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莫斯科保卫战(二)第一节 莫扎伊斯克防线(二)

敌对双方就莫扎伊斯克防线展开时间竞赛的同时,在这条防线上的战斗也紧接着展开了。一边是时间竞赛,一边是战斗接触,敌对双方只能把自己的兵力一部分一部分投入到这条战线上,部队是随到随战,随战随到。以朱可夫为首的西方面军迅速抓住了这场战斗的关键,不求绵亘正面而先集中守住通向莫斯科的几个最危险方向。沃洛科拉姆斯克、莫扎伊斯克、小雅罗斯拉维茨、卡卢加就是莫扎伊斯克防线上的危险方向,这都是通向莫斯科的交通要道,敌人为了破坏苏军二线防御,为了尽快冲向莫斯科,以仓促先到的部队集中争夺这些方向。西方面军以这些危险方向上构筑好的野战筑垒地域为基础,建立了作战地段,第16、第5、第43、第49等这些基本空壳的集团军分别在各地段展开,新到的兵力兵器迅速分配给它们,同时以33集团军统帅纳罗福明斯克地域的部队。到10月10日双方开始战斗接触时,苏军预定到达的150个营兵力只有45个营到达(9万人),每公里正面0.2个营,敌人也有两个步兵军和两个坦克军已经或正在到达,于是激烈的战斗迅速在这条战线上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展开了。(见莫扎伊斯克-小雅罗斯拉维茨战役地图)

二战期间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苏德战争中的莫斯科保卫战)(1)

莫扎伊斯克-小雅罗斯拉维茨战役地图

战斗首先在小雅罗斯拉维茨和卡卢加两地展开了,守在这两地分别本应是43和49集团军,不过苏军还未做好准备,指挥关系还未理顺,战斗就发生了。10月10日,敌57坦克军首先向小雅罗斯拉维茨发起进攻,起初是正面进攻,而后是向北(博罗夫斯克)迂回,而兵力规模则起初是先头部队,而后是4个摩托化师和坦克师,并在北面得到4个步兵师的掩护。此时防守这里的43集团军部队已得到增强,由1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波多尔斯克步兵学校和机炮学校以及后备团两个营组成,并得到4个炮兵团和3个火箭炮营加强,于是在泥泞的天气里,五天恶战在这里展开了。敌坦克部队最终乘天气变冷,道路变硬,于15日攻占了博罗夫斯克,其先头部队冲到了距莫斯科60多公里的纳拉河畔(纳罗福明斯克附近)。18日小雅罗斯拉韦茨失守。同时,敌两个步兵军(12和13军)以强大兵力向苏军两个步兵师展开进攻并于13日顺利夺占了卡卢加,直逼塔鲁萨及其以北一线。

经过几天的激战,苏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朱可夫已经从其他地段抽调4个师用于纳罗福明斯克地域以及谢尔普霍夫和阿列克辛。有力的措施采取后,激烈的战斗加强了,愈加顽强的抵抗展开了,愈加勇猛的反击发起了,“每天的战斗都变得及其残酷”,敌人的损失急剧增加,在泥泞中苦苦挣扎,大炮也拉不上去了,坦克走不动了,后勤补给也艰难起来。然而是谁让它在泥泞中苦苦挣扎?难道只有它泥泞,而它的敌人就不泥泞吗?最终,苏军33、43、49集团军于23-24日在纳拉河、在谢尔普霍夫接近地以及塔鲁萨、阿列克辛附近阻住了敌人的进攻。

在莫扎伊斯克方向,敌人2个坦克军(40和46坦克军)于14日开始了进攻。苏军首先在此方向投入战斗是著名的红旗步兵32师,这是一支在哈桑湖畔与日帝侵略者作战中立下战功的部队。该师齐装满员,有1.5万部队,它与坦克18、19、20旅(三个旅合计118辆坦克)相互配合,在博罗季诺(莫扎伊斯克以西)古战场与敌人40坦克军(124辆坦克)展开了英勇的搏斗,他们的战斗还得到了一个航空兵机群的支援。四天四夜的战斗击退了敌人多次冲击,数千敌官兵被消灭,大量军事技术装备被击毁。18日敌人攻下了莫扎伊斯克,不过其进攻力也急剧下降,第5集团军在得到2个师的加强后于26-27日在库宾卡一带阻住了敌人。

17日敌人在沃洛科拉姆斯克开始实施突击,这更是一场持续十天之久的恶战。敌人先是投入一个得到加强步兵军(第5军),后又投入两个坦克军(46和56军),展开了前所未有的猛烈突击。此时此刻,罗科索夫斯基的16集团军已经获得了新的部队,有战斗力强悍的潘菲洛夫316师,有多瓦托尔的骑兵第3军,还有莫斯科步兵学校和克林姆林宫步兵学校的学员,以及126师和民兵18师等部,与此同时它还得到了11个炮兵团(营)的加强。另外,支援西方面军的航空兵的基本兵力(210架歼击机和200架轰炸机和强击机)也集中在这个方向,看来西方面军首长找准了敌人主攻方向中的主攻方向。接下来,激烈的战斗是一轮接着一轮,敌人时而30-35坦克一群外带密集的散兵线轮番上阵,时而上百辆坦克大规模进攻,时而从主要道路突进,时而在路外开进,时而在左翼猛攻,时而在右翼突然打响,战术多变,应接不暇。

