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杨修,在曹营内任主簿,他才思敏捷,实属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由于他十分恃才自傲,几次得罪曹操而不自知。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故事(故事鸡肋食之无味)(1)

一次,曹操建造一座花园,竣工后,曹操一言不发,只提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想和手下人打个哑谜。大家都不明白,只有杨修笑着说:“门”内“活”字,乃“阔字也。丞相是嫌园门太窄了,想拓宽它。

于是,手下再筑围墙,竣工后又请曹操来看,曹操看了非常高兴,一问之下,知道杨修毫不费力就解出了自己的谜题,嘴巴上虽然称赞几句,心里却极为不满。

又有一天,塞北送来一盒酥饼,曹操在上面写了“一盒酥”,正巧杨修进来,看了盒子上的字,径自取来汤匙与众人分食那一盒糕点。

曹操对他的行为很是不满,质问杨修,杨修嘻嘻哈哈的说,盒子上写明了一人一口酥,我又怎么敢违背丞相的意思呢?

曹操听了,虽然故作镇定,心里却十分厌恶杨修这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行为。

曹操生性多疑,生怕遭人暗中谋害,因此,谎称自己会在梦中杀人,告诫身边侍从,在他睡着时切勿靠近他,后来还故意杀掉一个侍卫,想借此杀鸡儆猴。

杨修知道了,马上看穿曹操的心意,峗然叹道曹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为。

曹操哪里经得起这样的冷嘲热讽?于是下定决心置杨修于死地。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故事(故事鸡肋食之无味)(2)

机会终于来了,曹操率大军攻打汉中,迎战刘备时,双方长时间在汉水一带对峙。曹操由于长时间屯兵,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此时,正巧侍从递给他一碗鸡汤,曹操见碗中有块鸡肋,感叹万千。

此时,夏侯惇碰巧进入帐内请示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说道:“鸡肋!鸡肋!”,夏侯惇便把这两个字当做口令传了出去。

行军主簿杨修听了这事,便叫随从收拾行囊,准备归程。

夏侯惇见了惊恐万分,即刻叫杨修来询问情况。

杨修解释道:“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今进退两难,在此有何益处?来日魏王必定班师矣。”

夏侯惇对此颇为认同,于是,下令营中将士打点行装,准备撤退。

曹操得知这一情况,一口咬定杨修造谣惑众,给他扣了一个扰乱军心的帽子,毫不留情的把他杀了。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故事(故事鸡肋食之无味)(3)

杨修的确很聪明,最后却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是恃才傲物,自命不凡,说话时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终究难逃厄运。

说话通常不是说给自己听,而是说给别人听,既然如此,不妨多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一个真正懂得说话的人,不见得字字珠玑,但是他总能让对方心悦诚服。

#故事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