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贺信(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1)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贺信(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2)

新闻黄埔 | 记者摇篮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贺信(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3)

作者:姚荣

作者介绍:南方传媒书院播音组成员

宣讲内容:中国要汲取上一次下岗潮的教训

点击听取录音

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南方传媒书院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贺信(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4)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贺信(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5)

导读:

复旦大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人文积淀固然非比寻常。如今坐落在东方明珠脚下的他,也愈来愈显现代化的气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悠久的百年名校,去领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复旦信条的深刻内涵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复旦大学,聆听不一样的声音,你也会爱上这里。

大学概况

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简称“复旦”,位于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上海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成员、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环太平洋大学协会成员、21世纪大学协会成员,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全国重点大学。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贺信(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6)

复旦大学由原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合并而成。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先生。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与原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贺信(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7)

复旦师生谨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严守“文明、健康、团结、奋发”的校风,力行“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发场“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复旦精神,以服务国家为己任,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贺信(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8)

校园风光

图书馆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贺信(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9)

逸夫楼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贺信(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10)

体育馆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贺信(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11)

光华楼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贺信(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12)

恒隆物理楼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贺信(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13)

相辉堂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贺信(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14)

复旦老校门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贺信(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15)

燕园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贺信(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16)

校训石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贺信(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17)

知名校友

于石任

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贺信(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18)

严幼韵

1905年9月27日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严幼韵在天津读完中学后随家迁返上海,1925年进沪江大学学习。1927年,严幼韵从沪江大学转入复旦大学读商科,成为复旦的第一批女生。在校期间,以外号“爱的花”而闻名校园内外。1929年,严幼韵与年轻的外交官杨光泩结婚。婚后不久,杨光泩奉国民政府派遣赴欧洲任职,严幼韵作为外交官夫人随同前往。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贺信(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19)

1938年,杨光泩以公使衔出任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马尼拉,1942年4月杨光泩和七名中国外交官惨遭日军杀害,为国殉职。此后三年的时间里,严幼韵带领其他遇难官员的遗孀和小孩克服重重困难,在马尼拉顽强地生活,一直坚持到日军被打败。1945年,严幼韵携三个女儿到美国,不久进入联合国工作,担任礼宾司官员。1958年,严幼韵与著名的外交家顾维钧结婚。现居住在纽约。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贺信(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20)

周瑞金

周瑞金,1939年生,浙江平阳县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淮海文化传媒研究院名誉院长。1962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分配到《解放日报》,后主持《解放日报》工作,1993年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1991年以“皇甫平”的笔名,主持撰写《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等四篇评论文章,引起海内外广泛反响。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贺信(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21)

曹景行

曹景行,凤凰卫视言论部总监、《时事开讲》节目主持人,凤凰卫视新闻评论员。曾任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亚洲周刊》副总编辑、《明报》主编、《中天新闻频道》总编辑。上海复旦大学毕业。陈鲁豫称他“师奶杀手”,窦文涛叫他“新闻雷达”。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贺信(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22)

校园媒体

1

《复旦》校报

《复旦》报是复旦大学校报,创刊于1952年2月5日。文革后复刊,由苏步青题写报名。2004年1月,为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校报由四开四版扩为四开八版。2009年4月,校报引入都市报版式,再次进行改版。国内统一刊号CN31-0801/G,四开8或12版,每期印数1.8万份,是目前上海高校中历史最悠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2

《复旦人》校友季刊

由复旦大学校友会和复旦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处校友联络办公室主办。2009年试刊,2012年11月正式创刊。现为季刊,每期发行10000份。李岚清校友为正式创刊篆刻“复旦人”印章并惠赠“我是复旦人”题字。刊物讲述复旦故事,记述母校情、师生情、同窗谊,宣传海内外校友杰出代表人物事迹,报道各地校友会活动。

3

复旦大学广播台

复旦大学广播台成立于1950年代,隶属于校党委宣传部管理,由学生负责日常运行。除邯郸校区外,在枫林校区也设有分站,具有一定的采、编、播能力。江湾、张江校区通过网络同步播放邯郸校区广播。邯郸校区的广播台位于0号楼西首。广播台每周一至五分别播出一小时节目。

4

复旦学生优频电视台(Channel U)

由复旦大学学生会主办,是全国高校首家完全由在校大学生独立操作、自主运行的校园电视台,创立于2003年6月,并于同年9月14日开始在复旦学生网上试播。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优频电视台在软、硬件上不断完善,具备了通过校内电视输出终端和网络方式定期向校园传播新闻、播放专题节目的能力。

5

《复旦青年》

《复旦青年》是复旦大学团委的机关报,在全国高校中有一定影响。报纸面向校内学生,双周刊,每期印数约5000份。《复旦青年》是校内唯一一份对开的学生报纸,以“感受一份报纸的创造力”为办报宗旨,倡导“知性、理性、建设性”的办报理念,引领、服务、凝聚新时期的大学生。

6

《复旦人周报》

《复旦人周报》是全国第一份由大学生自主创办的校园学生周报。“关注复旦人和复旦人关注的一切”,贴近校园、服务生活,这里既有校园动态、深度报道,又有言论争鸣、坐而论道,兼具大众情怀和文艺情调。经历十多年风雨,她已经成为国内高校发行量最大,发行周期最短、最稳定的学生报纸。

◆ 总出品人/传媒指导老师_ 陈安庆

统筹编辑_王露珠

◆ 视觉编辑_陈婧怡

◆ 责任编辑_刘静贤

◆ 出品单位_ 南方传媒书院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贺信(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23)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贺信(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24)

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贺信(青春纪念册复旦大学)(25)

南方传媒书院广播电台

喜马拉雅FM:南传书院

荔枝FM:南方传媒书院 FM1687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