罗科索夫斯基手中的兵力虽然相对充裕一点,但相对于上百公里的战线,相对于凶猛的敌人,他依然不能不精打细算于手中的力量。敌人的坦克威胁最大,集中力量打坦克就成了他的关键任务,火炮、地雷、炸药、反坦克壕、手榴弹、燃气瓶、快速工兵支队等一切手段都被用上了,都被有力有效地组织起来了。政治工作紧跟而上,绝不后退一步,与敌人血拼到底的意志深入人心,炮兵、步兵、工兵、通信兵等各兵种不断涌现群众英雄主义事迹。后方供应接续不断,广大群众积极支前,莫斯科正在成为一个生产不停的大军火库。敌人最终还是凭借巨大优势和高昂的代价,一公里一公里“爬行着”前进,终于在27日“爬到了”沃洛科拉姆斯克,至此也实在“爬不动了”,只好停了下来,16集团军的战线也最终稳定在沃洛科拉姆斯克以东,而法西斯德军在这个方向上是投入最多,前进最短。

到10月底,虽然敌对双方战斗不停,你攻我守、你突击我反击仍在激烈地展开着,但战线已经稳定下来,至此法西斯德军在突击苏军二线防御上又前进了20-75公里,而令闪电战诸君苦恼的是,不在于前进了多少,而在于始终未能击破苏军的防御,这个防御始终保持良好的完整性和坚毅的抵抗力。遥想不久前,它是轻松突破一线防御,轻松围住了几十万军队,轻松前进了二百多公里就到达了二线防御地带,而攻下接下来的20-75公里简直是举步维艰,简直是难如上青天。

希特勒将军布卢门特里特写到:“10月和11月初,我们既惊奇又失望地发现,被击溃的俄军作为一支作战力量并没有完全停止生存。近几周来,战斗日益紧张……我们对这一切感到意外。我们不相信,当我们取得决定性胜利,俄国首都看来几乎要落入我们手中的时候,形势竟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胜利在望突然又由胜转败,这简直是历史的“剧情大反转”,希特勒将军“疑惑不解”。哈尔德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们应通过分析现状来认真确定今后的作战方法,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些人认为必须固守已得到的地区,另一人则要求积极地继续大举进攻。”看来,哈尔德比较“现实”,他正在从胜利的大喜过望转入失败的信心不足。

看来,我们也有必要为希特勒将军“解疑释惑”,为哈尔德的“信心不足”做一个“注脚”,深入剖析一下苏联军民为这场历史的“剧情大反转”究竟做了一些怎样的实事。首先我们要说的是,苏军统帅部显然赢得了这场时间竞赛,它的强大组织动员能力再次得到有力验证。从前线撤下来的,从莫斯科就地征集来的,从其他战线抽来的,从内地军区乃至远东和中亚军区调来的,能用的它都用上了,千方百计为二线防御提供力量保障。当然这个保障最初是不足的,是赶不上敌人的,但以朱可夫为首的西方面军又充分利用了这个保障,使这个保障发挥出最大效能。此时的西方面军显然摸清了敌人套路,正确使用手中的力量,每一支力量都准确地卡在了敌人的突击脖子上。而它的敌人搞突然袭击行,搞两翼迂回行,而一搞正面血拼就有点认怂了。西方面军就要迫使敌人正面血拼,让敌人始终无法突破它的防线。因此,二线防御这个看似临时拼凑起来的防御,却自始至终都是有备而来,都处于正确指导和有力指挥下。

当然,战略战役上的正确指导和有力指挥离不开前方将士的英勇善战,离不开后方人民的全力支援。应该说,在此次二线防御作战中,苏军广大指战员不但继续保持勇战的姿态,也更善战了。许多新的战术被创造出来,特别是反坦克战术有了不小提高,各种反坦克手段广泛使用,防坦克地域和防坦克支撑点大量设置,防御稳定性不断提升。苏军能在一场场大血战和大恶战中有力迟滞和消耗敌人,既靠了勇也靠了智。至于广大后方群众无私而全力的支持,那是更不待言,莫斯科这个大军火库和大后勤基地始终如一地在发挥着作用,持续不断向前方提供人力、物力,提供一切资源。

鉴于莫斯科已成为靠近前线的城市,一部分党政机关和全部外交使团都已撤离,国防工厂、科学文化机关也迅速迁出,另外从10月20日起,莫斯科及其临近地区开始戒严,但这一切没有改变广大人民群众支援战争的态势,大家保持镇静,遵守战时秩序,竭力支援前方作战。另外,党中央政治局、国防委员会、最高统帅部和由参谋部工作人员组成的作战组,仍留在莫斯科,斯大林作为苏联人民的领袖,作为苏军最高统帅,同样留在莫斯科,继续指挥全国前方和后方的一切战争行动。这一切对增强首都保卫者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依然要说的是,此次二线防御胜利不应忘记维亚兹马和布良斯克被围军队的功劳。他们在敌后多战斗一刻,就多牵制一些敌人,就能为二线防线多赢得一些时间。那么,最高统帅部实际上对他们是寄予厚望的,为了援助他们,它派航空兵对敌人围攻部队进行了轰炸,并向他们空投了粮弹。朱可夫也试图与维亚兹马被围部队取得联系,向他们发了无线电报,试图协调他们的突围行动,使他们的行动能得到最高统帅部有效支援。尽管这一切以失败告终,但被围军队以战斗到最后一息的精神与敌人进行了尽可能长时间的搏斗。至于突围情况,维亚兹马部队的突围行动应该基本以失败告终,而布良斯克部队由于突围行动组织得早,应该突出来很多人马(据说,8个师被全歼,其余17个师虽遭遇很大损失,但都突围出来了),各集团军指挥机关也突围出来了,遵照最高统帅部指示,他们东撤至杜布纳、普拉夫斯克、韦尔霍维耶、利夫内一线,由此又回到了前线战斗军的行列。(见莫斯科防御战全图)

