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已过去,仁怀市茅坝镇石良村党支部书记罗永良却依旧沉浸在过去一年的喜悦中2018年,村民滥办酒席的现象杜绝了,每家每户建起整洁的院坝、厨房和卫生清洁的厕所,以及进组进寨的硬化路“村民卫生文明程度越来越高,这都归功于‘十个一’工程的实施”罗永良动情地说,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乡音乡貌农家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乡音乡貌农家乐(村村高颜值)

乡音乡貌农家乐

春节已过去,仁怀市茅坝镇石良村党支部书记罗永良却依旧沉浸在过去一年的喜悦中。2018年,村民滥办酒席的现象杜绝了,每家每户建起整洁的院坝、厨房和卫生清洁的厕所,以及进组进寨的硬化路。“村民卫生文明程度越来越高,这都归功于‘十个一’工程的实施。”罗永良动情地说。

罗永良描述的石良村的变化,是仁怀市近两年来开展农村“十个一”工程助推精神文明建设、补齐脱贫攻坚“志、智”短板的一个缩影。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仁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相当大,农民收入特别是贫困户的收入远超贫困线,但农民思想脱贫与物质脱贫难以同步,尤其是陈旧观念、生活陋习成为瓶颈。为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仁怀找准路径,以“打造一个干净整洁的院坝、改造一间干净整洁的厨房、建设一间卫生清洁的厕所、成立一个移风易俗促进会、建立一套规范民主的村规民约、培育一个好家规好家训、开办一个农民讲习所、开设一堂妇女操持家务的培训课、授予一块文明家庭牌、树立宣传一批先进典型”等“十个一”工程为载体,不断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奋力补齐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短板。

通过“十个一”工程创建,仁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4个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示范镇、18个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示范村成功打造,全市创建覆盖率在今后两年时间内将达到100%。2017年,仁怀市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茅台镇被评为全国文明镇,火石镇被评为全省文明乡镇,蔺田村、娄子坳村、银水村被评为全省文明村,20多个乡镇、村寨被评为全省卫生乡镇、卫生村寨。

既要面子,也要里子——院坝、厨房、厕所的整治,当三场“革命”来打

走进茅坝镇岗家村田湾组74岁老人冷玉英的家,修建已久而久的老屋尽管与邻家小洋楼格调悬殊,但青瓦古木老宅前的院落,一点儿也不比邻家洋楼的院落差。水泥院坝一尘不染,花池里的白菜、蒜苗,以及零星菊花,把整个院落装点得格外清爽。走进木屋内,老人向客人打起“广告”:三个女儿很争气,出嫁后都有自己的事业,收入也可观,但最不“争气”的是老伴,没享到福就走了。考虑到女儿要接她一同居住,她就没打算维修老宅子,也没打算改造院坝、厨房,连上厕所都在猪圈里。再说,也没宽裕的资金。

可现在,老人的家完全变了样。镇村干部调研后,决定为老人建院坝、修厕所、改厨房,让老人不再过简陋、落后的生活。老人怎么也想不到,一个月功夫,她家的厕所变成干净清洁的水冲式卫生间,还可以洗热水脸、热水澡,厨房不仅有标准灶台,连碗柜都成为时尚物。这些投入,都由政府无偿提供。

跟冷玉英老人一样,岗家村田湾组85户农户,在政府实施“十个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程中,家家都建起标准靓丽的院坝、干净整洁的厨房和卫生清洁的厕所。组长刘德刚说:“通过‘三改’,村民再也遇不到过去上厕所时的难言之隐了”。

岗家村村委会主任黄仕刚介绍,这两年岗家村通过“十个一”工程,所有农户都建起有栅栏、有花池的院落,以及明亮整洁的厨房和干净的厕所,从里到外,既争面子,也要里子,过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垃圾乱倒、脏水乱泼、畜禽乱跑”的现象几乎杜绝。“硬件设施如果不到位,上厕所都成困难,卫生环境肯定搞不好。”黄仕刚如实说。

