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独有的珍稀物种。它不仅个体大,而且生长也快,肉质白嫩,营养价值极高,一直以来被医药家视为滋补上品。

泥鳅家庭养殖技术(大鲵该如何仿生态繁殖呢)(1)

大鲵仿生态繁殖与大鲵生态繁殖有哪些区别呢?

(一)环境方面。大鲵生态繁殖,一般都是选择原始的深山老林,四周都是荒无人烟、人踪全无的荒山野岭。正因为周围都是原始的天然生态环境,所以称之为大鲵的天然繁殖或大鲵的生态繁殖。大鲵仿生态繁殖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的大鲵“生态繁殖”,四周环境都经过了人工改造,通电,通路。在荒山野岭建大鲵养殖场的生活区和生产区(孵化车间、育苗车间、病鲵隔离室、饵料鱼暂养池、消毒池)另外,还要建门卫值班室、物品保管室等。所以不是原始的天然山溪的生态环境了,为了安全养鲵,要对天然山溪进行人工改造。首先,要在山溪上游建排洪闸门和防洪坝、修溢洪道,其次,要在山溪全段范围内建筑坚固的、比较高的围墙,以便防盗。总之要做到防逃、防盗、防洪、防毒、防疫,五防建池,建大鲵仿生态繁殖池面积大小要以地势而定,可达可小,建造洞穴个数视池子大小而定。大池要过水网隔离。按以上步骤对天然山溪进行改造之后,就可以投放亲鲵。在投放之前要将山溪依投放亲鲵组(雌雄各1尾为1组或称1对)数的多少,用铁丝网分隔成一些小段(每小段最少要3米长),每小段山溪就相当于1个“亲鲵培育池”,投入个体大小差不多的亲鲵1对(1公1母),在每小段山溪的中介南北两岸边,各建一个洞,用大卵石或块石砌成鲵窝,让亲鲵白天隐藏其中,此窝须有1平方米以上的面积,便于在生殖季节,作亲鲵自然交配、产卵、受精地方,建生态繁殖池。

泥鳅家庭养殖技术(大鲵该如何仿生态繁殖呢)(2)

(二)饲养方面。大鲵仿生态繁殖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大鲵“生态繁殖”亲鲵摄食没有选择的自由。指人工投什么,吃什么。投适口的鱼、虾、蟹等。

(三)管理方面。大鲵生态繁殖(天然繁殖或自然繁殖)和大鲵仿生态繁殖(仿天然繁殖或仿自然繁殖)都需要管理,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搞大鲵生态繁殖的管理比较粗放。搞大鲵仿生态繁殖的管理比较精细,简单介绍一下,仅供参考:

1.防逃。2.防盗:大鲵养殖场的大门及后门有人日夜值班。3.防洪:媒体都要收听天气预报,夏天在暴风雨到来之前,要把山溪进水闸门关闭,把排洪道的闸门打开,以便让山洪改道。山洪过后,再把养鲵山溪的进水闸门打开。4.防毒:防止养鲵山溪上游流进来的农药水或人工投毒。5.防病:所投饵料,无论死活,都要经过消毒后投喂。在夏天发病季节到来之前,要适当加大山溪流量,使水温难以上升到25℃,这样就使大鲵生活在低水温中不易发病。

泥鳅家庭养殖技术(大鲵该如何仿生态繁殖呢)(3)

(四)技术方面。搞大鲵生态繁殖(天然繁殖或自然繁殖)在技术上没有拦路虎,把性成熟的雌雄大鲵放进人工建造的繁殖池内。只要加强饲养管理,可以连年获苗。为了获得鲵苗高产稳产的效果,搞好大鲵仿生态繁殖,在技术上要向大鲵的人工繁殖技术看齐,认真负责地搞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在人工选配方面,要选个体大小差不多的雌雄亲鲵配对;选体色相同的雌雄亲鲵配对;选产地来源不同的亲鲵配对,有利于获得杂交优势。2.在人工催产方面,要认真细心地选择性腺发育好了的雌雄亲鲵催产;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排卵素2号,剂量依性成熟度的高低而定,一般是性成熟度高的亲鲵,催产的剂量就高。3.在人工孵化方面,要建孵化室,室内建很多孵化池或其它孵化设备,要安装空调以便降低室温,安装冷水机以便降低水温,要安装增氧机。4.在人工育苗方面,建育苗室,室内建很多大小不等的育苗池,要安装空调,以便提高室温,间接提高水温。

泥鳅家庭养殖技术(大鲵该如何仿生态繁殖呢)(4)

所谓大鲵仿生态繁殖的初级阶段,简单地说:就是与大鲵人工繁殖很接近的阶段或很相近的或很相似的阶段。具体地说:就是要实行“三不准”,即不准人工采卵、不准人工采精、不准人工受精。

泥鳅家庭养殖技术(大鲵该如何仿生态繁殖呢)(5)

大鲵仿生态繁殖的初级阶段,与大鲵人工繁殖的技术很接近:都有人工选配、人工催产、人工孵化、人工育苗。与大鲵人工繁殖不同之处:只是没有人工采卵、人工采精和人工受精。如果有人工采卵、人工采精、人工采精和人工受精,就要称为大鲵人工繁殖了。大鲵仿生态繁殖初级阶段的特点就是允许给雌鲵打催产针。

各位看客,大鲵仿生态繁殖到这里就说的差不多了,你们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下方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