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玩转妙鼠城 加入妙鼠城有爱的大家族
“嘿,大家好,我就是杰罗尼摩·斯蒂顿,《鼠民公报》的总编辑,斯蒂顿媒体集团的老总。我和我的老鼠家族给世界各地小朋友们带去了很多好玩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讲到的是关于吸血鬼的故事,虽然令人感到毛骨悚然,但是其中的来龙去脉特别有意思,掌声有请涂博士为我们解读吸血鬼们的前世今生。”
西方通俗文化里有三大怪物,吸血鬼、狼人和科学怪物。今天我们先来说一下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吸血鬼。吸血鬼有思想,会思考,还有自己的种族“血族”。从14世纪开始,到19世纪的《德库拉》,再到现在的《暮光之城》,吸血鬼一直是西方通俗文化的一部分。
在历史上,吸血鬼是如何出现在西方文化中的?明知世上本无吸血鬼,是如何一步步演绎到现在,仍然方兴未艾的呢?
动画片《老鼠记者》剧照
从德库拉说起1890年代,伦敦地产商乔纳森·哈克收到罗马尼亚伯爵德库拉的邀请,去布达佩斯处理购买伦敦房产的事宜。哈克要去拜访欧洲最荒凉也最鲜为人知的喀尔巴阡山区,他问旅店的老板,是否认识德库拉伯爵。他们面露惊恐之色,不断手划着十字。在哈克要动身时,老板娘一再请求他不要前往,甚至跪求千万别去。哈克很奇怪,但还是带着忐忑的心情上了路。
启程时,旅馆门口聚集了很多人,他们无一例外在胸口划着十字,并伸出两指的手势。哈克不知道什么意思,好不容易说服同行的乘客,才知道,这是抵御凶眼的护身符。
午夜,他来到一个没有一丝亮光的城堡,一个全身漆黑但面容惨白的老人欢迎了他,哈克注意到老人的嘴唇血红,并露出尖利而洁白的牙齿,老人介绍自己就是德库拉伯爵。
在城堡住下后,哈克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囚徒,因为所有的门窗都是紧闭的,整个城堡似乎就他是个活物,慢慢地,他发现了古堡里的其他古怪,伯爵总是从窗口飞出,白天伯爵要躺在地下室里的墓地入睡。没错,伯爵是吸血鬼,他购买了五十处伦敦的房产,并带上五十个棺材 里面放着城堡里的土壤,吸血鬼要用这种方式去英国,并大开杀戒。
上面是爱尔兰作家布莱姆·斯托克小说《德库拉》的片段,这部小说是欧洲漫长的吸血鬼文化中的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吸血鬼的形象都是恐怖的魔鬼形象,而此之后,吸血鬼们越变越美,到《暮光之城》系列出现时,已经成了模特的样子。
电影《暮光之城》剧照
吸血鬼的前世西方通俗文化里有三大怪物,吸血鬼、狼人和科学怪物。僵尸和吸血鬼都吸人血,但僵尸没有头脑,更像是死尸,而吸血鬼则有思想,会思考,还有自己的种族“血族”。不过这些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臆想而已。首先它这个故事并不西方,是人类文化共有的一个现象,在印度,传说中作恶者和疯子的亡魂,会在死后吸取活人的鲜血。在古代波斯,在发掘的陶片上就有吸血魔鬼的形象。古希腊和罗马,有个女魔名叫恩浦萨,她会变成年轻女子,诱惑睡梦中的男子,吸食他们的鲜血。古代中国,鬼作祟时,也会吸人鲜血。可见,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大家都有晕血症,生怕这人体的精华流失了。
吸血鬼故事之所以产生,有些科学上的解释。
第一是人死后的样子,一般人无法理解,就附会成吸血鬼。例如手指和头发周围的皮肤脱水,让人看上去还在长的样子,尸体的气体膨胀,就像是饱餐了一顿,而一些血水渗透到皮肤上,也像是饱餐过鲜血的样子。