二战期间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苏德战争中的莫斯科保卫战)(2)

莫斯科防御战全图表

好了,至此我们该解的疑也解了,该释的惑也释了,至于闪电战诸君能不能理解,就是人家自己的事儿了,至于信心问题,我们就更无能为力,那完全由战场的现实来说话了。应该说,此次二线防御的初步胜利不是某个人、某支军队、某方面力量单打独斗的结果,而是全体军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前方、后方以及敌后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说,战斗力加凝聚力就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进入11月上半月,莫斯科战线稍显沉寂,战斗的烈度有所下降,侵略者初次受挫,不得不停下来调整一下自己的力量,调整一下自己的信心,以便投入新一轮进攻。而被侵略者就更有必要停下来休息一下,利用赢得的时间继续加强自己,迎接敌人新一轮进攻。这段时间,最高统帅斯大林向前线指挥官朱可夫发出了一个重要询问:十月革命节已到,前线的战况是否允许在莫斯科举行一场阅兵式。朱可夫的回答是:敌人在最近几天内不会发动大规模进攻,在前一段时间的作战中,敌人遭到了严重损失,不得不重新补充兵力和调整部署,同时朱可夫提醒最高统帅,敌人的航空兵可能会“打扰”阅兵式。由此,最高统帅拍板定音,决定在11月7日如期举行十月革命节阅兵式。这不是一场锦上添花的阅兵式,这是一场雪中送炭的阅兵式,这场兵临城下的阅兵式向侵略者宣示苏联人民不可战胜,向世界人民宣示反动邪恶的法西斯一定能打败。英勇的红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通过红场,他们来自战场,又迅速奔赴战场,投入打击敌人的第一线。至于敌航空兵的“打扰”,不要说这人民气势高昂而隆重的一天,就是那平常日子,莫斯科强大的防空体系都可轻易粉碎其一切图谋。

第二节 加里宁和图拉

在莫扎伊斯克防线这个中央方向战斗的同时,敌对双方在加里宁和图拉这两个翼侧方向也展开了激烈战斗,这两个方向不属于莫扎伊斯克防线,但却是二线防御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战斗的激烈程度不亚于莫扎伊斯克防线,敌人也投入了很多力量,实际上,敌人二十多个军约有一半投到了两翼,两翼的激烈战斗有力减轻了中央方向的压力。另外,敌人孤立突向莫斯科,两翼又不得不伸长了,于是它又不得不费出一些兵力掩护之。说到这个两翼,我们又想起了斯摩棱斯克会战时闪电战诸君要求希特勒趁着那场会战的胜利一举攻下莫斯科,现在想一想,面对苏联这个激烈的抵抗者,他们敢让自己的两翼伸得奇长而不顾吗?

在加里宁方向,西方面军右翼的22、29、30集团军于10月10日撤退到佩诺湖、涅利多沃、瑟乔夫卡一线,敌第3坦克集群41军和第9集团军6军、23军等部的突击也跟踪而至,苏军这几个集团军边打边撤,未能阻止武器装备优势之敌进攻。敌41坦克军乘虚而入,一路猛进,于14日突入加里宁市,使这一方向战局出现恶化。加里宁市作为军事要津,可北上列宁格勒,可南下莫斯科,可东北威胁雷宾斯克、雅罗斯拉夫尔等地。根据最统帅部的安排(在朱可夫建议下),科涅夫从原西方面军司令员变为新西方面军的副司令员,并专职负责加里宁方向作战。他12日来到加里宁后试图加强这座城市的防御,但还是让敌人占了先。(见加里宁防御战役地图)

二战期间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苏德战争中的莫斯科保卫战)(3)

加里宁防御战役地图

加里宁失陷后,敌对双方大致沿伏尔加河一线(从谢利扎罗沃到加里宁)对峙,但争夺的焦点依然在加里宁这个关键点上。以加里宁为依托,敌人时而进犯西北的托尔诺克,时而向东北的别热茨克推进,时而沿莫斯科公路向南展开进攻。在西北方面军支援下,科涅夫紧急抽调256师、第8坦克旅等部,并指挥原在这里的30集团军部队,迅速在各个方向阻住了敌人推进。激烈的战斗在加里宁周围,在伏尔加河两岸展开了,争夺是反复的,苏军防线险情不断,敌人不时在这里或那里咬一口。不过敌人的突击最终集中到西北方向的托尔诺克,防守这里第8坦克旅一度出现崩溃,科涅夫是迅速寻找收集一切力量打击敌人,空中的和地面的力量都用上了,敌人被阻住了。10月17日,最高统帅部正式决定在加里宁方向组建新的方面军——加里宁方面,科涅夫再次担任方面军司令员,不过他这个司令员有点寒酸,堂堂的方面军司令员竟然没有自己的司令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只好用256师司令部“兼任”方面军司令部。

