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掠影

◎井小力

后海

我是在寻找恭王府时发现后海的,并深深喜欢上它。从那以后,每次到京城,我都会悠然散淡的要到那里逛逛,感受那种古色馨香的京韵文化、民俗风情,魅力的自然风光,抒发深深的思古幽情。

井小力最新(井小力京城掠影)(1)

据资料介绍,后海是什刹海三块水面之一,13世纪元大都时期,就是北京城规划设计的基本项目。在元代之时,后海已经是京城的繁华所在地,沿岸处处是酒楼商铺,舞榭歌台,终日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诱惑得京城里的达官显贵、名流巨贾都喜欢到此居住,勾引得京城外的有钱人,都喜欢到这里游玩。纵使现代,后海仍然是北京繁华的商业活动区,触目皆是商店、酒楼,酒吧、咖啡厅,买声卖声不断,游人更是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宛如彩色的河流。但这浓厚喧嚣的商业氛围,并不能掩饰其京韵文化的古老与沉香,传统与厚重,仍处处浸润和散发出颓颓的、慵懒的没落贵族的幽香安雅气息,连同那里的自然风光都透着遗世飘逸的秀美与傲然。

每次到后海,我都怀有一份闲情逸致,既寻找那些有特色有个性风格的手工文艺小店,淘来我喜欢的或精美或质朴的工艺品,亦漫步徜徉那些陈旧又清冷的老胡同,那些简约又素朴的四合院;那些固有的,京腔暗香的、别具风情的建筑,慢慢品味,沉醉其中,仿如穿越时空进入另个前世今生的境地,情不自禁忘了时间的流逝......

井小力最新(井小力京城掠影)(2)

我有时会在这水清树美之地有意或无意间期待着黄昏,静守一隅,品荷赏柳。远远望去,湖中那秀色如黛的株株垂柳,夕阳下,摇曳万姿,纤弱柔美的柳枝,仿如少女金色的长发,披散着,氤氲着,唯美着、浪漫着,掩映在湖面上,呈鹅黄色烟纱般的迷离,如幻如梦,与岸上的亭台楼阁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绮丽的风情与格调,令我驻足不愿离开。

如今的京城,处处洋溢着都市的繁华与喧嚣,处处弥漫着张扬与物欲,唯有后海浸润着那份古韵、那份安宁,那份古色古香,那恍如隔世的幽雅意境,赏心悦目,令人留恋。也许,唯有这里的京腔暗香才是后人对京城历史,怀旧、留恋、景仰其亘古不变,厚重华美的独特风景吧。

南锣鼓巷

每每去北京,我亦要到南锣鼓巷,为感受那种古典之美,那馨香四溢厚重的文化之韵。南锣鼓巷位于北京东城区。古巷南北走向,全长仅800米,却保存着完好的元代里坊格局,是北京胡同文化的一个标志,记录着北京几百年的胡同沧桑。元大都时期,它是北京城的核心地区;明清之际,更是高官政客、名流达人聚集之地,各种府邸宅院摩肩接踵,多姿多韵,承载着欲倾不尽的故事。徜徉在这古韵风情的胡同里,你既可以邂逅民国军阀冯国璋、段祺瑞、蒋介石这些历史上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也可以观赏文学大师茅盾、画坛巨匠齐白石、末代皇后婉容的宅居文化,仿佛置身跨越另个超凡意蕴的时代,虽时光荏苒,浓浓的京味文化元素依旧弥漫着,渗透着各个角落,几百年往昔的敦厚与底蕴在此错落有致流动,仿佛游走在历史的长河里,不知不觉便被那特有的京韵文化所浸润所滋养,人也渐渐变得文化与丰盈起来,情怀亦有了份雅致与从容。

井小力最新(井小力京城掠影)(3)

每次走进这条胡同,参观那些名人故居,我都会浮想联翩,感慨万端。那些达官贵人,那些文人墨客,或显赫一时,或慷慨一世,或流芳千古;那些历史人物,成为历史硝烟,显悲凉挽歌,唯有这曲径小院几百年的青瓦灰砖,雕花刻物依然岁月难浸,无声诉说往日的峥嵘与华美,今日的浮躁与喧嚣,残留的京韵令人感怀,厚重的历史沉香令人陶醉,一人漫步品赏,淋漓尽致地享受京韵风情魅力!

