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兵法-图国篇--料人》

魏武侯向吴起提了三个问题:

愿闻:魏武侯比较客气,洗耳恭听,愿意向吴起请教。

1.治兵之道。如何整军经武?

2.料人之道。如何量才器使?

3.固国之道。如何长治久安?

料人:料己料敌。知彼知己。本文主要是料己、知已。

吴起对答说:

不是我吴起说的,是古时明王就这么做的 。这样更有说服力。

明王:贤明仁义之君。

古来的贤君如何做的呢?

吴起总结了五条法则。

1.必谨君臣之礼:

一定要谨守君臣之间的礼法。

2.饰上下之仪。

一定要整肃上下之间的法规。

3.安集吏民。

使百官和人民各安其分,团结一致。

4.顺俗而教。

顺应习俗进行教育。

5.简寡良才,以备不虞。

选拔优秀人才,以备不时之需,以备不测事件。而不至于临渴掘井,手足无措。

用兵之道敌强则用智敌弱则用势(治兵料人固国之道)(1)

吴起又讲了三个例证:

1.齐桓公募士五万,以霸诸侯。

以管仲为相,促使齐国逐渐强盛。

2.晋文公召为前行四万,以获其志。

功不在齐桓公之下。

3.秦缪公置陷陈三万,以服邻敌。

曾霸西戎辟地甚广。

昔日奋发图强国之君如何做的呢?如何料人?

1.力量强大之人。

有胆识有勇气有力量的人,编为一队。

2.奋勇争先之人。

乐于参战效力,以显忠勇的人,编为一队。

3.能力高超之人。

腿脚灵便,善于攀高越远的人,编为一队。

4.戴罪立功之人。

丢失官爵,而急于立功赎罪的人,编为一队。

5.知耻而后勇之人。

曾经丢城失地,渴望洗刷耻辱的人,编为一队。

这五种人,编为一队,可以说是军队的精锐之师。有此三千人,由内向外,可以突破重围;由外入内,可以攻城略地。

原文:

  武侯问曰:"愿闻治兵、料人、固国之道。"

  起对曰:"古之明王,必谨君臣之礼,饰上下之仪,安集吏民,顺俗而教,简寡良才,以备不虞。昔齐桓募士五万,以霸诸侯;晋文召为前行四万,以获其志;秦缪置陷陈三万,以服邻敌。故强国之君,必料其民。民有胆勇气力者,聚为一卒。乐以进战效力,以显其忠勇者,聚为一卒。能逾高超远,轻足善走者,聚为一卒。王臣失位而欲见功于上者,聚为一卒。弃城去守,欲除其丑者,聚为一卒。此五者,军之练锐也。有此三千人,内出可以决围,外入可以屠城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