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的片名,你看懂了吗?居才

近期,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很多人都在看,却越看越不明白,究其原因,有的人说关键是片名难懂!

最近,偶然和一些朋友聊起《青山不墨》这部电视连续剧的片名,很多人都说不明白“青山不墨”的意思,看不懂片名。

昨天,与几位至亲好友一起品酌小酒,又说起《青山不墨》这部电视连续剧的片名,大家总是觉得懵懂难知。

《青山不墨》是一部由王洛勇、李幼斌、颜丹晨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于2022年4月6日在央视一台播出。

《青山不墨》这部电视连续剧以上世纪50年代末小兴安岭林区冬雪纷飞为场景,以马永祥、郑毅、魏建中、华青为代表的林区工人、干部、知识分子和家属,面对三年自然灾害的巨大生存挑战,青川林区和第一代林业工人在接受严峻考验的历史关口,勇于解放思想和改革探索,在国家建设需要大量木材的关键时期,大胆闯出了一条林区发展的新路子,战胜一切困难圆满完成了生产指标,成为其后几年工作的主基调,军人出身的林海市林业局局长郑毅对新任东方河林场的党总支书记魏建中的要求只有一句话:完不成生产任务提头来见。

在林区危困转型时期,林业企业在“越穷越砍、越砍越穷”的怪圈里奋力挣扎着,发展与保护的尖锐矛盾时刻摆到他们面前。而马永顺、魏建中、华青、马宝峰、林绍涵等林业人,在与超采、滥砍、盗伐、毁林开荒等现象顽强地斗争着,最终完成了由伐树到护林育林的历史性转变,成为保护森林资源的新一代林业工人,完成了由原始方式伐木到机械化木材生产的历史转变。

《青山不墨》这部电视连续剧展示了半个世纪林业生产的风云变幻,三代林业人浴火涅磐,在小兴安岭林区吟唱出感动大青山的创业、改革、转型三部曲,该剧无论是题材、剧情、演艺等都可以说一部精品电视连续剧,确实值得一看。

而像我这样不识文采的观众却觉得主题似乎与片名不相吻合?片名似乎也不太好懂?

我以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或许因“墨菊”“墨绿”等词语的误导[捂脸],一些人会认为“墨”的意思不就是黑吗?或者有绿的寓意?进而一些人就简单地把《青山不墨》理解为“青山不绿”“青山难绿”“青山不葱绿了”[呲牙][捂脸][害羞]!

我却不自量力地、懵懂地认为,小兴安岭这样的青山,即便再怎么不停地砍伐木材,在为国家提供优质木材做出贡献的同时,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当然更重要,因此伐木的青山永远不会暴露出黑土地,更不会失绿,郁郁葱葱的树木及百花争艳的花草将永远会遮掩着富饶的黑土地,黑土地永远会披着披红绿装的。

实际上,青山不墨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青山不用着墨也很美!

仔细思量起来,《青山不墨》虽然是一部好电视连续剧,但片名确实是挺折磨人的。如果不知其典故的出处,理解有错义也属正常,因为我们又不是文人墨客?又不是高深莫测的学者?学力有限,不知者莫怪?

青山不墨?

什么是“青山不墨”?

一部电视连续剧的片名,看不懂的观众却那么多?到底原因出现在哪里呢?是观众不学无术造成的吗?

我私下在想?一部电视连续剧的片名,只有少数饱读诗书的人才能看得懂,确实很值得深思?

“无知无畏者”小道消息[害羞][捂脸][呲牙],现时电视连续剧很多,铺天盖地的,看得却很少,据说那些深奥学理的学者教授看电视剧的就更少了,“无知无畏者”猜想,剧本是文人写的,片名自然写的文绉绉的最好。

很多朋友喜欢看体育节目、新闻节目,而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却不喜欢看体育节目,更喜欢看电视连续剧。

前一段时间,我写过一篇关于《平凡的世界》的文章(不能算作评论,也不敢评论)。我在这篇文章中说,《平凡的世界》的原著已经看过两三遍,电视连续剧虽然与原著有很大差别,但只要有电视台播放这部电视连续剧,我总是要看的!《西游记》如此!《白鹿原》如此?《戏台》如此?《灵与肉》也是如此?就是“打打闹闹”的《水浒传》、权谋之术的《三国演义》更是如此!

《青山不墨》对我来说,绝对也是如此!

拍一部让观众看不懂片名的电视连续剧,这是不是缺少点地气呢?

我以为,拍这样的电视连续剧,观众看不懂片名,观众就少了观看的欲望和动力!

拍一部电视连续剧花多少钱都是小事,普通观众无法过多关注片酬等这些杂事。但观众知道,拍一部主题鲜明主旋律的电视连续剧,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符合老百姓的胃口才是首要目的。

我以为,片名要通俗易懂,这样才接地气,才符合劳苦大众的品味和认知。

不好意思的是,对于《青山不墨》这部电视连续剧的片名,我也是费了好大的周折,费了好大的劲才弄明白。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祈祷]!