之后的22日至28日是敌对双方攻防交错的一个阶段,一方面敌人继续试图在托尔诺克取得突破,另一方面科涅夫组织30和31集团军等向加里宁发动反击,试图夺回这座城市,彻底消除威胁,不过双方都没有取得进展,基本上是一场激烈的消耗战。这时敌9集团军从南面发动的进攻却取得些许进展,这个沿伏尔加河全线展开的进攻,试图从新的方向夺取托尔诺克,22集团军展开了浴血奋战,科涅夫没有预备队加强该集团军,它只好以羸弱之躯应敌。“炮弹打光了,手榴弹和燃烧瓶扔完了”,最后白刃格斗也展开了,终于它以前所未有的英勇阻住了敌人。最终敌人在托尔诺克方向耗尽了它的突击力量,10月底,加里宁方向敌对双方沿谢利扎罗沃、季马河、加里宁、图尔吉诺沃一线对峙。11月上半月,加里宁方向的战事也沉寂下来,敌人只以一两个师时而这里时而那里搞一些突击,它正在准备下一轮的大规模进攻。

在图拉方向,敌24坦克军虽然10月3日突袭攻占了奥廖尔,但之后的推进迅速缓慢起来。苏军统帅部迅速派出近卫步兵第1军,抵挡敌人的推进,由此这个方向的二线防御战斗最早就展开了。近卫步兵1军战力较强,有坦克部队加强,并得到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第6机群和方面军航空兵支援。6日,敌24坦克军进犯姆岑斯克,近卫步兵第1军迅速投入战斗,一场持续五日之久的恶战在岑姆斯克打响。11日,近卫1军以坚决的反突击将敌人逐出姆岑斯克。在反突击中,坦克4旅和11旅表现突出,苏军坦克手在进行伏击和参加短促反突击时重创敌坦克部队,一战挫败其狂妄猛进的气焰。面对此战的失利,古德里安不得不承认敌T-34坦克技战术优势,不得不承认敌人的战术水平在提高,“他们确实学到了许多东西”,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官兵所受的压力日益加重”。看到战场上“俄军被击毁的坦克远远少于我们”,看到官兵大败后疲惫不堪、士气低落的样子,我们的古德里安“心中不免生出阵阵酸楚”。看来,“闪击英雄”也有“英雄气短”的时候,不过我们要告诉这位“英雄”的是,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让他“气短”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见加里宁防御战役地图)

二战期间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苏德战争中的莫斯科保卫战)(4)

加里宁防御战役地图

接下来一段时间,图拉方向的战斗有所减弱,“闪击英雄”吃一堑长一智,只好暂停图拉方向突击,而集中力量于布良斯克被围之敌,因为这个敌人正在英勇展开突围,闹得他“不得安生”,他只能顾一头而放弃另一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嘛。尽管法西斯统帅部赋予他的最终任务是突向图拉,从南面迂回莫斯科,但他要大大推迟对这个任务的开始。看来,一手铲除被侵略者的一线防御,一手突向被侵略者的二线防御,这样一个闪电战时代正在一去不复返。之前我们说了,25日布良斯克的战斗“已近尾声”,他才安心全面转入图拉方向突击。此时“中央”集团军群对图拉方向的军队重新编组,第2集团军的两个步兵军(43军和53军)转给第2坦克集团军,而后者把它的三个军(两个步兵军和48坦克军)转给前者,这样古德里安军将以四个军的兵力(2个步兵军和2个坦克军)专事图拉方向突击,第2集团军则专事“中央”军右翼掩护。

此前,得到加强的24坦克军终于在23日攻下了姆岑斯克,24日,43军又夺取了别廖夫,博尔霍夫之前已被敌人拿下。以此为基础,古德里安军开始了图拉方向的大规模进攻,其24坦克军(下辖3个坦克师,47军的1个坦克师转隶给它)为主力,从姆岑斯克直攻图拉,53和43军从别廖夫和博尔霍夫一线进攻,被削弱的47坦克军还在“集结”中,预定部署在24军翼侧的次要方向。(47军的集结从14日就开始了,十天过去了还没有完成,该军大约在布良斯克合围战中遭遇了不小损失,否则不可能打入次要方向的“冷宫”。)

此时,布良斯克方面军的第3和50集团军已突围出来,被部署在古德里安军对面,掩护着图拉方向。这两个集团军显然已遭到严重削弱,刚刚突围出来的它们内部状况不免混乱,上下左右内外联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至于近卫1军在姆岑斯克十多天的战斗中也遭到严重削弱,后来该军转隶给了50集团军,而50集团军最终成为图拉保卫战的核心力量。至于苏军统帅部此时正集中注意力于莫扎伊斯克防线,图拉这个翼侧方向还有些顾不上。于是,重振旗鼓的古德里安军再次顺风顺水展开了突击。27日,43军和53军渡过奥卡河,24军则一路猛冲至普拉夫斯克。28日,两个步兵军开始向24军两翼扩展攻势(43军在北面,53军转向24军南面),而24军继续保持猛冲记录,进一步推进至图拉以南30公里处,第二天则冲到了该城以南4公里处。看来,图拉近在咫尺,唾手可得了,然而就在这时,“剧情大反转”,因为现在轮到被侵略者重振旗鼓了,轮到被侵略者发出置侵略者于死地的怒吼了。