自开展“十个一”工程创建以来,仁怀始终把硬件设施特别是改院坝、改厨房、改厕所当成三场“革命”来打,坚决从“面子”改到“里子”。除加大投入外,各乡镇还派专班带领群众专项整治,让“三改”工程真正发挥效益。仅两年时间,仁怀174个村居“三改”工程全覆盖,一场破除陋习的基础性“革命”工程真正落到实处。另外,仁怀184个村寨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以及生活垃圾收运系统通过创建也得以运行。

整洁院坝、整洁厨房、清洁厕所的“革命”实践,真正让农村人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既重民风,也重家风——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的培育,不仅立在纸上,还要刻进人心

“各位村民,各位村民,现在我开始播音,请你们注意听。一是春节期间,要少放烟花爆竹,减少污染;二是今后禁止大操大办;三是要改变过去厚葬薄养的不良习俗……”

正在播音的,是三合镇安居村团山组组长兼村播音员敖永清,喇叭里,他已这样反复宣传一年有余。他说,经过他的喇叭以及村干部的教育疏导,组里滥办酒席、大操大办的现象少了,“这也是一种进步嘛!”

敖永清能这样“广播”,村民能这样遵守,得益于仁怀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工程中成立一个移风易俗促进会的功效。促进会成员都是村民代表、乡贤、党员等,任务就是促成移风易俗,目的就是上门解决移风易俗疑难问题。

过去,农村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屡禁不绝,成为文明乐章中的不和谐音符。要推动移风易俗,最重要的是发挥促进会的示范带动作用。根据这个理念,仁怀成立市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让每个村居成立移风易俗促进会,让促进会利用农民讲习所、农家书屋、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勤劳致富、节俭节约、诚实守信、孝亲敬老之风,遏制滥办酒席、奢侈浪费、诚信缺失、薄养厚葬等不良习气,对有损民风的行为人进行批评教育甚至依法采取必要措施,以此推动文明乡风的建设。

不少村居在促进会中还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等二级机构,全方位开展村规民约实施与村级事务管理,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规范”的基层民主自治。破立并举,敦风化俗,一手抓管理约束,一手抓服务引导,使仁怀各村居组织自治能力增强,群众自定的“土规定”“好规矩”派上用场,农村不良习俗也渐渐改变。

除成立移风易俗促进会,根据“十个一”工程,仁怀每个村居还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以此规范约束不守规矩的行为。

茅坝镇石良村村规民约要求村民“每个村民都要学法、知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积极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美酒河镇娄子坳村村规民约规定:“严禁露天焚烧秸杆,严禁在公共场所乱扔乱倒垃圾,并做好垃圾分类。”……每个村的村规民约,让不规范、不文明的行为和违规失德的举止得以纠正,也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规章保障。由于村规民约执行效果好,仁怀6个村居被表彰为全省村规民约示范村。

“子媳宽严有章,小子警戒四玩;立身其正其言,待人以厚以宽。”走进茅坝镇立岩村,各姓各家门口的家风小牌匾,正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温度。村委会倡导下,张姓、王姓、赵姓等各姓氏村民纷纷晒出“对长以敬,对幼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对客以诚”和“付出,福报就多;感恩,顺利就多;知足,快乐就多”等家规家训,每户人家门口,“家和人圆、孝老爱亲,勤以持家、俭以养德”等弘扬正气的民间谚语、格言警句随处可见,使各姓村民,以及过往行人得以警示。三合镇亭子坝村,驻村工作组还开展“万个故事千家讲,家风家训代代传”的征文竞赛活动,让家人、恩人、基层党员的最美故事呈现给广大村民,也让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的祖训代代相传。

在三合、美酒河、九仓、后山等乡镇个别村居还建起村史馆、家史馆、家风家教广场,让村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更直观地了解村史和家风家训史的来龙去脉,从而激励他们传承好家风,奋斗新时代。茅坝镇岗家村村民还把各姓氏的家风家训制作成公益广告牌树在显眼处,时刻提醒大人小孩学习传承。三合镇亭子坝村建家风家训讲堂,让村中各大姓组织家族人员对本姓家风家训进行讲解、宣扬。除此之外,仁怀还以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孔学堂民俗专家、高校文史教授到仁怀开展家风家教家训宣讲,让更多群众接受家教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洗礼。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仁怀既重民风、也重家风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的制度与精神,不仅立在纸上,还刻进人心。

