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朝三暮四文言文读音(子仙曰繁文缛节)(1)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电线杆子要水泥”,这话虽然说的是真的,但现在却用来讽刺那些“不要脸”的人。

实在是记不清在哪篇文章中提到了“贵人”和“富人”这个话题,一般来说的富人是那种拽的像钻石王老五,贵人是那种你抬我、我抬你;真的富人不但是有财富,还有文化、素质的人,而贵人是比富人要高一层,更有修养,且能帮助到你。

贵人之所以比富人更高一层,用一句话可以来说明——有贵人相助。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字子丘,春秋时期鲁国人,为比干27世孙,为孔子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之一,为孔子得意门生。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zhòu)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

哉,言之间也。

问,训也。训,问也。

奢,张也。张者、施弓弦也。

宁,辨积物也。

俭,约也。约者、缠束也。俭者、不敢放侈之意。

戚,戉(yuè)也。

这段话的大体意思是:林放问“礼”的本质是什么。孔子说:你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啊!依礼节而言,与其奢侈繁复,不如节俭朴素。就葬礼而言,与其程序熟练,不如哀痛惨怛。

在前面的文章《民德归厚》一开始就提到了“形式惹人嫌”这个问题,现在的礼,越是奢侈,越是讲排场;家人去世了,放流行歌曲,整个人看不出什么悲伤,倒是嘻嘻哈哈的,有的家人甚至还没去世,就开始对家产争论不休。

至于我们所不耻的“繁文缛节”,早就不知道被扔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们到朋友家去做客,朋友说“到了这里不要拘束,就跟在自己家里一样”,我们也就是应两声,不可能真的跟在自己家里一样。如果真的这样做的,那或许可以反映出这个人没礼貌、没素质。

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其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为本人现阶段理解,日后或将推翻此番言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