本人一直在头条“诗词对联小组”发布一些自己的对联拙作。

有一天,正在热火朝天[捂脸]地看着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看着看着,竟然琢磨出关于“青山不墨”的第411幅对联,现将“头条”上的原文摘录如下:

#居才原创【对联】# 「411」 拙联一枚:

上联:红楼无梦施肇瑞

下联:青山不墨侯家河

当时琢磨这幅拙联时,就觉得“不墨”绝不是有的人说得“不绿”“难绿”“不黑”等等。如果是“不绿”“难绿”“不黑”,不就是与科学采伐木材、保护环境等社会价值取向相矛盾吗?鉴于这种认识,本人才敢琢磨出这幅拙联,这幅拙联还获得“诗词对联小组”组长的加精。同时,为了使自己懵懂地理解不被大家产生歧义,本人还在这幅对联「411」下方写了四条注解,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出原文来看看。

因为自己经常琢磨对联,虽然自己不会出对联,但却喜欢上了对联。每天必在“头条”上看看网友们在“诗词对联小组”中公布的佳联。一天,竟然在头条上又偶然看到有一网友也用“青山不墨”出了上联,当时只是觉得上联出得太好了,就冒昧地对了下联。

现将“头条”中的原文摘录如下:

#居才原创【对联】# 「413」

「注」昨天,“青山不墨”偶得一联。

刚刚,看头条“诗词对联小组”网友“用户黄金文艺”也用“青山不墨”出佳上联,意趣悠长,冒昧酌对!

@

上联:青山不墨千秋画

下联:友友对[玫瑰][玫瑰][玫瑰]?

@

吾之拙联一枚:

上联:青山不墨千秋画

下联:竹林疏影万丝斜

最后,阴差阳错的是,这幅拙联也获得了“诗词对联小组”组长的加精,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自信满满地以为自己竟然能写出对联精品了[捂脸][呲牙]。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出原文看看。

出于好奇或者是探讨(不敢说探究),对网友“用户黄金文艺”的上联“青山不墨千秋画”进行了搜索,一搜吓了一跳,原来“青山不墨”背后竟然有着这么大的源头,自己却浑然不知,无知到这般地步[捂脸][呲牙]。

“青山不墨”出自清代林则徐的《林则徐全集》。

原句是这样的: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全文是:

(一)

青山不墨千秋画;

绿水无弦万古琴。

青山有色花含笑;

绿水无声鸟作歌。

苦心未必天终负;

辣手须妨人不堪。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二)

力微任重久神疲;

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

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

试吟断送老头皮。

这是两首表明忠贞(节操)友谊和不屈不挠的爱国诗歌。

前两句的意思是:青葱的山岭,是一幅千年不腐、不着笔墨的山水画卷,永远像美丽的画一样原色不败;绿莹莹的流水,是一具万年常响、无需丝弦的悠扬古琴,永远奏响着美丽的琴声。

想到这里,就愕然了!《青山不墨》这部电视连续剧的片名竟然是如此的高大上?不学无术的自己,不好好学习还能咋样呢?当然,在这里也建议大家顺道反思反思[呲牙][呲牙][捂脸][祈祷]?

我这里还要顺道说一种情况!

现在播放的电视连续剧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片名的题名字幕设计或者是写的字艺术性太高了,我是觉得估计也没有多少人能很快认得出?就是我这种念过几年书的人,不仔细看看或深度琢磨,一时半会也是难以认得的!比如前几天播放的《亲爱的小孩》,电视连续剧确实很好,可片名的题名字幕却挤得太紧且潦草或设计原因,我开始认得时候竟然未认得?趴在电视剧前琢磨了几分钟,也不知所以然,只能默认自己无知无趣了,最后还是看了预告才知道这片名叫啥!

这样的电视连续剧片名的题名字幕很多,你若不信?可以在看电视连续剧的过程中仔细琢磨一下?

我自知认知能力和文笔不强,但却过于自负地、不自量力地写过几篇文章,诸如对《平凡的世界》《新居》《人世间》《灵与肉》等都写过一些不着边调的感知(自己的水平无法达到评论的高度)。早些年,也用《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及《动物世界》中的一些素材写过一些杂文,只不过是过去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不是在网络平台上发表的,很多人没法看到这些拙略的文章。

所以,今天再冒昧地写一篇关于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的文章,算是不知天高地厚吧!也可以理解未无知者无畏吧!

今天就写在这里,本文中引用了网络上或者媒体对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剧情的介绍和评论,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请您在留言区留言、评论、点赞!

谢谢!

青山不墨电视剧的内容(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的片名)(1)

青山不墨电视剧的内容(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的片名)(2)

青山不墨电视剧的内容(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的片名)(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