在事情尚未盖棺论定的时候,一切皆是可能的。这有可能是汉武帝最后一次考验他,也有可能是汉武帝逗他开心的,即便汉武帝确实是想让自己主宰大权,自己高兴得太早,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直到汉武帝病危的时候,霍光还在悲伤地询问汉武帝对后事有什么安排!这么做有几个好处:第一是能让汉武帝感到比较欣慰,这小子果然比较尊重我;第二是他必须要从汉武帝口里得到那句明确的话,“立少子,你主政”,因为权力交接的环节是最忌讳含糊不清的,没有汉武帝明确的旨意,有些居心叵测的人并不会认可霍光的;第三是他能够借助汉武帝的余威,当场打压一下竞争对手的心气。比如他故意和另一个辅政大臣金日磾谦让,就让聪明的金日磾当着汉武帝的面认怂了,表示自己没有资格和霍光一争高低,以后金日磾再心里不服也不能出尔反尔。

霍光到底做了什么(当了几十年秘书)(3)

汉武帝死后,霍光正式接受汉武帝遗诏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成为汉昭帝刘弗陵的首席辅政大臣,与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宰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五人共同辅佐朝政。从此,霍光掌握了汉朝政府的最高权力——“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

这件事看起来好像是顺理成章的,但是实际上却没有这么简单,五人共同辅政,凭什么霍光就能独掌大权?其他人会服他吗?霍光一直呆在秘书岗位,家族势力也早已被清除得差不多了,也没有什么政治根基和声望,他镇得住场面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汉武帝给霍光安排的头衔——“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汉武帝时期的“大将军”是“内朝”的一把手,位于三公之上,实际上是分化了相权的超然存在。后来因为卫青、霍去病封无可封,所以汉武帝又在他们的“大将军”前面加一个“大司马”,这个“大司马”就是以前的太尉,总管军事的。因为军功集团和刘姓皇权在汉初的那么一闹腾,太尉在汉武帝时期被取消了,相应的权力分给了丞相。汉武帝封出“大司马”这个职位相当于又从丞相手里收回一部分权力。另外,汉武帝为了收回丞相手中的政事决策权,只保留丞相的政事执行权,把真正的权力放到了“录尚书事”的那些人手里了,那些人才是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局常委,霍光总领尚书事实际上就是实际上的总理。

看到没有,汉武帝为霍光安排的这个“大司马大将军总领尚书事”的头衔和职位,实际上相当于抓住了整个汉帝国的军权和政权。准确地说,他手中的权力,比当年刘邦和吕后的还要大!因为他是皇权、相权的二合一!

霍光到底做了什么(当了几十年秘书)(4)

那么,汉武帝几乎把他曾经拥有的全部权力都交接给了秘书霍光,这就跟武侠小说里的“嫁衣神功”一样,一个高手把毕生功力传给了一个内功平平的传人,霍光能消化吸收吗?

匹夫无罪,怀璧有罪,不是因为霍光平时多么谦虚谨慎,大家就能心平气和地默认你独揽大权的。在权力的争夺之中,是没有太多人愿意和你讲规矩和感情的,你一个小秘书,老板临走之前招呼一声,以后都听你的,大家就会心甘情愿地听你的吗?

权力的稳定是需要威望和名分来支撑的。你霍光原来也不过是老板的秘书而已,没有功劳和战绩,你凭什么就能扯着虎皮做大旗?所以,一般地,一个董事长把公司托付给了秘书,很多人不服都是可想而知的!

霍光到底做了什么(当了几十年秘书)(5)

率先站出来表示不服的正是汉武帝的第三子刘旦。刘旦表示,咱们老刘家的事什么时候轮到一个外人来指手画脚了?必须咱们老刘家自己人说了算!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刘旦这个人,这个人其实很有意思。史书上记载他能言善辩、广有谋略,喜好招揽游侠武士,名声比较大,但是从他的种种表现来看,别的不说,但“广有谋略”这个评价绝对是个黑色幽默。

公元前110年,武帝次子齐王刘闳去世;公元前91年,太子刘据又身陷巫蛊之祸,兵败自杀。两个哥哥,一个长子太子,一个次子,全都在汉武帝传位之前走了,这让他内心很激动,按照“立长立嫡”的规矩,这不是要轮到我这个“刘老三”了吗?难道是另一个“刘老三”高祖皇帝在保佑自己吗?