一场围绕图拉的大血战开始了,这场大血战持续一月有余,以11月18日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作为苏军二线防御战斗一部分看待,第二阶段则作为敌人发动新一轮攻势的一部分看待。在第一阶段,50集团军退入图拉及其附近后,迅速与图拉军民结合在一起,迅速在图拉构筑起多道防御地区,迅速使图拉前方后方、使党政军民一切力量紧密团结在一起,而最终使图拉变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他们粉碎了敌人为期三天大猛攻,他们挫败了敌人从东面迂回图拉的企图,他们不但抵御,更在反击,他们不但勇战,更在善战,他们不但牺牲,更给敌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与此同时,整个图拉防线,从阿列克辛到叶夫列莫夫,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都展开了奋勇的拼杀,都展开了殊死的血战。

这场大血战直杀得昏天暗地!直杀得惊天动地!我们的闪电战诸君胆寒了,我们的虎狼之师战栗了,哪里见过这阵势!打了东欧,打了北欧,打了西欧,打了南欧,也没见过这阵势!面对此情此景,“闪击英雄”的“英雄之气”急剧缩短,一飞冲天的嚣张之气荡然无存。他,闪电战创始人古德里安,发出了猛烈的惊呼——其猛烈程度不亚于他的闪电冲杀。这遍地大泥潭,这到处雪纷纷,这阴雨连不停,这忍饥又挨饿,这受寒更受冻,这哪里是“人待的地儿”,这分明是“人间地狱”!他,“闪击英雄”,岂能待在这天寒地冻中,岂能待在这严酷现实中;他,法西斯侵略干将,本应待在富饶的莫斯科,本应待在舒适的克里姆林宫,和他的纳粹元首,和他的帝国主义,享受着任其宰割的侵略成果。然而六至八周即将变成了六至八个月,然而六百辆坦克冲不过图拉防线,然而第4坦克师只剩下五十辆坦克,然而“步兵的战斗力已近枯竭”,然而53军发生了“惊恐现象”,然而百万大军葬送在了苏联“大泥潭”中,然而……“敌人已争取到时间,而我们连同我们的计划日渐坠入恶劣的严冬,愈陷愈深。这对部队来说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的折磨,对作战而言则是一种悲哀和绝望,这一切使我极度沮丧……将来会怎样,只有上帝知道。” 这一切无非暴露出这不过是一支“欺软怕硬”之军:遇到只求苟安的暗弱之军立刻一飞冲天,气焰高涨,遇到敢打硬拼、不怕牺牲的强硬之军立刻难耐严酷,气息奄奄,而本质上这不过是一支眼看得不到侵略成果而陷入绝望的掠夺之军。

第三节 克林和图拉

好了,莫扎伊斯克防线的争夺结束了,加里宁防线的争夺结束了,图拉大血战暂告一段落了。进入11月上半月,尽管战线各段战斗不已,敌人给自己的突击算是放了半个月的“假期”,这半个月的“假期”没白过,强大的战争意志涌动着,对莫斯科新一轮的突击就此准备而成。下面我们就要展示敌人对莫斯科新一轮也是最后一轮突击。是的,这是最后一轮,不折不扣的最后一轮,坚毅不屈抵抗下的最后一轮。

尽管损失惨重,尽管信心动摇,尽管失利前所未有,敌人还不会马上甘心失败,因为战争之箭已经射出,全部赌注已经压上,停下来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尚有余力发动突击,手头的资源还够它疯狂一把,尽管这资源也开始不充裕了,因为帝国主义体系孕育出来的这强大战争意志,你若不把它彻底打倒,它是不会“轻言失败”的。半个月的突击“假期”过去了,我们的法西斯德军大有重振旗鼓之势,该补充的都补充了,该加强的也加强了,至于得不到补充和加强的只能依靠进一步压榨和掠夺了,进一步搜刮治下的战争资源了。

新一轮突击的部署还是老套路,两翼包抄加中间攻占拿下莫斯科。突击开始时,“中央”集团军群的表面规模变化不大,依然拥有73个师,其中14个坦克师和8个摩托化师。负责两翼迂回的是那三个坦克集群(坦克集团军):第3和4坦克集群(7个坦克师、3个摩托化师和4个步兵师)经过兵力调整后,负责从北面迂回莫斯科,它们将向克林-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方向发起进攻;第2坦克集团军(4个坦克师、3个摩托化师和5个步兵师)获得一百多辆坦克补充后,生机有所恢复,继续负责攻下图拉,从南面迂回莫斯科。第4集团军从正面进攻莫斯科,牵制西方面军主力,然后会合两翼消灭西方面军。第9、2集团军就“无缘”新一轮的突击了,因为掩护“中央”军两翼的买卖就够它们干了,它们的对面分别是苏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这样,扣除两翼掩护军队,新一轮突击“中央”军共出动51个师,其中13个坦克师和7个摩托化师。(见莫斯科防御战全图)

