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儿子家,我要待就待,我还用谁留我!”

那人和这句话说出了多少婆婆理所当然的心理,又揭开了多少儿媳妇的伤疤。

1、好妈妈不一定是好婆婆

明中姥姥那人和因为和女儿闹矛盾,一气之下回老家了。勤快的老太太,刚到儿子家,就开始收拾屋子,洗衣服。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1)

她一边收拾一边数落儿子窝囊、儿媳妇懒。要说这段拍的很真实,80年代的农村,婆婆和媳妇的生活就是这样,他们地位也正处在一个势力对抗的阶段,常常出现不孝儿媳妇或者恶婆婆。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2)

剧中有一段,她一边洗衣服一边抱怨儿子的情节。

儿子刘淑全因为心疼远道而来的母亲,就让母亲别忙了。结果老太太就说了一番抱怨儿媳妇的话,这也是婆媳矛盾的第一次交锋。

老太太说:你是真没出息,媳妇坐在炕上嗑瓜子,你洗衣服,你不上外边挣钱回来了吗?她在家里干啥呀。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3)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4)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5)

要说老太太心疼儿子是真的,对媳妇有偏见也是真的。在女儿家里,女儿也是啥都不干,但是也不见你批评你闺女。

不管是在女儿家还是在儿子家,你都一样忙里忙外,只是在女儿家你忙活就忙活从不多话。但是到了儿子家,你就有点要当家长的意思不仅干活还要挑拨抱怨。这样岂不是干了活还不落好?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6)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7)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8)

再说,你这样在背后挑拨儿子和儿媳妇关系,不担心儿媳妇给你儿子穿小鞋。

听到婆婆这话,儿媳妇秀珍直接在屋里跟老太太回怼:我是大户人家的儿媳妇,正黄旗呢,怎么能干这些粗活呢?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9)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10)

要说这儿媳妇也不是善茬,婆婆才说了两句,儿媳妇却一点也不给婆婆面子的回怼。尊老爱幼还是需要的,虽然婆婆说话不中听,但是说的也是实话。作为儿媳妇多少还是要给婆婆和老公点面子,但是听儿媳妇这话,这矛盾似乎还另有隐情。

2、祸从口出,看不惯就别管

显然老太太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当再次面对脏乱的厨房,宋春丽饰演的那人和又开始和儿子抱怨了。她说:正黄旗出身的家里,怎么日子过的连猪窝都不如。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11)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12)

说实话吧,这点我挺不赞同老太太的。愿意干活就干,但是别总是指桑骂槐。这在儿媳妇看来就是找茬。

如此直白的不满,还在隔壁哄孩子的儿媳妇直接就来火了。

儿媳妇说,你家正黄旗,我结婚的时候怎么没有八抬大轿来抬我?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13)

老太太回怼:我们家那个时候要是八抬大轿也不抬你,你连给我们家都烧火丫头都不够格。

婆婆和媳妇把话说到这份上也算是撕破脸了。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14)

随着吵架的升级,儿媳妇说了最扎心的话:你当初这么讲究怎么还在城里给你闺女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妈子,现在不中用了让人给撵回来了。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15)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16)

刘淑全想劝架,结果换来媳妇更大的讽刺。

她给她闺女伺候孩子,连自己亲孙子都不管,现在老了没用了,发配到我这来了。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17)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18)

看到这,这段吵架,你站谁?

先说老太太,处境确实挺心酸,照顾了女儿就照顾不了儿子。如今在女儿家因为给明中治病跟女儿女婿弄得不愉快才回来的。

回到家这个勤劳的老太太不停的忙活,收拾这收拾那。可是她千不该万不该,不停的在那里一副主人面孔唠叨着对媳妇的不满,那感觉就像把儿媳妇当了外人。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19)

本来儿媳妇对老太太照看女儿不照看儿子就有意见,再加上老太太还不停的挑拨媳妇和儿子的关系,任哪个儿媳妇听了都不会高兴。

只是她碰到了一个厉害媳妇,敢和她当面硬钢,又恰好碰到了一个窝囊儿子,搞不定场面。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20)