一个人啦,一旦陷入了过度的臆想之中,就再也很难沉住气去处理一些事情。所以,刘旦一直是逮到机会就想上位,在欲望的刺激下丧失了理智和冷静。

霍光到底做了什么(当了几十年秘书)(6)

公元前88年,汉武帝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刘旦想要近水楼台先得月,便派使者向汉武帝上书,请求由自己来宿卫宫廷,以备不虞。

玩了一辈子权力游戏的汉武帝怎么可能不明白他内心里的那点小九九?你是要装孝子还是坐不住了呢?藩王宿卫宫廷,亏你想得出!就你这种做事不动脑子的人还想当皇帝,痴心妄想。

于是,汉武帝愤怒地杀了刘旦的使者,又以“藏匿亡命之徒”的罪名,削掉刘旦封国三个县邑,算是一次严重的警告了。刘旦暂时老实下来了,因为他也知道他那个老父亲是自己惹不起的。

霍光到底做了什么(当了几十年秘书)(7)

但是,转过年来,汉武帝去世了,把帝位交给了小弟弟刘弗陵,把权力交给了秘书霍光。这就又让刘旦意难平了,老爸对小弟偏心就算了,还把权力交给一个外人,这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于是,刘旦就充分发扬了“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在刘弗陵继位的诏谕玺书抵达燕国时,他脑洞大开地说文件上的印章比以前要小,这个“中央文件”是假文件。

他派心腹到长安去收集证据,但没有结果。于是,他又怀疑这一切都是暗箱操作的结果。总之,他就是不愿意接受这个不如意的事实。

后来,他号召在全国建立汉武帝宗庙。他为什么要干这个事呢?因为给祖宗设立宗庙,那是接班人应该干的事,这一点有过生活经验的朋友一清二楚,比如给父亲治丧,嫡长子才有资格给父亲设立牌位,这是一个道理。

刘旦就是要通过这样的一个行为告诉世人,他才是汉武帝的接班人。这实际上在政治意义上来讲,已经是公开谋反了。

霍光到底做了什么(当了几十年秘书)(8)

面对刘旦率先的公开挑衅,霍光采取了很温和的处理方式。他主动给刘旦示好:赐钱三千万,增加封邑一万三千户。

但是,已经走火入魔的刘旦根本不买账。啥玩意?我刘旦是要当皇帝的人,我还需要你的赏赐吗?统统的都是我的!你霍光用这点小恩小惠就想收买我?

得寸进尺的刘旦开始招集各地亡命之徒、收聚民间铜铁制造的兵器,密谋造反。

富贵险中求,你刘旦就是要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也不是完全说不过去。但你造反就造反吧,结果这货还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要造反一样,时不时亲自出外阅兵,出入僭用天子仪仗,左右的近臣全改名为“侍中”(皇帝侍从)。

还没做好耍流氓的准备,就光着身子满世界嚷嚷,可想而知,刘旦很快就被镇压了。

但是,霍光看在先帝的面子上,还是留了刘旦一条命。其实,霍光这么做是想表达两个含义:第一我是先帝的臣子,我感恩;第二我是一个仁慈的人,跟着我干有前途。

权力游戏之中,作为对手,往往都是你死我活的,因为要斩草除根嘛,要预防风险嘛!但是,像刘旦这种级别和水平不够的对手,其实在没有什么大的威胁的情况下,利用他来打打感情牌也不是不可以,这有助于提升你的声望,从而实现你的目的。

霍光到底做了什么(当了几十年秘书)(9)

但是,像刘旦这样已经被欲望左右了的人,能指望他洗心革面吗?他只会变本加厉!看,不管我怎么作,他霍光就是不敢把我怎么样!

于是天天在众人面前诋毁朝政和霍光,希望借此来拉拢更多的“同道中人”,也以为这样能得到别人的拥护和尊重,这和现在很多喷子的想法是一模一样的。殊不知,未经修饰的表达你的欲望和想法只会暴露你的肤浅与丑陋,贵人语来迟,真正能办大事的人从来不会乱打口水仗。一来言多必失,二来有些话说多了就变得没分量了,三来打嘴炮的那点时间其实可以用到更有意义的地方去。