既有高度,也有温度——农民讲习所,妇女持家课,讲就要讲出“高大上”,训就要训出“白富美”

“赵书记,来就来点‘高大上’的,比如中美贸易摩擦对农民创业有没有影响呀。”

长岗镇蔺田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里,驻村第一书记赵胡正在为农民上农技课,没想到刚从外地务工回到家的农民杨远强“胃口大”,想听点儿农技知识以外的“政治课”。

像杨远强这样不满足于简单农技培训的农民,在每个村都有,都想听到思想性、趣味性的内容,这是近两年来仁怀开展“十个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程中“办好一个农民讲习所”的反映。仁怀174个村居,每个村居建起来的农民讲习所,不仅讲农民需要的实用技术和实用知识,也讲农民需要了解的国家大事和国际风云,在这种需求下打造的农民讲习所,已成仁怀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

办好农民讲习所,是这两年仁怀上下形成的共识,它已经不是简单的农民学习活动的场所,它还是农民了解自己、了解乡村、了解国家、了解发展的磁场,更是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家园。除了固定讲习所,在五马镇、龙井镇、茅坝镇的不少田间地头,村里还开办起流动讲习所,让农民不跑腿就能听到精彩的课。农闲时节,讲习所还开到了农民的院坝、客厅,见缝插针为群众答疑解惑、排忧解困。两年来,全市累计开展“流动讲习”3000余场次,受众近10万人次。

讲习所作为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和励志学技的主阵地,在开启民智、凝聚民心、推动民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激励群众立志气。通过邀请脱贫典型走进讲习所,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从而唤起贫困群众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的斗志和决心。二是教育群众出力气。通过开展“感恩·奋进”主题教育,依托赞助奖勤罚懒,使“等靠要”思想严重的懒汉大幅减少,装穷争贫现象消失,不少贫困群众还主动向本村“田秀才”“土专家”取经,自觉向身边脱贫典型看齐,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除了这种“高大上”的讲习活动,仁怀还根据“十个一”工程培训起操持家务的农村妇女,培训她们如何持家理事,如何收拾房间。

长岗镇太阳村党支部书记向鹏说,村里部分女同胞由于当家时间不长,房前屋后、室内室外的环境卫生不懂得如何整治,就连叠被子、叠衣服都不怎么会。“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通过对农村妇女操持家务的培训,农村妇女变了样,屋内收拾得井井有条,个人打扮也越来越漂亮,也都懂得1门以上的技能。这是新农村知书达理的新女性。她们,是新农村真正的‘白富美’。”

按照“十个一”工程,市妇联牵头组织相关业务人员,奔赴各村各社区,教授家庭妇女同胞如何操持家务、如何穿衣打扮、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相夫教子等。茅坝镇石良村合心组村民杜定梅说,通过培训,她之前干家务活与现在干家务活的理解完全不一样,过去的理解是,把家里收拾好后,是为了迎接客人的到来,而现在,收拾家务是为了自己享受。杜定梅家,房前屋后找不到一粒垃圾,客厅、卧室拖得干干净净,两个小孙子还在客厅一角的“榻榻米”上玩个不停。茅台镇尧坝村党支部书记赵刚说,培训相当细致,连如何穿戴、如何收拾衣柜和洗漱台、如何打扫环境卫生,都手把手的教。经过不厌其烦的培训,不少妇女同胞茅塞顿开,操持起家务活来头头是道,就连早晨起床都懂得开窗通风了。

近两年,仁怀开展农村妇女同胞操持家务培训课,几乎每天都有,几乎惠及每个家庭妇女。

仁怀市文明办宣教组负责人汪先容说,通过对农村男同胞、女同胞的培训,大家感受到,在广大农村,让人既看到了发展的高度,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度。

