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先生和赛先生是国人对于民主与科学的两个形象称呼,来源于英文Democracy(民主)和Science(科学),起源于上个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彼时的中国,闭关锁国多年,民生凋敝,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两个口号中所提的民主直指当时的专制统治,而科学指的是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反映了广大青年渴望进步、渴望与外面的世界交流的心声。

(赛先生到建外搜候看国民对于外语的态度转变)(1)

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第一步就是语言关,从那时候起以英语为主的外语学习在国内青少年中就占据了重要地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百姓都有一种强烈的赶超发达国家的渴望,由此掀起了全民学习外语的热潮:高考中英语雷打不动的主科地位,大学四六级证书是获得相关学位的必备通行证,各种职称考试也要过英语关,想出国更是不用说了,无论是青少年,大学生,抑或是走向工作岗位的职场人士,无不在英语学习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社会上许多公司也热衷于”取个洋名“,小区名称更是能以沾上外国元素为荣藉此抬高自己的品味和售价,各种英语培训班也是生意火到不行,社会上一些人也以满口ABC或中文夹着英文的表达方式为荣。

(赛先生到建外搜候看国民对于外语的态度转变)(2)

(赛先生到建外搜候看国民对于外语的态度转变)(3)

(赛先生到建外搜候看国民对于外语的态度转变)(4)

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随着对外交流的常态化与各种翻译工具的广泛应用,我们对于外语的学习和应用应该说比较理性了,北京奥运会前夕,各种公共标志”去外语化“引起热议,其实在此之前,很多地方已经在做这个事情了。这其实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中国强大了之后,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学起了汉语,以会说汉语和懂中国文化为荣。我们一系列去外语化的行动,不是说我们放弃了学习,而是我们越来越自信:对文化,对经济,对未来。

(赛先生到建外搜候看国民对于外语的态度转变)(5)

(赛先生到建外搜候看国民对于外语的态度转变)(6)

(赛先生到建外搜候看国民对于外语的态度转变)(7)

(赛先生到建外搜候看国民对于外语的态度转变)(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