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民心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这是咱们从历史课本上学习到的至理名言,可随着年岁的增长,对世事感悟的加深,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对历史更加深入的研究之后,我发现事实并不是如此。
得了民心,不一定能得天下,相反的是,很多得了民心的人,反而还失了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一个千古谬论,误导了我们很多年。
对中国自秦朝以后朝代更迭、乱世兴亡的历史研究下来之后我发现,如果一定要找出一个“心”来,影响着天下更替兴亡的,是地主阶级的心,也就是掌控土地的那群人的心,得地主心者得天下。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顺着汉朝以后的典型朝代更迭情况看,就会明白了。
汉朝的建立其实是分为两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起义的农民军(陈胜吴广)以及各个战国旧贵族的势力反扑,灭亡了秦朝。
秦朝灭亡以后,天下重新进入了乱世,这个时候刘邦开始辗转腾挪,逐渐壮大势力,最后演变成楚汉相争的局势。
项羽在政治上比较单纯,他认为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天下,但二世而亡,还不如春秋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来得长久。如果我们没有汉朝之后2000多年的史学知识积累,站在项羽那个时代看过去和未来,会发现,项羽这么想,也是特别有道理的,因为他之前的春秋战国,各个诸侯贵族确实存在了几百年,而秦始皇虽灭了六国,重新使天下一统,却的确是二世而亡。
在那个时间点上,你真的很难分辨出来,到底是天下一统的郡县制更好,还是各地诸侯的分封制更好。
项羽认为,还是沿用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比较好,他只愿做一个诸侯王之首,如春秋五霸那般成为最强的王就行,各国还是由各国的人自己管最好。
所以他没有灭刘邦,而是班师回彭城。
由于秦朝的改制,当时中国已经产生了不少的地主,新形成的地主阶级开始替代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阶级,成为基层土地的拥有者和管理者,并且在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主导着中国社会的治乱兴衰。
楚汉争霸的时候,整个中国绝大多数人都经历了战国时代、秦朝末年上百年的战乱,整个社会满目疮痍,生产力被严重破坏,人们渴求一个安定的环境。在当时那种条件下,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农民阶级,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诉求,那就是天下一统,没有战乱。
这个诉求,项羽的分封制做不到,因为诸国依然纷争,人们依然生活在战乱之中。而刘邦在萧何的帮助下,重新编户齐民,止乱治世,获得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一致支持。
老农民为什么会给楚霸王指一条歪路,因为人家不想打仗只想安安心心种田啊,但是你项羽给不了……
西汉末年,王莽在众人的呼声中,接受西汉末代皇帝刘婴的禅让登上帝位,开创“新”朝。
现在很多网友喜欢调侃,王莽是穿越过去的,因为他登基以后颁布的一些政策,太有共产主义色彩了……
王莽新朝,第一个改革措施就是改西汉时期的土地私有制为王田制,“王田制”这个名字取自《诗经》中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究其改革的细则,其实王莽是以王田制为名,意图恢复西周时期的井田制。
王田制改革具体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王莽诏书的相关内容:
“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
王莽关于土地改革的诏书里面,第一句话就是“古者”,这说明王莽是想恢复古代的制度,王莽其实并不是一个穿越者,他是彻头彻尾的复古主义者,他想复什么时候的古呢?就是西周时期的一系列政治制度。
王莽画像
西周时期,平民家庭八家共一口水井,所以称共一井的八家庐舍为庐井,所以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又叫“井田制”。
王莽说,古代,一庐井八户人家,一对夫妇有田一百亩,十税一,国家有用的,人民生活也富足。这是唐虞朝的圣王之道,夏商周三代都遵循这个制度(唐尧虞舜,唐虞盛世,对上古历史感兴趣的可以看海佑的“精读史记”,目前正在讲五帝时期的历史,很有意思)。……现在,天下的土地制度更名为“王田”……一家里面男丁不超过8口,而所拥有的土地超过一井的,要把多于的土地分给九族邻里乡党,以前没有田地的人,可以按这个制度来领自己的田地。
这一下全国人民都炸毛了,什么?多出来的田要我就这样分出去?门儿都没有!