公元前80年,刘旦再次蠢蠢欲动,并找了几个位高权重的帮手:昭帝的姐姐长公主、朝廷的三号人物上官桀和五号人物御使大夫桑弘羊。

刘旦本以为这次不说十拿九稳了,至少也是胜算大增了吧,但结果很打脸,他们这个小团伙再次被霍光秒杀。因为这帮人中,没有一个人是和霍光同级别的选手。

霍光到底做了什么(当了几十年秘书)(10)

刘旦就不说了吧,先来说说长公主、上官桀和桑弘羊这三位所谓的朝中大佬吧。

先说说桑弘羊这个水平最差的吧。这位同志被汉武帝安排为五号辅政大臣是有原因的,他搞经济确实还行,但是搞政治确实差了点。汉武帝本来只是希望他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好好辅佐霍光搞好经济建设。但是这哥们因为仗着自己老资历想为儿孙们求几个官职但霍光没有答应他,就心生怨恨地站到了老领导指定接班人的对立面去了。

霍光到底做了什么(当了几十年秘书)(11)

再来说说上官桀,这货本来是汉武帝身边的一个护卫队小领导,因为平时特别会来事,所以慢慢得到了汉武帝的宠信。比如他曾为汉武帝在狂风暴雨中拼命稳住了车盖巨伞而汉武帝被调过去养马(养马在汉武帝时是一个好活,卫青、金日磾都是养马出来的)。比如他养马的时候本就消极怠工,特别是汉武帝病重的时候,他甚至以为他干得再好领导也不看不见,所以压根就没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却不料后来被汉武帝发现了,这货立马变脸拍马屁,说自己是因为担心汉武帝的病情才没心思养马的。

上官桀就是靠着“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一招而进入汉武帝的内朝做侍中的,后来又升为太仆,最终成为了托孤的三重臣之一。

这种溜须拍马的人有一个什么特征呢?那就是“他只会服他的金主”!谁给他奶喝他就服谁,其他人都是个屁!所以,在汉武帝去世后,他对排位在他前面的霍光和金日磾都相当不服气。

尤其是在金日磾死后,他简直就是把他对霍光和金日磾两个人的不服全部倾注到了霍光一个人身上一样的,横竖都看霍光不顺眼。我这么招领导喜欢,凭什么我就不能当老大哥!

霍光到底做了什么(当了几十年秘书)(12)

一个人的欲望要是太强烈了,干起事来便会不自觉地蛮横不讲理起来。

上官桀想把自己六岁的孙女送入皇宫当皇后,但是霍光表示不同意,咱们作为辅政大臣,把自己的家人安排去当皇后,这不是黄泥巴掉在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吗?

其实上官桀这个孙女也是霍光的外孙女,只是外孙女和亲孙女背后的意义能一样吗?所以,霍光不同意也是有一部分这方面的原因的。

但上官桀不死心,你说我的孙女不能当皇后就不能当皇后呀!我偏要把这事搞成,皇帝的后宫又不是你们霍光家开的。

一来二去,上官桀找到汉昭帝的亲姐姐长公主,并通过长公主的男宠丁外人的关系,成功把自己送到了宫里当婕妤(一等嫔妃),不久又运作成了皇后。

上官家成了皇亲国戚之后,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凭借国丈的身份又被运作成了车骑将军,也就是二号人物金日磾之前的职位。

看到没有,上官桀家族在当时还是很彪悍的!就这么有恃无恐地跟霍光对着干,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霍光到底做了什么(当了几十年秘书)(13)

但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上官家的人彪悍是彪悍,但在德行修养上却太差劲了。

上官安得势之后,就压根不知道自己爹妈姓啥了,专拣不是人干的事干!比如以国丈的身份到处吹牛逼,说得刘弗陵就跟自己的亲儿子一样;还经常光着屁股在内宅行走,甚至淫乱他爹的姬妾侍婢。

缺德缺到这种冒烟的程度了,上官安不给自己家族带来滔天大祸,简直都有点天理难容了。同时,通过这件事也可以看出,上官桀这个人的政治水平也就那样,因为真正的高手都知道,越是在高级的局中,越是不能随便安排一些没水平、没觉悟的自己人进来,那不是助力,那是破坏力,会连累、坑死自己的。上官桀一心只想让自己的家人起飞,却不知道这样会带着自己一家人摔死的。

霍光到底做了什么(当了几十年秘书)(14)

终于到了长公主这个小女人了。

上官桀父子牛起来后,对于他们父子的贵人和盟友长公主和丁外人,他们也必须投桃报李呀,礼尚往来,大家才能更加愉快地玩耍。

当时,长公主因为长期和丁外人玩地下情,觉得这样不刺激,总是想给情人搞个光鲜的身份,于是想给丁外人封个侯爷当当。

上官桀赶紧表示,堂堂长公主的老相好封个侯,这都不算事,交给我就行了。但是,这件事到了霍光又行不通了。因为高祖说过:“非军功者不得封侯!”

