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初期,一直维系着满蒙联姻的传统。

皇太极时期,为了稳固两族的关系,后宫里几乎都是来自科尔沁的女子。比如大家所熟悉的哲哲、孝庄、海兰珠。

等到顺治做皇帝的时候,哪怕他再不愿意,还废了第一任皇后,他的第二任皇后,依然还是来自科尔沁。

可以看出,对于两族的姻亲关系,初期的清朝皇室,是非常固执的在坚持着了。

康熙和皇后结婚了没有(康熙的童养媳慧妃)(1)

然而,顺治怎么也无法破解的联姻,到了康熙时期,却轻易地被破解了。孝庄做主,让康熙娶索尼的孙女赫舍里做皇后,不再遵循旧例,娶来自科尔沁的女子。

而这当中掺杂着的,亦是无法回避的政治问题。孝庄自己也来自科尔沁,如果可以,她何尝不想为自己的母族多争取一些荣光?只是,除了是科尔沁的女子,她更是大清的太后,担负着一个国家的重任,不能怀有私心。

年幼登基的康熙皇帝,内部政权不稳,和科尔沁联姻,并不能助他解决这个问题。相反,和索尼家族联姻,能够换来索尼家族的大力支持,却是康熙极其需要的。

所以,孝庄只能舍弃自己的母族,以康熙的最大化利益为目标。即便,当时科尔沁已经送来了可以成婚的女子。

她就是慧妃。

慧妃生于蒙古科尔沁,姓博尔济吉特氏,和孝庄太后是本家,按亲戚关系来算的话,她是孝庄太后的侄女,是孝惠章皇后的姑姑,也算是康熙的表姑。

虽然差着辈分,但是这位博尔济吉特氏年龄很小,比康熙还要小一些。因着满蒙一直以来的联姻传统,所以博尔济吉特氏从小就被父亲送入了大清朝的后宫。

康熙和皇后结婚了没有(康熙的童养媳慧妃)(2)

所以她很小就被送进了宫里,由于年龄还太小,所以只能抚养在宫中,这种现象称为宫中待年,这是清朝初期后宫里面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和民间的童养媳差不多,孝庄太后和科尔沁打算等到了康熙成婚的年龄就把她许配给康熙做妃嫔。

可以说,博尔济吉特氏一开始是作为皇后人选被养在宫里的,养在宫里,是为了教她尽快上手皇后事宜,也是为了培养她和康熙的感情。

然而尴尬的是,还没有等到成婚的年龄,形势却变了。

为了平衡后宫和前朝的关系,孝庄选了索尼孙女赫舍里为康熙的原配皇后,赫舍里的妹妹也被选入后宫为平妃,还选了遏必隆的两位女儿钮祜禄氏等其他权臣的女儿进入后宫为妃。

四大辅臣的女儿纷纷被选入宫成为康熙的妃子皇后,而原本的皇后人选慧妃,却只能尴尬被地冷落在一旁,因为此时和她成婚,并无益于康熙的政权。

而这对于博尔济吉特氏来说,却是十分残忍的。

她从小就被送入宫里,远离故土,远离家人,为的就是成为康熙的皇后,而现在一切都变了,仿佛坚持了半生的人生意义,也随之飘散。

康熙和皇后结婚了没有(康熙的童养媳慧妃)(3)

常年的性格压抑和环境的苦闷,使得博尔济吉特氏在如花季的年龄就枯萎。终于,还没有等到和康熙成婚,她就先病逝了。

虽然是未嫁之身,然而博尔济吉特氏为什么待在宫里那么多年,大家都心知肚明,考虑到蒙古科尔沁的颜面,加上两人青梅竹马的感情,因此康熙追封她为慧妃。

不仅如此,据《钦定大清会典则例》记载:"慧妃薨,圣祖仁皇帝辍朝三日”。对于一贯勤于政事的康熙皇帝来说,连续辍朝三天非常罕见了,这也体现了对慧妃的情深意切。

只是,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感情是很奢侈的东西,慧妃生前,康熙无法实现对她的诺言,也只能在她死后,聊表哀思罢了。

康熙帝陵寝在康熙二十年修建好后,慧妃金棺入葬景陵妃园寝,慧妃也是第一个奉安入景陵妃园寝的康熙后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