第二是一种疾病卟啉症,又叫血紫质病。这个疾病还有更为通俗的名字“吸血鬼病”。该病是一种由于血液中含铁的血红素含量失衡而导致的罕见疾病,患者对光很敏感,只能呆在黑夜中,由于卟啉在接触阳光后会产生毒素,腐蚀患者的嘴唇和牙龈,看上去就像露出尖利的狼牙,而且腐烂的牙根还血淋淋的,犹如刚吸过血汁一样。因为毒素的作用,患者皮肤布满疤痕,像老人一样,结果被说成不死的样子,其实真有这病的患者,寿命都不长。
第三个是狂犬病,故事里吸血鬼夜晚出没,总是伴随着狼的嚎叫,有人考证流行吸血鬼传说的地方,往往也是狂犬病高发区,患者病发后,会狂躁不安,过分敏感和恐惧,怕水,而且死亡后血液保留的时间比较长,这些都让人误以为是吸血鬼变身。
第四个更为悲剧些,古代并没有很好的技术判断一个人是否完全死亡,有些昏厥的人也被埋进了墓里,所以苏醒后,不断的抓扰乃至出血,也和吸血鬼的样子很像。总之,吸血鬼没有,但愚昧和落后常有。
尽管吸血鬼的传说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没有断过,但它的兴盛却主要在欧洲,这要从14世纪的那场大瘟疫说起。整个欧洲,经过黑死病的肆虐,死掉了一半以上的人口,其中很多患者,还奄奄一息,就被埋进了墓里。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打开棺椁,各种临死挣扎的样子,转变为吸血鬼的传说,其中又以东欧地区最为流行。报纸在这上面也可以说是推波助澜,1693年,巴尔干地区的一份报纸,就报道了这样的新闻。有人在被挖掘的坟墓里看到一具尸体,浑身鲜血,指甲呈勾状,身体惨白,当地人认为这就是吸血鬼。很快,这个故事在整个巴尔干地区传开。有关吸血鬼的各种故事在欧洲越传越多,这个似乎有点怪,看上去欧洲理性启蒙了,但吸血鬼这奇谈怪说却更加地流行。
18世纪,传说塞尔维亚的村子里,有个农民被吸血鬼袭击而死去,不久他的邻居和家畜也相继死了,有个好事者特意去做了调查笔录,然后法王路易十五还相信。这下整个欧洲都对这事认真起来,媒体刊登了此事,并且还特意邀请各国专家来研究这一现象。结果在欧洲,相信和反对吸血鬼现象的人分为两派展开了论战,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和卢梭都是坚决的反对者,但谣言和迷信有时狗屎不臭踩起来臭,越不理它越好,这些思想家的大声反对反而加速了谣言的传播。
吸血鬼的今生到了19世纪末,吸血鬼故事已经成为西方通俗文化的一部分,但此前的形象,还是丑陋的腐尸形象,令人作呕生厌。但从1897年斯托克的小说开始,吸血鬼变酷了,该小说取材了一点点的历史事迹并做了大大的修改。最引入注目的是,吸血鬼一身黑衣,彬彬有礼,仿佛贵族绅士一般。这本小说被称为哥特式恐怖小说的经典,也是入侵文学的代表。那时的英国出现大量的小说描写英国将会遭到别国入侵,正如来自罗马尼亚的吸血鬼潜入伦敦一样。今天的末日小说、外星人入侵之类,也可以说是入侵文学的延续。
吸血鬼为题材的小说《Dracula》作者斯托克
20世纪的平权运动以及现代后现代之类的乱花,迷掉了传统文学的标准,一些经典的故事类型都被解构和颠覆了。吸血鬼的形象慢慢地出现了变化,有的成了人类的守护者,有的异常地帅和忠贞不二,还有的为了体现种族多元性加入了各个肤色人等,还有的连人血都不太吸了,也有的表现了吸血家族内的阶级斗争和爱恨情仇,人世间的纷繁芜杂弄得吸血鬼也不太好做了。无论通俗文化如何演绎,世上本无吸血鬼,有人们的愚昧,有媒体的煽风点火,便有了。
斯托克的小说里,德库拉伯爵最后被吸血鬼猎手杀死,可事实是吸血鬼文化一直方兴未艾,西方改编次数最多的电影,第一是神探夏洛克系列,第二就是吸血鬼系列了。我们可以预计,还有大量的黑衣红唇的蝙蝠们,会在黑夜里点缀着孩子们的梦。
作者:涂鸣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