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史晓露)2月4日,在巴中市恩阳工业园的一厂房内,戴着口罩的工人们正在一条口罩生产线上忙碌着,经过打片、缝耳链、消毒等工序后,一只只淡蓝色口罩“走”下生产线,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巴中口罩厂家恢复生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巴中口罩厂家恢复生产(巴中盘活一停工10年的口罩生产线)

巴中口罩厂家恢复生产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史晓露)2月4日,在巴中市恩阳工业园的一厂房内,戴着口罩的工人们正在一条口罩生产线上忙碌着,经过打片、缝耳链、消毒等工序后,一只只淡蓝色口罩“走”下生产线。

“这是巴中目前唯一的口罩生产线,老厂已停工10年。”巴中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决定启动民用口罩应急生产到口罩正式复产,历时仅四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口罩等防护用品在各地市场紧缺。据测算,巴中全市每天约需口罩400万只,而日常全市投放量不超过5万只,供需矛盾突出。

为了缓解口罩紧缺的现状,巴中在争取向上级“调拨”、向市场“采购”、向社会“捐赠”的同时,决定自力更生、争创条件生产口罩。

1月28日,巴中市经信局对全市口罩生产产能进行摸排,在外地休假的巴中市向往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喻川文得知消息后,立即打回电话:“我那里有厂房,还有设备,可以看看能不能恢复生产。”

原来10年前,喻川文买下了原红叶医疗卫生材料有限公司,但该厂因行业转型,口罩生产线已停工10年。挂掉电话后,喻川文立即赶回巴中筹备复产,把厂房、设备无偿提供给政府组织口罩生产使用。但口罩生产线已停工10年,重新盘活容易吗?

昼夜兼程,辗转3000余公里采购物资

当前口罩原材料极度紧缺,机器设备老化需要抢修,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1月29日晚,巴中市经信局组织人员现场研究企业复工问题,调动10余名干部职工现场工作至深夜2点。在连续两天召开紧急会议专题研究后,口罩复产的任务表、施工图一一列出。“现在口罩等物资调不到、买不到,广大市民和一线工作人员等着要,我们要力争4天内实现复产。”巴中市应急指挥部后勤保障组作出决定。

会后不到2小时,全国近100条生产厂商信息短时间内汇总收集完成,无纺布、熔喷无纺布、鼻梁条、耳带、环氧乙烷消毒柜等原辅材料及设备采购很快谈妥。

巴中市经信局三个物资设备采购组相继赶赴成都,对接厂家、蹲点提货,陆运、空运同步推进。2月1日早6点,辗转3000余公里,江苏南通采购的10万米耳带、成都厂商刚下线的3.2吨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相继运抵恩阳厂区,河南滑县厂商生产的环氧乙烷灭菌柜也启动24小时生物培养。

各职能部门也积极行动。巴中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产品质量监测,市卫健委负责产品消毒灭菌,市财政局负责资金保障,市应急管理局负责现场安全……市级部门指派专人火线支援,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

“巴中市委、市政府全力保障,市领导现场办公、一线推动,给了我们加快组织口罩生产的极大信心。”巴中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八方支援,熬更守夜全力奋战

生产口罩是个技术活,时值春节,短时间内如何调集技术力量?

原红叶医疗卫生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原红叶医疗)总经理冯天宝已离开医疗器械制造行业10年,得知全市正为抗击疫情组织口罩生产,主动请缨参战,10余名原红叶医疗老技工、老骨干也纷纷赶回工厂。 大家与时间赛跑,一边研究制定方案,一边抢抓设备维修,昼夜施工,20小时高强度连续作业,2月2日,尘封10年的机器设备终于重新运转起来。

“生产条件是具备了,但正值放假期间,工人怎么办?我们还缺大量缝纫工。”喻川文说。

四川省琳尔职业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琼华了解这一情况后,2月1日一大早,便组织10余名技术熟练的缝纫工人到厂,10余台缝纫机也有序搬进口罩生产车间。

随后,电力、通信等部门进入,开始电路检修、网络安装等工作,12个小时完成厂房整治改造。2月3日,口罩生产线开始大批量生产。

为做好后勤保障,恩阳区政府成立了后勤保障组,专门负责生产水电保供、工作人员食宿等工作,落实医护人员指导企业疫情防控和工人上下班健康检查。

组织复产期间,一批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巴中市经信局化医科科长刘燎林等一批党员干部提前结束休假,早出晚归,连续高强度运转,熬更守夜战斗在生产一线。“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早日用上口罩,早点战胜疫情。”刘燎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