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日,在香港的交接仪式上谭善爱中校大喊:“中校,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监管军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站岗,祝你们一路平安。”

这句话中国人民足足等了155年,香港在外流浪了这么久让无数国人心碎。

下午6点,在港督府前英国政府官员举行告别仪式,除了代表王室的查尔斯王子,还有第二十八任“港督”彭定康。

1997年:喜迎香港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场景)(1)

他于1992年任职于香港,如今只能捧着象征英国的米字旗落寞地回到英国。

那么彭定康在就任港督期间都做过哪些事情?后来的他又怎么样了呢?

末代港督彭定康

彭定康,一个名字听起来像中国人的英国人,出生于兰开夏郡波尔顿,家里只是卖书的商贩。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考上了英国伦敦的天主教圣本笃学校,中学过后赴美留学,主修历史科目。

1997年:喜迎香港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场景)(2)

他的从政生涯,也算是自己一手打拼,对于国家的政治理念,他有自己的想法。自从升任保守党研究部主管后,就有了野心膨胀,对1979年以后的大选言论,多次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1990年11月,约翰·梅杰出任英国首相,这一举动无疑是给了他深入政坛的筹码。两人感情甚好,为了能帮他谋求职位,约翰·梅杰有意将他升任外相或者财相。只可惜算盘没打好,彭定康输给了自由党人唐·福斯特,不仅职位没保住,还失去了下议院议席职位。

他最后被调任香港,成为接任卫奕信的第二十八任港督。1992年7月6日彭定康正式上任,这次来香港上任,除了能捞点油水,他还得到了私下的指示,在香港回归前再来一次“大洗劫”。

1997年:喜迎香港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场景)(3)

约翰·梅杰出任英国首相以来对华的态度非常强硬,但前任首相已经签署了归还香港岛给中国的文件,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香港,英国是无论如何都不想放手。

回想1840年,英国的枪炮打开了清政府大门。闭关锁国了百年,内部的国力早已不堪一击,面对短枪火炮,长矛兵器根本无能为力

那时正值清朝道光年间,可世界的格局却处于资本主义扩张,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在与中国的贸易中,不仅常年处于逆差地位,还在关税中被抽去了20%的利润。为了能扭转局面,英国以鸦片为贸易突破口,把大量货物倾销到中国。

1997年:喜迎香港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场景)(4)

鸦片是毒品,又极容易上瘾,使得清军战斗力急剧下降,最终在林则徐的坚持下,才有了“虎门销烟”的壮举。也就是这次大规模硝烟给了英国充分的理由,清廷和英帝国主义在广东珠江口开战。双方实力悬殊,结局可想而知。

清廷惨败,道光帝迫于压力,派出大臣与英国政府谈判,南京城外兵临城下,屋内却充斥着媚骨情怀。耆英作为清政府代表,毫不犹豫地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里面的内容赫然写着“割香港岛给英国”,这几个大字刺痛了多少国人的心。

1997年:喜迎香港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场景)(5)

可这些并没有让列强停掉侵略中国的步伐,1856年,英法两国联手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的清政府早就被列强欺负的无力还手,战争持续了四年,屡战屡败最后又落得个签订《北京条约》的下场,这次割让出去的是,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

到了光绪年间,此片土地已经满目疮痍,慈禧太后为了平息战争,派出了李鸿章与英国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香港976平方公里的土地,无偿的租给了英国99年。这三次的条约签订历经四十八年,最终香港全境全部落入外贼之手。

1997年:喜迎香港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场景)(6)

英国得到香港后,首先颁布了《英王制诰》,确定了香港的领导为“香港总督”,这个职位直接由英国女王任免。

在香港地界,总督俨然成了“土皇帝”:官员任免、法律修建、军政部队全部由港督直接接手,华人不允许参政,更没有人身自由,甚至剥夺了汉语文字的教育全,采用全英文教学。也正因为这样的威逼手段引起了大批爱国人士的反抗。

1997年:喜迎香港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场景)(7)

新中国成立以来,香港的主权问题,我们始终没有放弃,经过23轮的艰难谈判,从伟人到邓公,对于领土完整性的保存没有一分一毫的退让。即使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也不得不佩服邓公得英明。

眼看谈判一次失败一次,撒切尔只能被迫同意中方要求。在1984年12月19日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确定中国对于香港的主权恢复行使时间为1997年7月1日。

其实从彭定康踏上飞往中国的飞机时,他就知道,在香港的任期是他最后能“辉煌的”时刻了。整个香港的总督府占地2.4万平方米,可以说非常的豪华气派,除了跟随而来的妻子,彭定康的三个女儿也飞到了香港。

1997年:喜迎香港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场景)(8)

虽说是最后一任港督,但彭定康的小心思真是不少,新官上任先改掉了选举制度,港督本就有女王任免,彭定康启动议会选举,取消委任席位还新增议席。人们一眼看出此人的狼子野心,在香港内部制造分裂,妄图暂缓香港回归的步伐。

甚至不惜鼓动财阀、高官,香港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希望他们移民英国,削弱国内的财力,践踏香港的经济。甚至在中国香港行政长官的选举上大搞破坏,这也直指遭到了我们的愤然反对,国家内政岂容他人插手。

1997年:喜迎香港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场景)(9)

彭定康之所以这样做除了不想顺利归还香港,还有更大的私人原因,家庭成了他最不愿意离港的目的。

彭定康的家庭原因

彭定康在英国本就失去了议员席位,能当上港督虽说背井离乡,但在这权利和能享受到的待遇实在太好了。当年他的夫人是一名律师,在英国这职业受人尊重,1971年两人在一次聚会上一见钟情。

