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强强;

欢迎关注“文化点心铺”:这里没有高深莫测的大道理,只有通俗易懂的小知识。学无止境,每天陪伴!

李白最有水平的十首诗 李白的萧萧班马鸣(1)

在古典文学中,有很多经典的诗词作品流传下来,往往都是因为其中的一两句“精华”。例如孟郊《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王维《终南别业》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等等。

对于这些经典作品中的经典句子,我们多数人,从小到大都耳熟能详。然而,对于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如果深究到每字每句的话,我们的理解可能并不一定准确。或许有些人还会被问懵了。比如大家熟知的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句中,“班马”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都蒙圈了。

李白最有水平的十首诗 李白的萧萧班马鸣(2)

下面,我们先把此诗完整地展现出来,全诗如下:

送友人 李白(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作为唐代最有才华的大诗人之一,李白一生交友无数,因此也自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送别名篇。这首《送友人》就是其中一首代表作。这首诗写得新颖别致,情深意长,深受评家赞赏。然而,很多人并不一定记得全篇,但对诗中名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却十分熟悉,可以张口就来。

李白最有水平的十首诗 李白的萧萧班马鸣(3)

诗作通过一系列景物和环境的描写,渲染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一“青”一“白”,清新脱俗,充满诗情画意。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即呼应题目,点出了是为送别友人,又将情感陡转,指出了相逢的不易,令人悲伤。

而后,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动人心弦。此时,山明水秀,夕阳西照,风景宜人。可是,诗人却要与朋友分别,真是令人格外伤感。最后,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更是神来之笔,堪称绝唱。

李白最有水平的十首诗 李白的萧萧班马鸣(4)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在尾联中,诗人通过外在的动作来表现内心的活动。“挥手”,是写分离时的动作。那么,诗人当时的内心活动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一句“萧萧班马鸣”。那么,“班马”是什么马呢?对此,多数学者认为是“离群的马”之意。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在《诗经·车攻》有“萧萧马鸣”一句。由此可知,“萧萧”是马嘶鸣的声音。那么,马儿为何嘶鸣呢?联系到诗中的情景,应该是诗人和友人各自骑在马上挥手告别,依依不舍。而两匹马也似乎懂得主人的心意,不愿意与同伴分离。因此,忍不住萧萧长鸣。

李白最有水平的十首诗 李白的萧萧班马鸣(5)

其次,这里诗人没有直接点出自己与友人的一一惜别之情,而是借助马儿的不舍来婉转表达自己与朋友之间的不忍分离。因为马犹如此,人何以堪!诗人鬼斧神工,在《诗经 车攻》原有句子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将离别之情写得缱绻委婉,动人心弦。

第三,为什么“班”字有离别之意呢?语出何处?语出《左传·襄公十八年》 “ 邢伯告中行伯曰: ‘有班马之声,齐师其遁。”其中,对于“班”字,魏晋著名学者杜预解释为“夜遁,马不相见,故鸣。 班,别也”。后来,北周诗人庾信在《哀江南赋》有 “失群班马, 迷轮乱辙。”

李白最有水平的十首诗 李白的萧萧班马鸣(6)

第四,为何是“班”字?这一点可以从文字学上来解释。众所周知,汉字“形、音、义”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其中,字形与字义联系最为紧密。在《说文解字》中,“班”从刀从玉,本义是指用刀把玉剖开,后又引申为分开、分离之意。由此,“班马”就应是离群之马。

可以说,整首诗很好地将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融合在了一起,不落俗套,新颖动人。在诗中,山岭翠绿,溪水清澈,落日鲜红,浮云雪白。它们相互映衬,清新美丽,将离别的伤感冲淡了许多。最后,班马长鸣,震荡长空,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真挚热诚推向了高潮。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