既爱奖杯,也爱口碑——授奖牌,树典型,每个村居“户户争创文明家庭、人人争当优秀村民”蔚然成风

“立岩村复兴组贫困户陈纯强都得了文明卫生家庭奖,你们还坐得住吗?”去年精神文明建设创建观摩会上,立岩村村委会主任罗启伟问参会的村民。

罗主任一提,大家都议论纷纷,好个陈纯强,之前客厅厨房都不分,鸡粪遍地是,杂物乱堆放,现在怎么得了文明卫生奖?参观完陈纯强变魔术式的家庭变化,大家心服口服:“这奖牌,是他干出来的。只要肯干,再难的事都会成功!”

观摩结束后,立岩村村民铆足劲儿暗自行动,不断打听起卫生文明家庭评比标准,想与陈纯强拼一把,看谁更整洁更卫生。半年后,立岩村再次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评议,最终评出20户文明卫生户。戴上大红花,获得文明卫生户称号的潘霞笑得比花还艳。

文明卫生户、最美婆媳户等的评选表彰,不仅鼓舞一个家庭,还带动一片人;不仅改善了环境,还提高一家人的精气神,也赢得左邻右舍、街坊邻居的好口碑。

授予奖牌活动的开展,致使仁怀各村居文明卫生标兵家庭、最美乡贤家庭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全市174个村居,仅评出文明家庭奖的农户、居民,每村居至少20户以上,他们已成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者。

除授予一块奖牌外,仁怀还依托“十个一”之“选树一个典型”为载体,不断挖掘发现乡村典型,以让大家学习借鉴。

长岗镇蔺田村尖茶溪组村民何长琴,由于长期照顾生病的婆婆而无怨言,被邻里称为有孝心的媳妇。由于口碑好,去年何长琴被镇里评选为“好儿媳”。从没得过奖的何长琴感慨万千:“孝敬婆婆是我应该做的,从没想过要拿奖,不过拿了奖后,自己还要更加努力,把婆婆照顾得更好,把日子过得更好。”

跟何长琴一样,在“十个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影响下,一批乡村典型被挖掘出来,从而影响周边人。坛厂街道社区居民张应香,数十年照顾患病的父母、公婆而无怨无悔,直到四个老人度过晚年。后来,张应香丈夫又患上肝硬化,经多方医院治疗均未脱险,但她仍不死心,东奔西跑、求医问药、细心照料,终将丈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三合镇顺兴村上坝组村民周丛花,三个孩子才几岁时,丈夫抛弃她离家出走,于是周丛花独自承担起抚养三个孩子和丈夫两个未成年的妹妹。后来,丈夫婚外生育的两个孩子,由于无人抚养,她又将这两个孩子接到身边承担起抚养责任。几十年如一日,有人逃避,而她选择坚强,选择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由于选树作用,张应香、周丛花被仁怀评选为道德模范。

这两年,像张应香、周丛花这样被选树的乡村典型,他们中有脱贫攻坚、自力更生的致富能手,有见义勇为、不怕牺牲的好青年,也有崇德向善、乐于助人的好邻居,他们不仅影响身边人,他们还成为村“两委”提升乡村德治水平的标杆。通过“十个一”工程典型的选树,仁怀实现了所有村居“积德榜”的全覆盖,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在“好邻居”“好婆媳”“身边好人”“身边乡贤”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中,他们不仅发挥价值引领、文化传承、促进发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他们引领起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尚。每个村居“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公婆好儿媳”的讲堂上,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感染身边人的讲述,极大地促进了淳朴民风的形成。

“既爱奖杯,也爱口碑”,这是仁怀“十个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农民的切身感受。三合镇两岔村村委主任李涛说,拿奖牌,成榜样,不是哪类人的专利,咱们农民通过努力也有机会获取。而今,在授予一块奖牌、树立一个典型的作用下,仁怀村居“户户争创文明家庭、人人争当优秀村民”已蔚然成风。(王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