苏军统帅部估计了当时的形势,保持了头脑的清醒,深知二线防御的胜利是初步的,敌虽伤亡惨重,但实力依旧占优,它定将拼死夺取莫斯科。它决定首先加强最危险地段——莫扎伊斯克防线的两翼,要求西方面军与加里宁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协同行动,不让敌人从南北两面迂回莫斯科。而重中之重则是继续大力加强西方面军这个莫斯科防御的顶梁柱:11月上半月,乘敌突击“假期”,它向西方面军补充了十万人、三百辆坦克和两千门火炮,着重加强了它的两翼,另外图拉的50集团军和加里宁的30集团军先后转隶给西方面军,以加强方面军对莫斯科两翼的掌控。与此同时,加强工事构筑,加强各项防御设施的建设,也在紧罗密布地展开。截至11月中旬,西方面军共有53个师(其中3个摩托化师和3个坦克师)另14个坦克旅。西方面军尽管得到增强,总体上还是弱于敌人,特别是在武器装备方面。

当然,光靠这些措施要想挡住敌人还是很难的,而苏联老大哥还有真正的“杀手锏”握在手中,这就是最高统帅部利用这段时间的防御迅速组建起自己庞大的预备队。在整个苏德战线后方,北至沃洛格达、雷宾斯克,南到斯大林格勒、阿斯特拉罕,一大批预备队集团军集结起来了。在莫斯科前线,在北边的沃洛科拉姆斯克附近,在南边的谢尔普霍夫,在诺金斯克、科洛姆纳、梁赞等地,都有最高统帅部预备队集团军严阵以待。俗语云,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而对我们苏联老大哥来说,手中握有预备队,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11月下半月,“假期”结束,突击开始。新一轮突击的特点是,法西斯统帅部一扫信心动摇之“阴霾”,暂去“欺软怕硬”之劣根,发了狠心,下了死命,一定要拿下莫斯科,于是法西斯军的这场突击顽强异常,凶猛无比,一举把莫斯科会战推向了最后的高潮。15日、16日和18日,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后,第3坦克集群、第4坦克集群和第2坦克集团军分别向苏军30集团军、16集团军和50集团军发起了猛烈突击,莫斯科南北两面迅速硝烟弥漫,战火一片。

还是突然进攻那一击,还是装甲突击那一招,还是闪击猛进那一套,15日它席卷伏尔加河水库以北,16日它渡过拉马河,16-18日它费尽力气冲破了16集团军的防御,19-23日它用五天恶战攻占了克林,随后攻占了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25-27日它用三天猛攻冲过了伊斯特拉河,12月初它终于冲到了红波利亚纳-克柳科沃-杰多夫斯克一线。它花了半个月时间以极高昂的代价从加里宁-沃洛科拉姆斯克一线冲到了这条战线,此时莫斯科已近在眼前,但它也冲不动了。(见克林-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防御战役)

二战期间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苏德战争中的莫斯科保卫战)(5)

克林-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防御战役

面对敌人的凶猛冲杀,苏联军民以坚毅而成熟的抵抗应对。敌人突击一开始,上至最高统帅下至普通士兵,立刻进入高度紧张状态,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绝不让敌人冲入莫斯科,心中只有一个意志:与敌人死拼到底,这里可能有因紧张过度而指挥失误,而绝无因斗志松懈而放弃指挥。苏军将顽强抵抗与缓慢撤退结合起来,将积极防御与不断反击结合起来,将勇战与善战结合起来,不但打得猛,更打得准,不但打得强,更打得稳。我们的敌人“已被拖入旷日持久的战斗中”,“每昼夜前进不过三至五公里”。敌人不但要“通过苏军坚固的防御”,更要“随时击退苏军步兵、坦克兵和骑兵等兵团的反击”。“敌军合围苏军任何一个是的图谋总是不能得逞。每逢攻占下一个地区,它都不得不重新组织进攻。”

这是何等“艰难”的进攻,这哪里是闪电突击,这分明是“蜗牛爬行”。哈尔德哀叹道,即使博克元帅亲临“前进指挥所指挥莫斯科附近的交战进程”,即使“他的……毅力催促着部队前进”,而“部队已疲惫不堪,不能进攻……”而博克元帅正在把自己的记忆拉回到当年惨烈无比的马恩河交战,他宣称,“已形成这样一种局势,投入最后一个战斗营就能决定交战结局”。然而,我们的敌人每次对“最后”一个营所寄托的希望都落空了,一批又一批的预备队葬送在了莫斯科城下。是的,敌人的无比凶猛一度几乎达到它的目的,使苏军的防御达到极度紧张,几乎出现崩溃之势,然而苏军预备队雪中送炭般地投入了进来——这预备队的投入是恰到好处,堵住了缺口,稳定了防御,化险为夷,有惊无险。最后的结局是,法西斯统帅部耗尽一切走完了莫斯科进攻战的最后一程,莫斯科近在咫尺,但它就是冲不过去。而它用光自己的预备队时,苏军还有强大的预备队掌握在自己统帅部手中。

好了,让我们把视线转向图拉,看看这场大血战是如何继续消耗敌人的力量并把它耗得筋疲力尽。图拉战役的第二阶段开始了,得到加强后,我们的古德里安军又恢复了生机,18日发起了新一轮突击,意图从东面迂回图拉,在这个主要方向上它集中了24军(3个坦克师)、53军(2个步兵师)和47军(2个摩托化师)。而苏军在这里防御的则是数个步兵师和骑兵师,包括紧急调来加强防御的。无情的战火迅速蔓延到图拉以东广大的地区,激烈的战斗迅速日夜不停展开了。凭借强大优势,付出高昂代价,敌人在18日到24日先后攻占杰季洛沃、乌兹洛瓦亚、斯大林诺戈尔斯克、米哈伊洛夫、韦尼奥夫。25日,17坦克师迂回韦尼奥夫后,向北直奔卡拉希,力图渡过奥卡河,看来是想在不攻占图拉的情况下直取莫斯科。但苏联军民不再给它突破防御的机会了,新锐兵力迅速调来,27日,得到坦克师、步兵师和火箭炮兵团加强的近卫骑兵1军及时赶到卡拉希防线,向17师发起猛烈反击,击退了其进攻,有力堵住了其北上莫斯科的缺口。

