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在我们古代就非常的流行,在公元797年,已经有46岁高龄的孟郊考上了进士,于是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样的千古名句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我们在现在的影视作品中可以看见,常常会有人考中秀才、举人、进士这样的称谓。这些称谓是对古代一些读书人的认可,古代的读书人,只要考中了这些称呼,就可以进朝做官,最后光宗耀祖,而这些也是这些读书人梦寐以求的。

古代的举人相当于现在什么官级(古代的秀才举人和进士)(1)

其实中国的科技制度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在隋唐时期开始并且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前后一共经历了1300多年。在科举考试中,秀才、举人、进士等人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标志,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称谓是怎样来的吧。

古代的举人相当于现在什么官级(古代的秀才举人和进士)(2)

在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下,秀才并不像现在我们所想的那样是最低等级的功名,其实在考取秀才之前,还有一个准备阶段,分别是县试和府试。每当古代的读书人准备考取秀才时,必须要在每一年的2月份去完成由当地县令主持的县式,如果通过,还要在4月份参加由知府监考的府试。在两项考试通过之后才能进行近视的考试,如果不通过就只能被称为童生,如果通过了,你才能被称之为秀才。在考中秀才之后依然要读书,并且每年还要参加岁试,然而岁试也依然分等级,一共分为6等,只有前两等才能参加科试,其中科试也同样分为6等,只有前两等,才能去参加乡试,通过乡试之后才会获得举人的称谓。中了举人之后,在古代就可以被称为老爷,因为中举之后就可以彻底踏入仕途。

古代的举人相当于现在什么官级(古代的秀才举人和进士)(3)

考中举人之后可以选择做官,也可以选择继续参加会试。会试是三年举行一次,古代的书生如果要参加会试就必须要去京城,因为会试是由礼部主持,如果在会试中通过就可以直接进入古代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殿试。考试通过之后就成了进士。他的功名分三等,在古代又称之为三甲,一甲取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和探花,这三个称谓的人是直接可以留在皇帝旁边做官的。

古代的举人相当于现在什么官级(古代的秀才举人和进士)(4)

那么秀才在当今对应的级别,就是现在的大学生了,大概在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就很像古代秀才的现状,然而举人放到现在,就好像是硕士和博士,最后的近视的话,在现在的教育中貌似还没有这种繁华的程度,如果一定要比较的话,只能说是中科院的院士才能很接近这样的一个级别,由此说来,在古代能考中状元的的确是非常的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