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远苏氏史志】 始迁家族应诏来的苏姓

苏姓家族的传说(清远苏氏史志)(1)

英德白沙苏氏宗祠

说到苏姓,人们自然会想到蜚声中国古代文坛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他们父子3人是四川眉山人。关于苏姓的姓源,在苏洵族谱的《后录》中也有非常清楚的交代:“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6人:长曰矾,为昆吾;次曰惠连,为岑胡;次曰籛,为彭祖;次曰来言,为会人;次曰安,为曹姓;季曰季连,为芈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为数姓。昆吾始姓己氏,其后为苏、顾、温、董。当夏之时,昆吾为诸侯伯,历商而昆吾之无闻。至周有忿生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盖书所谓司寇苏公是也。司寇苏公与檀柏达皆封于河内,世代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苏氏”。这就是《元和姓纂》所说的“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于苏,邺西苏城是也。”由此可知,苏姓出自己姓昆吾氏,其后因封而为苏氏。其诞育之地在今河南临漳县的西部。到了周朝初年,官拜大司寇的苏忿生被周天子封于河内(今河南温县西南),所以这个家族便迁到河内(今河南温县、武陟、沁阳一带)发展。

《姓氏考略》称,苏氏“望出扶风、武邑、武功,又出蓝田、洛阳”。这说明魏晋至隋唐时期,苏氏在这些地区是有声望的世家大族,人丁兴旺,英才辈出。扶风、武功、蓝田均在今陕西境,武邑今属河北,洛阳今属河南。后世苏姓人多以“扶风”为郡望,以“武功”、“玉堂”等为堂号。在当今中华姓氏人口排序中,苏氏是名列第41位的人口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分布很广,而以广东为最,约占全国汉族苏姓人口的20%。

在清远,苏氏是名列第42位的人口大姓,拥有族众4.2万,分布以清新、英德居多,两地拥有1.6万余人,占全市苏姓总人口的67%。

最早迁入今清远市境的是英德白沙苏氏,这支苏氏是应诏而来的。元代以来,由于连年天灾和战祸,粤北地区人口锐减,出现地旷人稀的荒漠景况。据《英德县志》记载,英德在北宋元丰年间有8019户人家。至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降至2275户18230丁口;永乐十年(1412),更降至1260户,4806丁口。其时的英东地区,人口更为稀少。为了平衡南方州府之间的人口繁衍,明皇朝曾颁发诏书,动员人口密度较高的福建居民进入粤北地区繁衍发展。今英东横石水华氏、桥头王氏、白沙苏氏等姓氏族支,都称他们的先祖是应诏从福建迁来英东垦耕荒地的。

苏姓家族的传说(清远苏氏史志)(2)

苏姓家族的传说(清远苏氏史志)(3)

英德苏氏列祖列宗牌位进祠供奉

苏姓家族的传说(清远苏氏史志)(4)

三牲供奉、香火鼎盛,寓示苏氏一族生生不息、人丁兴旺、人才辈出。

当年从福建徙居英东的苏氏家族,其实际上的开基祖叫苏耇。他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背着祖父源达、父亲子卿的骨骸落居于英东白沙车头村,并将父祖两代的骨灰安葬在居地附近,而尊其祖父源达为一世祖,父亲子卿为二世祖。这个家族自称是苏轼的后裔,宗祠里一直悬挂着苏轼的遗像。白沙车头山水对这户远道迁来的单丁人家很滋润,苏耇在这里生育了7个儿子。长子才德生育5子,次子才贵生育7子,三子才霖生2子,四子才信生2子,五子才聚生3子,六子才善生1子,收养2子,七子才旺生2子。这样,到苏耇孙辈们已发展到27丁。其后,7个儿子各立门户,自谋发展,至今已传27代,开枝散叶,衍居甚广。现英德境有7400苏姓人,大多为其后裔,中以白沙、英城、黎溪3地为多。清新石潭、沙河等地和佛冈县内的苏氏,亦都源于英东白沙。此外,英东苏氏还有分支移居肇庆、罗定和广西等地。家族总人口数以万计。

清新山塘镇有4400多苏姓人,其来源至今未弄清楚。该宗祠管理小组成员苏家源来函说,他们曾多次、多方面探究始祖的来历,但至今未有明确的结果。其原因是他们始祖“妙形”这个名字与外地苏氏族支世系衔接不上,如英东白沙苏氏苏耇第4子才信的玄孙苏敬,族谱明确记载他外迁去了清远,但与他们始祖“妙形”的名字不相符,对接不上;广州东陂苏氏是苏轼的后裔,据那里的苏氏族谱记载,有个裔孙外迁上了清远,但名字仍对不上号,故也不敢臆断来自广州。编者猜析,可能是因为他们始祖的正名失考,“妙形”只是其外号,因而对接不上。

这支苏氏入迁的时间约在明代中期,至第7代,形成天植、天瑞、天锡、天鉴4大房支,后裔繁衍迅速,人丁兴旺,除衍居山塘镇的西尾、山塘、胜利、金亭等行政村外,还外迁到太平,清城区的洲心、横荷等地,并有族裔移居到海外,已传23世,发展到近万人口。

连阳地区苏氏的主体族支是苏尚一家族。苏尚一系苏轼第3子苏过的后裔,约于明中期从南海沙头石江乡迁来阳山,徙居阳山狮猫头,生育6子,依次曰念一、念二、念三、念四、念五、念六。念一留居阳山狮猫头,念二迁阳山黄坌杨梅冲,念三迁居连南三江,念四迁居阳山牛角湾,念五迁居今阳山黎埠鱼集,念六移居连州麻步。家族总人口约4300人。

连阳地区小的苏氏族支还有连南三江中心街苏义家族。其先祖由南雄珠玑巷迁居肇庆府阳春县双窖圩,已历12世。13世祖苏义因入伍当兵,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调防到连县三江,任三江协左营右哨倒流汛兵头,因留居三江镇,至今已有120余年的开居历史。

清远苏氏因多属苏轼的后裔,故宗祠堂联多以景仰苏轼为主题。如,阳山苏氏宗祠的堂联中有“琼海纪鸿勋,且喜祖先传事绩,基开阳邑;眉山开骏业,还期后世绍箕裘,系接武功”。英德白沙苏氏宗祠的堂联中有:“苏氏衍宗枝,许国衣冠今未旧;宗祠馨发叶,眉山俎豆又重新。”

苏姓家族的传说(清远苏氏史志)(5)

苏姓家族的传说(清远苏氏史志)(6)

苏氏宗祠内景

来源:《清远姓氏》/编辑:苏耿仁

欢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传家风|扬正气,从关注开始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天下苏氏信息平台》!

点开底部《了解更多》处观看最近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