北上无望后,敌坦克2集团军又调整兵力部署,返回直攻图拉,看来决心又变为先清除图拉“绊脚石”再攻取莫斯科。敌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坚守图拉,坚决阻止敌军北上莫斯科,这就是图拉军民的“一定之规”。对图拉的四面八方的围攻开始了,敌24军东面突击,敌43军西面猛攻,图拉军民坚守不渝,岿然不动,战斗达到白热化程度。12月3日,敌军切断图拉以北的铁路和公路,危机达到极点,50集团军则发动反击,合围敌坦4师部分兵力,有力打击了图拉以北之敌。最终,图拉之敌和它的北面同伴一样耗尽一切之后被迫停止进攻,转入防御。

新一轮图拉大血战开始后,我们的“闪击英雄”踏上新的战途,心情却一点不美妙,他简直视战途为畏途呀。他抱天怨地,他兵力不足,他装备不够,他天寒地冻,他衣宿唯艰,他补给不济;他“几乎丧失机动能力”,他“每天平均推进速度只有五公里,最高也只能达到十公里”;他感到“精神和肉体”的“巨大折磨”,“纵然用世界最美好的语言,也无法为我分忧”。他要求“更改任务”“撤销攻击命令”“并选择适宜的冬季阵地转入防御”。防御!这是晴天霹雳呀!然而出自“闪击英雄”之口!然而手头的资源枯竭了,积攒的进攻力拼光了,不转入防御,他又能干什么!

什么?出现枯竭?竟然拼光了?我们的纳粹诸君不是掌控全欧洲的战争资源,何来枯竭?枯竭这是一个多么“新鲜”的东西!从边境交战到斯摩棱斯克会战,从基辅保卫战到列宁格勒保卫战,从维亚兹马和布良斯克到莫扎伊斯克防线,从加里宁到图拉,它呓语的六至八周战争正在变成苏联军民的六至八个月战争,正在变成更长期的战争,苏联军民毫不犹豫打了它一个措手不及,打了它一个手头不足,于是那“宝贵”的侵略资源第一次向纳粹诸君发出了枯竭“警告”:要么立刻屈服被侵略者,要么加大掠夺和压榨力度,搜刮无尽的战争资源,否则“后果自负”!

好了,说了三支坦克大军的拼光一切,我们再看看三个步兵集团军的“作为”。第9、2集团军在苏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的有力牵制下,未能调出一兵一卒于主攻方向,看来它们无缘主攻并非是自愿,而是有人迫使它们这样做。至于作为主攻之一并掌握二十多个师的第4集团军,直到两翼拼得差不多了,它的进攻才迟迟而来,算是强弩之末中的强弩之末。12月1日,第4集团军北至杰多夫斯克南至卡缅卡,多路向苏军第5、33和43集团军发动进攻,敌人此次进攻没有坦克部队的大规模参与,其力度明显弱了不少,其大部分突击深入了几公里就被阻止。唯有从塔希罗沃发动的中间方向突击取得了异乎寻常的进展,一度突击到离莫斯科不远的尤什科沃,使西方面军颇为紧张,不过随着苏军各路预备队的迅速赶到,这一突击也被很快阻止了。之后苏军发起反击,将敌人大部分突击打回到了其发出位置。于是,第4集团军这场进攻也就这样灰溜溜地收场了。(见纳罗福明斯克防御战役图)

二战期间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苏德战争中的莫斯科保卫战)(6)

纳罗福明斯克防御战役图

敌人的进攻收场了,苏军的反攻到来了!苏军的反攻早就酝酿好了,敌人筋疲力尽,被迫停止进攻,但还没有做好防御准备,苏军就是要抓住这个节骨眼,出敌不意,转守为攻,送给敌人一场强有力的反攻。庞大的预备队严阵以待,在最后的防御作战中它们消耗很小,实际上就等待反攻时代的到来。反攻,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行动,之前是法西斯一路狂攻,反法西斯一路后退,如今要改改规矩了,要走出一条新路了!

第四节 莫斯科保卫战中的空军和防空军

在伟大莫斯科保卫战中,地面战斗激烈异常,空中战斗同样如此,这是一场地面和空中都激烈争夺的会战。在这场保卫战中,苏军取得的又一大战果就是首次从法西斯德军手中夺去了战役制空权。在激烈的空战中,在大规模轰炸敌机场行动中,在莫斯科防空战斗中,苏军大量消耗了敌航空兵,于是一向不可一世的德国空军和它的陆军一样在莫斯科会战中遭遇惨败。