王莽在挑战人性。这个政策就好像现在国家颁布一个政策,要那些“房姐”、“房爷”,你们把自家多出来的房子,分给那些买不起房子的人一样,不天下大乱才怪……
新政严重触及到了国家掌握土地资源的地主阶层利益,所以王莽很快就被轰下台了。而刘秀,他在国家利益和土地豪强利益之间做了平衡,让渡了一部分国家利益给各土地豪强,所以他能重新支起汉朝这个摊子,让大家在同一个锅里面,再吃了两百多年饭。
但刘秀此举,也给东汉王朝留下了豪强尾大不掉的隐患,过了两百多年,各地豪强奋起,朝廷已经管不了这些“土皇帝”,天下进入了东汉末年、三国纷争的时代。
汉末最后三个赢家是曹操、刘备、孙权,可是这三人最得民心的刘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混不出头。而曹操、孙权却因得到了士族的支持而建立了稳定而又强大的割据势力。
直到赤壁之战后,刘备先是得到荆州士族,后又得到益州士族的支持,才建立了蜀汉。而在汉末,张鲁、刘表、刘虞等诸侯势力都比曹操、刘备、孙权要得民心,可是最终的胜利者不是他们。
在魏、蜀、吴这三个裂国里面,蜀国施行的政策,一直都是对民众最友好的,蜀汉的税制随汉制,三十才税一,而曹魏施行的是三十税十五的政策,也就是农民一年的收成,一半要上交给国家,而且当时的曹魏朝廷,还把持了大量的耕牛资源,老百姓租借朝廷的耕牛去耕田,年收成得交六成。
曹魏的政策可以说是赤裸裸的苛政了,蜀汉和曹魏,哪家的百姓过得更舒服,这是一目了然的。可让人失望的是,对百姓这么苛刻的魏国,实力在三国里面,却一直是最强的,最后还是曹魏统一了天下,虽然被司马家摘了果子。
究其原因,就是曹魏施行的“九品中正制”笼络了士族们的心,得到了士族们的支持,天下豪族,半数归曹魏。蜀汉虽然对老百姓好,但是并不得蜀地土著士族的支持,所以三国末年的时候,姜维在前方苦苦抵抗,邓艾几千人的部队就能绕过去他,攻破成都灭了蜀汉,蜀地崎岖多山路,这里面很难说邓艾没有蜀地土人的带路。
再到后来的南北朝时期,一个强者为尊的大乱世,什么叫强者为尊呢?说白了就是谁能得到掌握土地财富最多的士族支持,谁才能取得江山。
隋唐时期,建立隋朝的奠基者,其实不是杨坚,而是北魏大将宇文泰。六镇兵变中,宇文泰和高欢成为了赢家。但高欢比宇文泰实力更强,其麾下有二十万鲜卑勇士,而宇文泰仅有两万鲜卑勇士。
太建九年(557年),北周灭北齐
但是宇文泰得到了诸如独孤氏(独孤皇后)、窦氏等关陇门阀的支持,进行了比较汉化的改革,最终宇文泰家族建立了北周,灭了高欢家族的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而杨坚本身就是关陇门阀的一员,他是得到了关陇门阀的支持才能替周建隋的。
隋炀帝太想建立大业,不小心步子迈得太大了,民力被透支,整个帝国又陷入乱局。隋末乱局中,最终的赢家是李唐。
可是在隋末割据势力里面,最得民心的显然是窦建德,人家窦建德死了,河北百姓还拥护他的继承者,还怀念他。但关陇门阀支持李唐,所以李氏能迅速崛起,一统天下。
唐朝一个很重要的制度就是藩镇制度,各地节度使拥有属地自主的经济和军事权利。安史之乱后,中央无法制衡藩镇,各地藩镇割据,大武将掌握了多数的财富和土地,成为了最大的地主。
北宋的建立是因为赵匡胤得到了麾下大将的支持,黄袍加身,但当时的大将,都是唐朝时期的节度使势力演变过来的,所以赵匡胤建立宋朝,说是得到了武将的支持,其实还是得到了当时手握巨量土地的地主阶级的支持。
五代十国里面,南唐也很得民心,孟知祥所建后蜀也很得民心,可是他们都没能得天下。
赵匡胤的北宋显然有很大的问题,他将大将们杯酒释兵权,各个逼成了大地主,只知道贪污腐败、奢靡享受,扶持起来的文官阶级,也一个个成为了超级大地主,这些人同样横征暴敛。北宋的官基本上无官不贪,高薪也不养廉,老百姓对贪官们能满意吗?
