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是怎么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是靠自学成为杰出的数学家的吗)(1)

在许多介绍杰出人物的通俗著作和文章中,都说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是靠自学成才的。靠自学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论文,是当年任清华大学数学系系主任熊庆来“慧眼识英雄”,把华罗庚邀请到清华大学。后来一举成名。

事实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不错,华罗庚是有自学经历的,那是他初中毕业以后失学到 1931 年之间的一段时间,他一方面替父亲照看杂货铺小买卖,一方面自学。不过由于家境不好,华罗庚手头供自学的数学书籍只有《大代数》、《解析几何》和一本 50 页的微积分,还有他节约零花钱买来的一些科学杂志。尽管华罗庚自学很是努力,并且学有体会,还在杂志上发表了两篇论文。不过靠这样的初等数学教本,也就是能够达到优秀的初等数学水平。在数学上弥补辍学的高中数学。这距离一位杰出的现代数学家还有一段很长的路。

关键性的事件是,1930 年华罗庚发表在上海出版的《科学》杂志上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之不能成立之理由》被清华大学数学系系主任熊庆来和教授杨武之看到了,认为华罗庚有培养前途,1931 年把他请来清华大学,一方面让他任图书管理员以维持生计,另一方面安排他在大学随班听课并加以指导。

由于华罗庚学习努力,只用了一年多不到两年的时间,他便修完了大学数学系学生必修的课程。并且进入了专门的现代数论领域,在杨武之教授指导之下进行学习和研究。可见,华罗庚能够成为现代数学的杰出学者,关键是他在清华这几年在熊庆来和杨武之指导之下,由初等数学进入到现代数学领域。

因之,华罗庚之成为华罗庚,是有老师的,不能说是自学成才、无师自通的。他的老师就是熊庆来、杨武之和在清华他听课的那些授课老师们。1934 年他写信给杨武之说:“古人云,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我之鲍叔乃杨师也。”华罗庚这话是实在的。其实,在现代数学这样庞大复杂的领域,即使要掌握其中的一个方向,其文献也是浩如烟海,如果没有高人指点,完全靠自学,是很难得其门而入的。翻遍世界数学史,在二十世纪之后,还真没有听说过有哪一位世界著名的数学家是无师自通、完全靠自学成功的。

另外,熊庆来之发现华罗庚,并不是说当时,1930 年华罗庚已经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了,并不能说熊庆来慧眼识英雄,那时华罗庚还不能认为已经是一位有素的数学家,还不能看作数学界的“英雄”。只能说,从华罗庚的论文和自学中看出华罗庚是一位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是一位学数学的好苗子,为此他们特别加以培养。这才造就了后来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

不仅经过了清华大学严格数学教育的洗礼,1936 年又经清华大学推荐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访问,又在著名的数学家哈代的指导下做研究。

青年人要进入现代科学,寻师问道,是非常重要的。名师出高徒。勤奋努力的追求之外,还需要有名师引导。“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此话不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