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4男4女流放到一个吃喝不愁的小岛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一位名叫约翰·卡尔霍恩的生物学家,曾在1968年做了个实验,当然,实验的对象不是人类,而是8只小老鼠,实验结束后,卡尔霍恩在实验结果中写道:
威胁生命和进化的是两种死亡,即精神的死亡和身体的死亡。
他认为,这就是人类的未来。
那么实验过程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卡尔霍恩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25号宇宙:老鼠乌托邦
先让我们来看看实验是怎么做的,卡尔霍恩的设想是为鼠鼠们营造一个乌托邦世界,没有天敌、食物充足、资源丰富,观察它们生活和发展情况。
于是卡尔霍恩打造了一个“老鼠天堂”,他将实验基地划分为16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单独的饮水器、食物仓,以及可容纳15只小鼠的休息区。
8只健康的小老鼠是这个世界的第一批访客,其中4只是雄鼠,4只是雌鼠,鼠鼠们的唯一任务,就是尽情享受生活,这场实验被称为“25号宇宙”实验。
在这个物资充足、没有疾病和天敌困扰的理想之国中,鼠鼠们很快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并开始繁衍后代。老鼠的繁殖速度很快,一公加一母,一年二百五,一只老鼠一年可以生上6-10胎,每次至少产下4只老鼠幼崽,数量多时可以达到十几只。
因此老鼠家族很快壮大起来,此时有人可能担心,25号宇宙会不会不够住?
这个问题卡尔霍恩早有准备,他准备的窝巢足够3840只小鼠安眠;储备的水资源足够6144只小鼠饮用;粮食更是足够9500只小鼠分享。
然而短短3年过后,小鼠就陷入了灭绝困境,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兴盛到灭亡,不过1780天从卡尔霍恩的实验结果来看,实验小鼠们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8只小鼠初来乍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正式在25号宇宙安家。在这个资源充足的新社会里,它们过上了富足且安逸的生活,实验进行到第104天的时候,乌托邦二代诞生了。
很快,小鼠家族数量开始暴涨,到第300天的时候,鼠群数量已经突破了600只。
随着鼠群数量增多,小鼠们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占,此时鼠群开始出现了“阶级分化”,强大的雄鼠建立“老鼠帝国”,重新规划领地,弱小的雄鼠被赶出家园,朝着25号宇宙的中央前进,在庞大的鼠群中夹缝求生。
时间来到第315天,情况发生了逆转,鼠群数量增长趋势放缓,逐渐减少到145天增加一倍,此时鼠群里也发生了一些动乱:雄鼠们野心膨胀,不再专注于传宗接代,而是扩张领地、抢夺地盘。
因为雄鼠的重心转移,当鼠群部落受到攻击时,雌鼠不得不放下照顾小鼠的任务,转而成为家园的卫士,逐渐发展出了攻击性,甚至发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把未断奶的幼崽赶出领地,“灭族”的种子就是这时种下的。
哪怕同龄人减少了,新生的鼠鼠也没有得到优待,因为它们出生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年代,越来越多的老鼠们因为竞争失败,相继被赶出原来的领地,朝着25号宇宙的中央聚集。
无所事事的小鼠们,失去了生活的兴趣,当压抑的小鼠试图寻找乐趣时,暴力就成了它们新的活动。于是25号宇宙里,常常出现浑身布满伤痕的小鼠。
当实验进行到第四阶段时,小鼠们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巨变,它们不再热衷于交配、也没有任何社交的欲望,仿佛隐匿的世外高人般,各自安静地梳理自己的毛发,对世界不管不顾,而新生的老鼠幼崽,因为缺乏照料和生存能力,死亡率高达96%。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当雄鼠和雌鼠之间无法再擦出爱情的火花,同性交配就成了新的潮流。
560天后,小鼠数量增长趋于停滞,到第920天时,小鼠数量进入了负增长阶段,当最后一只雄鼠死去,25号宇宙濒临灭亡。
研究人员对此心怀侥幸,会不会有一组小鼠可以重新拯救这个世界?
但结果让人失望,活着的小鼠早已过了繁殖的年龄,复兴25号宇宙终究只是美好的假设。
无法挽救的命运,是否是人类的未来?这不是卡尔霍恩第一次实验,此前他也曾做过多次相关实验,但最终都无法挽救小鼠们灭绝的命运,所以到底是什么让小鼠们陷入灭亡的宿命呢?
此时你可能会想,是不是老鼠数量超载了?当然不是,25号宇宙足够容纳5000多只小鼠,但小鼠数量达到峰值时,只有2200只。
卡尔霍恩认为,鼠口密度过大带来的生存压力,是压垮25号宇宙的一根稻草,与此同时,因为鼠口老龄化的问题,老年老鼠们霸占着重要岗位,年轻的成年小鼠们陷入迷茫,久而久之失去了社会责任感,它们不再关心整个族群会如何发展,只在乎自己能不能三餐吃饱,成为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在这个实验结果出来之后,很多人将结论套用到我们的社会中,似乎我们也是被观察的小鼠。
日本人口老龄化越发严重,韩国因为生育率底下,偶像事业频频告急,转而寻求海外练习生,这只是我们看到的部分。
实际上,人口高龄少子化问题早就成了一道全球共同面临的人口难题。过去我们凭着人口红利,在世界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但随着人口红利期逐渐走到尾声,随之而来的是人口膨胀和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难题。
一块蛋糕就那么大,人多了,分的就少了,再者,大部分的蛋糕,还被少部分人先分走了,于是内卷式竞争开始了。
随着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逐渐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被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磨平棱角,甚至失去了繁衍下一代的欲望。这不就是现实版的25号宇宙吗?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个实验并不适用于人类,因为25号宇宙是个没有出路的困局,而我们的现实世界却可以无限延伸。
结语:存在争议的25号宇宙卡尔霍恩的实验结果发表之后,引发了科学界的激烈讨论,其中持反对意见的心理学家乔纳森·弗里德曼在1975年又做了一次实验。
他召集了一群志愿者,再度对人口密度和人类行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对鼠群发生的各种现象进行了对比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一切正常,并不会出现鼠群里的各种情况,因此弗里德曼提出了新的结论:影响老鼠行为的并不是密度,而是过度社交,其实那些偏守一隅的老鼠们,都过着正常的生活,但无法跨越中心区域求偶。
除此之外,人类并不只是被动物本能驱使,能够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在压力过大时,可以自我排解,所以将25号宇宙实验的结论,套用到人类社会中,实则是在歪曲事实。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人类世界是否真的是25号宇宙的翻版?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参考文献:
1.城市动物:人口密度以及啮齿动物和人类的社会病理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人口密度与社会病理学,约翰·卡尔霍恩
3.从人口红利到人口老龄化:转型的世界趋势,B.H.巴尔苏科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