所以宋朝从立国的时候开始,其内部的隐患就非常的多,这些隐患,大部分都是唐朝的遗留,赵匡胤为了把整个盘子整全,不得不在很多事情上做妥协,这就造成了北宋政权的先天不足。
由于立国之初勋贵势力太强大,所以北宋只能拼命扩大科举,扶持庶民出身的文人士族来制衡勋贵,在反复的制衡与反制衡斗争中,整个王朝的内耗特别大,在面对外敌的时候,几乎没有一次齐心协力,导致对外战争节节败退,最后整个中国第一次完全亡于夷狄之手。
元朝的建立是一个例外,因为这是靠强大武力建立的,而且元朝实质上还是一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汗国,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朝代,所以就不说这个朝代了。
元朝很明显不得民心(四等人制度),同样也不得地主阶级的心,因为这些草原蛮子,老想把中原的田地拿去给他们放牧,这样憨的搞法,自然不得地主阶级的支持。
朱元璋虽然是个穷小子,可是他在成势后,也是得到地主阶级的支持才迅速壮大的。
再就是清朝了,在海佑之前的文章《1644年,帝国亡于商人之手》里面就告诉过大家,清军能够迅速平定华北,也是因为得到了山西晋商资本集团的支持。
在明末的大乱局中,闯王是很得民心的,“迎闯王,不纳粮”,跟着闯王鞍前马后打天下的,也是妥妥的无产阶级——北方穷苦农民们。但是闯王还是败了,因为大顺要施行的政策,侵犯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李自成大顺建立的时候,定下的一个基本国策就是“均田免赋”,平均分配田地,免除赋税。跟着李自成打天下的都是当时北方的流民,流民是怎么形成的呢?有的是因为天灾,有的是因为人祸,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在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中失地的农民,他们没田种养不活自己的家人,而那些大地主也要不了这么多人给他种田,于是这些人就沦为了流民,或乞讨、或为盗、或饿死……
迎闯王,不纳粮
李自成为什么要定下这么一个基本国策呢?就是因为跟着他混的这群人,全都是无地无财的泥腿子,“打土豪、分田地”这样的政策才有激励力量。
但是要分田地首先得有田地呀,田地从哪儿来呢?自然是从哪些大地主那儿来。大顺军是来打土豪分田地的,而土豪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就得寻找个庇护。但历史最喜欢开玩笑的一点就是,这群熊孩子找来找去最后找到了关外的女真……
女真被养肥以后,后悔也迟了……得嘞,我要这头发有何用,我要这广袖弄啥嘞……
一不小心玩脱了,华夏文明遭受重创……
再回到我们的主题,把我们主体历史的这两千多年捋下来,我们可以看到,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是不对的,得地主心者才能得天下。
那么这是不是说民心就没用了不用管民心了呢?这也不对,人民百姓过不好,也会有流民动乱,导致国家不安,得到天下以后,那就得考虑得民心的问题了,所以,这句话应该这么说:
“得地主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安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