这就让上官桀父子以及长公主觉得很没面子了,下定决心要给霍光点颜色瞧瞧。其实上官桀根本没有认清形势,他觉得他能把自己的孙女如愿以偿地运作成皇后,就没有他摆不平的事情。其实,要不是他孙女也是霍光的外孙女,霍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把这事情放过去了,他真的能搞定这么大的事吗?真把霍光当成摆设了?

于是,上官桀父子、长公主再加上为子弟求官而不得的桑弘羊,这帮欲望很强但水平有限的人便秘密成立了一个“反霍联盟”。

霍光到底做了什么(当了几十年秘书)(15)

高手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同样,水平差的人一出手,那就是完全暴露了自己的智商。这帮想要扳倒霍光的人坐在一起绞尽脑汁,最后想出了一个什么招呢?他们居然十分拙劣地伪造燕王名义上书控告霍光,具体内容是:1、霍光逾制,把自己弄得跟个皇帝似的;2、霍光乱兵,擅自增选大将军府的校尉。3、霍光擅权,随心所欲地封官。我(刘旦)愿意交还燕王的印玺,进入宫廷保护皇上,以防有变。

看到没有,这帮人连找个托都不会!你让多次谋反的刘旦进宫去保护皇上,这不是搞笑吗?

这份小报告本来是趁着霍光歇班的时候递上去的,只要刘弗陵签字了,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干掉霍光了。

但是,刘弗陵这孩子是真聪明,他故意扣留不发,等到霍光第二天上朝的时候,一五一十地把事情告诉了霍光。并坚决表示,你是我爹留给我的助手,我会无条件地支持你的!

为什么说刘弗陵这孩子是真聪明,因为他知道这点事根本不可能瞒得过霍光的,他这是在做顺水人情!

霍光到底做了什么(当了几十年秘书)(16)

霍光在对领导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诚恳的感谢之后,还是没有主动出击。但是,上官桀他们坐不住了。一计不成,上官桀等人便密谋由长公主设酒宴邀请霍光,然后埋伏武士将霍光杀死,并乘机废掉汉昭帝,迎立燕王刘旦为皇帝。

还是一个信息渠道的问题,人家霍光这么谨慎的一个人,难道不会去了解情况吗?结果,没等霍光打探清楚,这帮游戏人间的人就因为自己人嘴风不严而走漏风声了。

霍光一看时机也差不多了。便从刘弗陵那里请得诏命,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人灭族。而长公主、刘旦这样的皇室成员,则给她们留下最后一丝体面,让她们自杀了事。

这里顺便说一下,在这次事变之中,唯一留下的是霍光的外孙女上官皇后。这也说明霍光并不是所谓的圣人。

自此,在霍光独掌权柄的时光里,身边连只大苍蝇都没有了。

分析与总结

因为字数渐多,所以就不再发散性地延伸话题了,简单地进行一个分析和总结,就算善始善终了吧!

在分析总结之前,先说说两外两位辅政大臣为什么没有跳出来和霍光唱对台戏,也让大家方便比较一下人与人之间的性格能力差距。

霍光到底做了什么(当了几十年秘书)(17)

先说金日磾。这个人虽然是一个匈奴太子,但是政治水平可能是唯一一个跟霍光有得一拼的人。金日磾本是敌国质子,最开始也被汉武帝安排去养马。但是人家任劳任怨,像霍光一样严谨踏实,也以同样的方式成为了汉武帝身边的重臣,最后成为二号托孤大臣。

金日磾其实是和霍光类似的人物,绝不会轻易冒险,也经得起各种诱惑,为人处事相当让人放心。举两个例子吧!他的儿子仗着深受汉武帝喜爱,便在宫里乱搞,金日磾得知消息后,二话不说就不作乱的儿子杀了,这破玩意留着对于整个家族来说迟早是个祸害;还有就是,汉武帝曾想把他的女儿纳入后宫,但金日磾坚决拒绝了,因为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一个人和一个家族受到恩遇太多了,就会招致祸害。对比一下上官桀,就知道金日磾活得多清醒了。

