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李叔同创作的这首《送别》不是传统的格律诗,也不像宋词元曲,但它有元曲的意境,也有现代诗的灵活。这是一篇古今结合的佳作。

在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亲人、朋友之间因为某些原因而分开时,往往会为远行的人举办送别仪式,谓之“饯行”。地点通常选择郊外驿道上的某个亭子。

此地一分别,便可能今生再无缘相见。所以,彼此都会珍惜临别前的这一刻团聚。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饮尽这杯离别酒之后,行人即刻打马离去。留在原地的人,看着朋友远去的身影,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只剩下驿道上的芳草与远方的地平线连成一片。心中就难免生出无限的惆怅。

相聚总是短暂,分别总是漫长。积集很多很多的缘分,才换得今生成为亲人,成为朋友,成为夫妻。而所有这些情缘,都只是暂时的。朋友不会永远在一起,夫妻也是几十年的情分,亲人也是如此。

李叔同在哪里写送别(李叔同出家前的那首送别)(1)

弘一法师

因为人生本来就是短暂的。我们有时觉得人生很长,至少有几十年,有的甚至活了上百岁。但在无尽的时空中,致使活一百年,那也不过是一颗流星,瞬间出现又瞬间消失。而亲情、友情这些人生中美好的东西,何尝不是转瞬即逝呢?所以,眼前这一刻的真情就显得弥足珍贵。但是,又无可奈何。

有人说,这首《送别》,是李叔同(弘一法师)在日本留学归国时,写给他在日本的妻子的。也有人说,这是李叔同写给挚友许幻园的。当年,李叔同在天津执教,和许幻园、张小楼、蔡小香、袁希濂义结金兰,号为“天涯五友”。五人平日诗词相唱,情投意合。后来,李叔同南下杭州,分别前,写下了这首《送别》。

其实,这一首《送别》是李叔同写给自己的。由于缘分难成而易散。相聚是刹那,分别是长久。人生到了一定的阶段,亲人,少时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同伴,朋友都分散到了天之涯,地之角。他们各有自己的人生际遇。他们还会时常回忆过去的情分吗?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欢聚,惟有别离多。

一切都是缘分,而缘分是有限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看透这一点,也就看破了佛家所谓的情执。而一旦看破情执,很有可能就会转为“无情”了。

1918年,已有妻妾子女的李叔同来到虎跑寺剃渡出家,拜了悟和尚为师,法号“弘一”。在出家之前,他虽然对自己的妻子儿女作了各种妥善安排,使之无柴米之忧。但很多人仍觉得他抛妻弃子,太过不合人情。

古人云: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