如果说儿媳妇不是这般厉害,又或者儿子不是这般护着媳妇,那媳妇怕是也要委屈死了。

所以,这场婆媳矛盾到底谁的错?各有各的道理吧。

3、婆婆和儿子说小话挑拨离间

剧中有一段老太太跟儿子谈话的剧情。老太太话里话外都在暗示儿子要像个男子汉,要撑起这个家,要当家做主,不要被媳妇欺负。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21)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22)

这感觉像极了我婆婆说的场景。她说,她年轻时候婆婆时常拉着儿子在屋里“开会”,把媳妇关在门外。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23)

不过不同的是,刘淑全面对母亲的劝导,直接反驳道:妹妹淑霞还欺负妹夫王宪平呢,你咋不说。听到这里,老太太只骂儿子,不知好歹。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24)

看看这老太太对待儿媳和女儿是典型的双标。其实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少见。而婆婆的双标也常常是婆媳矛盾的引子。

不过剧中好在刘淑全还算清醒,没被老妈洗脑,不然小两口的生活就真的要鸡飞狗跳了。

4、在孙子面前诋毁儿媳妇

后来,老太太给孙子缝衣服的时候,还不忘在孙子面前诋毁儿媳妇,告诉孙子以后衣服要勤换,脏了就让妈妈给洗,还告诉孙子以后娶媳妇一定找个利索人,千万别找像你妈妈那样的。

结果老太太话还没说完,让儿媳妇给撞个正着。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25)

老太太看儿媳妇不顺眼,反正就是怎么都不顺眼。儿媳妇直接撂下狠话:有你妈没有我,我带着儿子回娘家。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26)

这局面最为难的还是儿子刘淑全,要不是此时王宪平正好赶到,又说了一些硬气话,老太太和儿子还真是骑虎难下。

看到这,不得不说小两口的事老太太还是少掺和的好,他们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管谁欺负谁,夫妻和睦就是福。

作为婆婆那人和具有指向性的和孩子说儿媳妇的坏话,确实不对。小两口的日子过的是邋遢还是干净都是他们自己的生活。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27)

作为老人如果愿意帮助小两口就好好帮忙,如果不愿意可以当看不见。就是千万别做既帮忙还不讨好的事。

但是儿媳妇后来对王宪平的怒怼,以及当着宪平的面继续怼老太太实属不该了。怎么说也该在女婿面前给老太太留点面子。只能说这儿媳妇太泼还有点做事太绝。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28)

最后,再说说刘淑全和王宪平。从处理这段问题上看得出,宪平的确要比刘淑全刚很多。遇到家庭矛盾的时候不是躲,而是迎难而上的去解决问题。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29)

回到现实生活中,矛盾不可避免,如果都能像王宪平这般勇敢站出来,婆媳矛盾大概率会少很多。

5、结语:

看到这段剧情还是挺有感触的,只想说,婆媳之间的任何矛盾都不是一个人引起的。也许是婆媳之间相看两厌,也许是儿子的不作为。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30)

但无论是哪个原因,其实都是彼此之间没有建立起来信任,磨合不到位的结果。在家庭生活里,每个人都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作为老人不要去插手年轻人的生活习惯、相处模式。

作为晚辈也该对长辈有应有的尊重,有时候也是需要适当照顾一下老年人的情绪。

儿媳妇永远在人家眼里(我们的日子那人和说)(31)

作为纽带的男人,不仅要有担当,还要能够公平对事,别亏待了老妈,也别辜负了媳妇。

这段戏宋春丽老师演的真是棒,说实话看完之后,我对那人和这个老婆婆着实有点恨。

大家对这段婆媳桥段怎么看,你站婆婆还是儿媳妇,欢迎来讨论。

本文作者:土生金的土,码字不易,如果你也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评论,感谢您的支持。

#创作挑战赛#

#演技实力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