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服饰习俗独具特色,既有其实用价值,又表现出独特审美意识和文化心态。由于长期居住在高寒环境和射猎生产的需要,在服装上男女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这种袍褂几经演变逐渐成为八旗官兵的统一服装,被称为“旗袍”。

“旗袍”,满语“衣介”,是满族传统服饰,辛亥革命后,女性旗袍流传下来,不仅为满族女子所喜爱,也为其他民族的妇女所接受,成为流行服装之一。因为旗袍直筒紧身贴腰,臀部略大些,下摆回收,看上去挺拔潇洒、优雅端庄,鲜明地体现出女性体态的线条美,切合女子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感。

满族人还喜欢穿“坎肩”在长袍上套一件坎肩可以暖和前胸后背,防止寒风侵入。清初,满族人冬天的服装多以皮毛为主,有鹿皮、狍皮等,还有皮毛做帽子和被褥等,主要出于保暖防寒的需要。

靰鞡是满族男子理想的冬鞋。多为牛皮或鹿皮缝制,连帮带底而成,前圆尖,鞋脸上缝有极密的褶。穿时内填靰鞡草,轻便保暖,经久耐用。穿上靰鞡虽行冰雪上数小时而足不知冷。

在清代,满族男子的发式是薙(音剃)发垂辫。承续了女真人的发式而又稍有变异。将顶发及四周头发剃去,只留中间及颅后头发,编一条辫子垂于脑后。这是清代满族男子发式的特征。满族的先民是狩猎民族,薙发垂辫,不用顾忌头发散乱于扰瞄准和遮挡视线,适合驰骋山林,盘弓射猎更有利于骑马作战。这一发式习俗与满族的狩猎生产和祟尚武功关系密切。

满族妇女不裹脚,保持天足,被称为“旗装”。

满族饮食习惯富有特色。由于从事农业,兼营狩猎、采集,满族人日常主食是小米,素有喜欢吃粘食的习惯,一般是春做豆面饽饽,夏做苏叶饽饽,秋冬做粘糕饽饽,在冬天还喜欢做“冻豆包”。满族还喜欢吃酸性食品,糕点,清音称“萨其玛”、汉语是金丝糕,香酥不腻,是满族人传统食品。

满族人比汉族人智商高吗(黑龙江满族)(1)

在春夏时节经常做酸汤喝。黑龙江冬季寒冷,无新鲜蔬菜可食,满族人摸索出腌酸菜的办法来,一直延续至今。满族人习于养猪,喜食猪肉,猪肉炖酸菜或血肠白肉炖酸菜,是满族人冬季家常菜。

满族人比汉族人智商高吗(黑龙江满族)(2)

满族人吸烟、饮酒。正如谚云、“十七、八的姑娘叨个大烟袋”,可见满族人吸烟普遍。满族人家宴会必有酒,无酒不成席,主人轮番劝饮,以醉为止。

满族人家房屋讲究方位,坐北朝南。在山区一般选择背靠山面朝河处建房,在平原多选择前低后高的地方为基地。

满族人比汉族人智商高吗(黑龙江满族)(3)

房屋高大宽敞,房顶起脊,前后出檐,屋顶苫草,为双坡式。墙多为土坯砌成。也有拉哈辫墙、垡子墙。房屋一般是三间或两间,在南面东端或在中间开门。大户人家一般正房五间,有东西厢房,外套围墙,南面有门楼,进门设立影壁,院中立一根索罗杆子,这种院落称为“四合院”。

满族人比汉族人智商高吗(黑龙江满族)(4)

满族人家居室以火炕为主要特色,卧室里三面砌炕,南北为大炕,西炕为贵,三炕相连,下通烟道。其居住方式为小辈睡南炕,长辈睡北炕,西炕是供祖宗板子的地方,不睡人,一般不允许别人坐,西炕特别尊贵。

满族人比汉族人智商高吗(黑龙江满族)(5)

房屋南北有窗,北窗冬季用黄泥堵死以防寒风侵入。窗户分上下两扇,窗棂结构花样繁多,图案优美。“窗户纸糊在外”,纸多为高丽纸,用油浸过,免得雨雪淋湿。

满族人比汉族人智商高吗(黑龙江满族)(6)

具有浓厚骑射传统的满族人喜爱养马,不仅用马驾车载物,而且骑马行走。冬季满族的交通习俗富有民族特色。

犬是满族人的爱兽,不仅可以帮助捕猎、守门防盗,而且用于交通运输。满族冬季有使用狗车之俗。狗车由木材制做,形如同船,长一丈,宽尺许,轻便简单,用数狗拉之,在冰雪上疾跑如飞。狗车是冬季重要的交通工具,可以运输货物,接送客人,传递信牌。

冬季冰天雪地,行走艰难,满族猎人驾驭木马,驰骋雪原,追逐野兽。木马又称木屐,即今之雪撬。冬季的交通工具还有爬犁,一直流传至今。

满族人比汉族人智商高吗(黑龙江满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