之前我们说,会战开始时,敌有战机1390多架,苏军则是677架,数量上苏军不及敌人一半,质量上就更不用说了。为了保卫地面战斗的上空,会战开始后,苏军统帅部紧急从各方面抽调力量,加强这场会战的空中力量,使这一空中力量包括各方面军空军、最高统帅部远程轰炸航空兵、莫斯科防区的航空兵和预备队航空兵集群等各方面力量。为此苏军统帅部还建立了以空军司令员为首长的专门指挥机构,统一指挥这一空中力量。由空军首长统一指挥战役空中力量,在之前的战役中已经出现,不过此次会战有了更明确的规定。

激烈的空战展开了,整个莫斯科会战中,苏军航空兵出动6.1万架次,战斗持续不断,连绵不绝。积极消灭敌航空兵不但在空中进行,还在地面进行。会战期间,最高统帅部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空中战役,给予敌人有力的集中打击。第一次战役发生在10月11-18日,此时苏军地面作战正处于“青黄不接”之时,一线防御已经崩溃,二线防御正在组织中,此次战役显然有支援地面行动,迟滞敌人之意。参加战役的空中兵力除了西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航空兵外,还有最高统帅部远程轰炸航空兵以及西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的航空中,规模不可谓不大,战果也颇丰,在机场击毁敌机数百架之多。第二次战役发生在11月5-8日,此时正是敌人的突击“假期”,此次战役显然是先发制人,在敌人新一轮突击开始前,先“敲打”一下敌人。战役出动了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的航空兵以及远程轰炸航空兵,袭击了敌人29座机场,击毁和机伤敌机一百多架。

当莫斯科会战的11月份过去时,敌人损失飞机已高达1600架(9-11月三个月损失量)。到11月中旬,莫斯科方向的敌飞机总数不超过670架,而苏军飞机总量上升到1138架,数量优势已转到苏联空军方面。到11月底,苏联空军已经完全获得莫斯科方向上的战役制空权,这为接下里的反攻作战提供了良好的空中环境,而在接下来的反攻作战中,这一制空权继续掌握在苏军手中。事实上,不只是莫斯科方向,1941年底的整个苏德战场上,敌空军都处于活跃度急剧下降、士气非常低落的状态下,尽管这一战场的战略制空权还它的手中。空军的士气低落无非是此时此刻法西斯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力量枯竭、筋疲力尽的一个侧面反映,苏联老大哥以其不怕牺牲的大无畏战斗精神不但赢得了地面战斗的胜利,也赢得了空中战斗的胜利。

莫斯科上空的空中战斗不但包括苏联空军与敌人的战斗,还包括防空军与敌人的战斗。自从斯摩棱斯克会战中敌空军第一次“光顾”莫斯科后,以后这种“光顾”从未停止,莫斯科会战中这一“光顾”就更加频繁了。10-11月,敌航空兵出动轰炸机四千多架次,对莫斯科进行了72次空袭,最终突入莫斯科的不到一百架飞机,而损失了278架飞机。不管地面和空中作战如何危机重重,莫斯科始终保持强大的防空能力,坚决有力地击退了一切空袭图谋。

苏军从战争一开始就非常重视首都的对空防御,防空组织不断发展和改进。会战开始前,莫斯科就形成了以环形防御为主、把西方向和西南方向作为最危险方向的严密防空体系。莫斯科防空体系内有歼击机七百架,有高射炮一千多门,以及大量的高射机枪和探照灯等武器装备和器材。这些武器、装备、器材和防空部队已经组成一个有机战斗体系:歼击机航空兵负责在莫斯科远接近地拦截敌机,大口径高射炮负责在莫斯科直接接近地对付敌人,小口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负责保卫市内重要目标;探照灯配置在对空防御的全纵深,可以有效地保证夜间防空行动;气球部队在莫斯科市中心周围,并沿西郊和南郊建立空中障碍区;空中观察、通报和通讯部队有两个环形预告地带和一个密集观察区域,可以在250公里开外开始发挥空中预警作用。苏联老大哥对首都的空中防御做了最充分的准备,因而敌人的损失最大,战果最小。看来,胜利源于准备,这话是一点不假。

好了,对莫斯科会战的防御阶段,我们就介绍到这里,至于进攻阶段,我们之后再介绍。下面说一下战损吧:苏军损失了约66万人马,法西斯德军损失了25万人马【注1】,双方损失比不到三比一。苏军最大的损失显然出现在会战初期,大批部队突遭打击,突然被围,苏军被俘可能在40万人。而法西斯德军最大的损失出现在最后一轮突击中,从11月16日到12月15日,它损失了15万人马、777辆坦克和数百门火炮。法西斯德军在会战初期利用闪电突击又占了很大便宜,而接下来闪电的影子不见了,基本上与苏军激烈正面对抗,没有一次真正突破苏军防御而达成合围,于是它的损失在上升,而被侵略者的损失相对在下降,而它很快就难以忍受这一损失了。【注1:其他资料给出的德军伤亡数据是12.9万。】

啊!伟大的战役结束了,它是一篇激越、高昂、勇猛的史诗,它的意义、它的价值、它的辉煌早已彪炳史册。我们常常在想,伟大的战役就是一场伟大的实践,一场千百万人参加的实践,这样的实践使人民变聪明,使人民感受到自己的信心和力量,使人民感受到自己的伟大。历史的一切伟大实践离我们远去了,新的伟大的实践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接受伟大实践的锤炼吧,不锤炼,不强大。苏联老大哥就是一个敢于接受实践锤炼的人,它纵然有千般不好,但这个好却很少有人能及。

英雄不朽,精神长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