结婚后妻子的体贴与温柔弥补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夫妻俩共同进退,在磨难中相互扶持。

1997年:喜迎香港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场景)(10)

得知丈夫要调往香港,不愿与之分离毅然决然辞掉了工作,追随丈夫来到这,还给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林颖彤”。他们有三个女儿,也随着父母来到这,自己的父亲是港督,那么她们就是香港地区的“第一千金”大女儿和二女儿已经长大成人,而小女儿只有12岁。

上学是贵族学校,因为“身份特殊”受到了多方瞩目,平常的爱好是打网球。为此在港督府内彭定康给爱女专门修建了巨大的网球场,出门外出更是司机保姆全天伺候。

1997年:喜迎香港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场景)(11)

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让这个小女孩迷失,对于大小姐脾气更是根本不在乎。因为大女儿考入了英国伦敦大学,只能自己返回国家生活,但凭借着“父亲”的身份,她一毕业就担任了英国一本著名杂志的编辑,二女儿更是占了父亲的光,大学毕业后先在香港电视台做频道工作,后来回国成了英国BBC频道的制片人。

一家人生活得如此风生水起,任谁都不愿意离开这满载荣耀的地方。然而,1997年回国后一切都变了,彭定康不是港督,只是个小小的议员,没有了手中的权力,英国的房子是自己买的,跟香港的豪宅根本没办法比。

1997年:喜迎香港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场景)(12)

大女儿嫁给了一位家境极其普通的男生,婚后成了家庭主妇,小女儿很想进入演艺圈,自导自演了一部《芭萨提的颜色》。此后为了圆梦,去了印度工作,在中国五年,回来的妻子却没能找份顺心的工作,彭定康直接让妻子全职在家照顾。

没了特权,他竞选欧盟委员会主席失败,但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出版了一本自传,上架后销量惨淡,在政治领域还没能“施展拳脚”就被束缚。

他实在不甘心,通过二女儿的关系,他又进入了BBC工作,只可惜,BBC不断被爆出丑闻,他心有余悸。只能辞职了事,卸任下来的他心里记挂着在香港的日子,他还记得走的时候女儿哭成泪人,自己抱着抱着米字旗神情落幕,只可惜一切都回不去了。

1997年:喜迎香港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场景)(13)

如今他来香港不仅需要护照还要检查,这二十五年的发展,让人们见证了从1997到2022年香港的一切,彭定康回到香港,想着香港交接的那天,站在立交桥上也只能黯然伤神。

香港回归

1997年6月30日,这天绝对是国人最兴奋的时刻,因为明天这个时候,太阳升起来香港有了新的名字:“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下午4点30分,在港督府门口举行了告别仪式。一个星期以前,彭定康的行李大部分都被运回了英国。

1997年:喜迎香港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场景)(14)

今天过后,他再不离开,说不定就会被驱逐出境,他是第二十八任港督,上任之前就知道最后是个什么样子。兴高采烈地来到这,最后只能落寞地回到自己的国家,在举行告别仪式之前,彭定康一直将自己反锁在办公室里,他只想再好好看看自己办公的地点。

英国政府有个规矩,每任港督离开的时候,都要述职,这是对自己工作的总结,也是对女王的尊重,彭定康只有一句话:“我已撤离香港,愿上帝保佑女王”。这封信不必寄出,带回英国亲手递给女王即可。

1997年:喜迎香港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场景)(15)

下午6点整,英国政府在香港东侧广场举行告别仪式,这场仪式是对着155年来的总结与放手。

皇室的代表派出了查尔斯王子,他是女王的长子,也是英国皇太子,更是下一届国王。时任首相的布莱尔到场,归还主权,对于我国来说是庄重的严肃的,对于英国又何尝不是,除了首相还有外相郭伟邦,连已经离任的撒切尔都在其中。

1997年:喜迎香港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场景)(16)

撒切尔夫人曾说过她最佩服的领导人就是中国的邓公,邓公在谈判桌上的气度是她学都学不来的。这场告别仪式动用了上万人的军队,各大媒体更是报道,那一刻全球瞩目。

晚上11点42分,查尔斯王子代女王宣言,祝贺香港回归祖国中国,这一刻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都将被载入历史史册,155年的屈辱随着米字旗缓缓落下,宣告“殖民结束”,开启了香港的新篇章。

查尔斯王子尽管要表现得从容淡定,可内心的不甘全部发泄到了日记里,他在这段的描述中称之为“帝国的末日”,而撒切尔夫人却哭丧着脸称这一切糟糕透顶。

1997年:喜迎香港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场景)(17)

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伟大的时刻,是欢乐的一天,香港承载了无数先烈们炙热的目光,为了能让它归国中国也付出了太多代价。今年是香港回归的二十五周年,在“一国两制”的治理下,香港繁荣富强,不断地向前迈进,这也向世人证明了只有在自己国家的领导下才能平稳友好的发展。

见证了香港回归的彭定康,来香港旅游从来不会去政府机构,不知道是不是不愿意回忆起那些往事,在2005年,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表示,在香港的那五年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1997年:喜迎香港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场景)(18)

可他也明白,那五年香港公民对他的所作所为并不买账,临走之前还在散布谣言利用媒体打击香港人的心理,但并没有什么用,民心所向众望所归,这样的跳梁小丑最终只能灰溜溜回到英国。

如今的彭定康,放下了所有的政治抱负,除了保留牛津大学校监的头衔,他并未活跃在任何的舞台上。不过希望他放下心中的执念,用心去看看如今香港的发展,那是全国人民对祖国领土完整的捍卫和维护自身权利的必胜决心。

,