金日磾凭借一个“外国质子”的身份慢慢成为大汉帝国的二号权臣,这本身就是一种传奇。至于他为什么没有选择和霍光作对呢?主要原因有三:第一他有自知之明和识人之明,他和霍光是统一类别的人,他知道霍光有多厉害,也知道自己的身份是不允许自己独揽大权的;第二他被霍光在汉武帝摆了一道,亲口承诺没有资格和霍光争权了,已经被堵住了嘴,即便他想争,在舆论和道德上也不方便了;第三他的生命有限,汉武帝死后一年多,他便因为重病不起而追随先帝去了。

霍光到底做了什么(当了几十年秘书)(18)

再说说老四田千秋,这个人也很有意思,表面上看就是一个喜欢和稀泥的人,但实际上是一个难得的明白人。

他最开始只是一个给汉高祖看守陵墓的无名小卒,后来准确地抓住了汉武帝内心悔恨不已的痛点,给汉武帝递上了一个台阶,说有个白胡子老头(暗指刘邦)托梦给他,要给刘据平反,但罪在奸臣,而皇帝没错。搞得汉武帝龙颜大悦,一步一步地把他提为了丞相。

田千秋当丞相后没多久,汉武帝就驾崩了。聪明的田千秋知道自己的靠山倒了,自己啥也不是了,所以绝不瞎掺和任何事,紧密团结在拳头最硬的霍大将军身边。

霍光为了一试真假,还经常与他商量:“老田啊,你我都是顾命大臣,你得多给我的工作提意见,你的意见很重要,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先帝、无愧于大汉。

田千秋是怎么表态的?他说:“您是猎人,臣是猎狗,只要您发号施令,臣一定卖力干活!”

看到没有,田千秋就是靠着这种“顺势而为,不太把自己当回事”在霍光手下干了十二年太平宰相,并得以善终。

霍光到底做了什么(当了几十年秘书)(19)

对比刘旦、上官桀、桑弘羊、长公主和金日磾、田千秋,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我们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之中,一定要时刻保持自知之明和谦虚谨慎,千万不要被欲望所支配,看到什么事情都想要去掺和一下,遇到什么样的人都发自内心地表示不服……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大多数人都是平凡普通的人,不要奢望自己能和那些取得伟大成就的大人物一样成为众人的焦点,满足和享受自己的当下,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去稳打稳扎地守护好自己已经取得的一点成绩和资源,这或许就是一种很好的状态了。

霍光作为汉武帝指定的托盘者,若是他真的是平庸之辈,碌碌无为之辈,能进入得了汉武帝的法眼吗?汉武帝敢把这样的重任交给他吗?你们即使不相信霍光的能力,也要相信汉武帝的眼光呀,这位“千古一帝”虽然喜欢折腾,但是在“识人和用人”方面,那绝对是相当独到和厉害的。

霍光到底做了什么(当了几十年秘书)(20)

再说,人家霍光身居上位、手握重权,你们就算是不服,想要扳倒他,但是像刘旦、上官桀这种搞法能成功吗?行大事而爱得瑟,注定一事无成。你们天天把不服挂在嘴边上,把欲望写在脸上,恨不得全天下人都知道你们要以下犯上,你们觉得“以下犯上”是件美事,大家都会支持你们是吧?

想要搞事,连最起码的敌我实力分析和战术设计都没有,就是凭借“不服”横冲直撞,能有好结果吗?霍光手握军政大权,他真的没点实力为自己保驾护航吗?你们得瑟几下,他就会害怕地乖乖把权力让给你们吗?人家只是在等一个更合适的机会让你们永远难以翻身而已。

你们有时候闹点小情绪,发布一点不合适的言论,霍光还真不至于把你们怎么样,因为你们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位高权重,就因为那点小事把你们置之死地,因为他也得注意舆论影响。但是只要你们敢去触碰底线,他杀你们简直就名正言顺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家霍光是巴不得你们密谋造反的。结果这帮人还真就这么干了,多听话的一群人啦!

最后强调一点,我们常说人生应该有为还是无为,其实这都不是重点,关键是,我们永远只能做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事情,别动不动就想着以小搏大、以下克上,那些都是风险极高、成功率极低的事情,稍有不慎,便会害人害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