现今,南锣鼓巷亦成为北京颇有特色的一条街,街上遍布着古朴的酒楼,典雅的门店,精致的牌匾,传统的红灯,彰显中式美,让人感到一股浓浓的幽香古意,京韵十足。但喧喧嚷嚷的人流,灯红酒绿的尘烟,又让它逊色几分。

圆明园

秋,放下世事烦扰,无牵无绊,到京城再游圆明园遗址公园,重新感受奢华美景与祖国文化的精髓。圆明园曾是北京城里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5200余亩,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的婉约多姿,更有西洋建筑的恢宏宽敞,被称为“万园之园。”这座皇家园林自清代康熙四十六年起,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朝,时用150余年,役使无数能工巧匠,耗费亿万白银建造而成,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精美的建筑景群、杰出的造园艺术、丰富的文化收藏和突出的政治地位闻名于世,曾是清代除紫金城之外的另一个政治中心,但这座绝世的宫苑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野蛮的洗劫与焚烧,深蕴150余年祖国魅力光彩的文化建筑与宝藏顷刻销毁与流失,留下中华民族永远的耻辱与沧桑!

井小力最新(井小力京城掠影)(4)

现在的圆明园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陆续修复的,可谓楼台层叠,杨柳青青,荷花映日,烟水迷离,园林造诣的华美,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深感祖国文化博大精深的杰作无与伦比;圆明园的优美建筑,现仅有文脉深厚,气氛庄严的西洋楼遗址景区,这些西式的殿阁因其建筑以石材精雕细刻为主而残存,经百年风雨仍然屹立,石雕残积亦颇引人注目!品位这座巴洛克风格的独特建筑,解读其承载的中西历史文化交流的精髓,感受曾经的辉煌与显赫,倾听其在劫难中抗争幸存而无言的诉说,悲哀之感倾情而至,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我怀着这种浑然交织的复杂心绪,徜徉其中,思绪万千,伫立在圆明园湖畔,眺望远方烟雨迷濛,花红柳绿;近观连天碧浪,无边莲荷。此时,萧瑟的秋风,为历经苍凉,如伞如盖满湖的荷叶,浸润了凄美端庄之感;万朵莲花虽翠减红衰,渐显凋零,不再呈现风情万种,仪态万千的婀娜飘逸之态,但婷婷荷叶,迎风摇曳,无欲无求、娴静淡雅、高洁灵秀,散发出超然生死的禅意之况味。我在领略这人间稀有的奇景之时,既赞叹它魅力诱人的风采,又感叹那场人间浩劫带来的深思,亦在思索着重修圆明园的意义。 (文、图摄影:井小力)

井小力最新(井小力京城掠影)(5)

【作者简介】

井小力,女,笔名:潇潇小草;1962年出生,讲师;获国家和国际注册心里咨询师资格;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在教育与金融部门工作,曾分别在某广播电视大学、山东省农行烟台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任教;1996年至今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烟台市分行担任秘书,副专员。曾兼职农发行山东省分行《山东农业政策与金融》杂志文学版编辑。共在《金融时报》《金融早报》《山东金融文学》《烟台日报》《烟台晚报》等全国各级媒体发表宣传报道及散文百余篇。作为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结合各种咨询案例,撰写有关婚姻情感、亲子关系、职场减压等文章刊登在《烟台晚报》《今晨6点》等报刊。闲暇时爱端坐一隅,左手记忆,右手年华,在文字的国度里畅游,喜爱着熬文煮字、素笔生花、笔墨共舞的柔情与快乐;亦爱着与自然相约,倾情用摄影记录和感悟人生,用镜头写意生活那细水长流,云淡风轻之美。

编辑:张虎

壹点号烟台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